面盤幼體是2007年公布的海洋科技名詞。
中文名稱 | 面盤幼體 |
英文名稱 | veliger larva |
定 義 | 部分海洋軟體動物個體發育必經的幼體階段之一。幼體有一環形纖毛面盤,具有貝殼、足以及其他器官,消化管末端有肛門,經後期面盤幼體期發育成為與成體相似的仔貝。 |
套用學科 | 海洋科技(一級學科),海洋科學(二級學科),海洋生物學(三級學科)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面盤幼體
- 外文名:veliger larva
- 所屬學科:海洋科技
- 公布年度:2007年
面盤幼體是2007年公布的海洋科技名詞。
中文名稱 | 面盤幼體 |
英文名稱 | veliger larva |
定 義 | 部分海洋軟體動物個體發育必經的幼體階段之一。幼體有一環形纖毛面盤,具有貝殼、足以及其他器官,消化管末端有肛門,經後期面盤幼體期發育成為與成體相似的仔貝。 |
套用學科 | 海洋科技(一級學科),海洋科學(二級學科),海洋生物學(三級學科) |
面盤幼體是2007年公布的海洋科技名詞。定義部分海洋軟體動物個體發育必經的幼體階段之一。幼體有一環形纖毛面盤,具有貝殼、足以及其他器官,消化管末端有肛門,經後期面盤幼體期發育成為與成體相似的仔貝。出處《海洋科技名詞》。...
面盤幼蟲是某些海生貝類的幼蟲,由擔輪幼蟲(trochophore)發育而成。擔輪幼蟲的環狀的口前纖毛輪此時變為游泳盤(面盤),有游泳和取食的功能,到成體時一般消失。此期開始形成足和殼。發育過程 擔輪幼蟲靠著纖毛環的不斷擺動,在...
其浮浪幼蟲附著後先形成螅狀幼蟲,再發育為代表水螅體世代的杯狀體,此後便是由杯狀體向水母體世代的過渡。這時杯狀體節裂為疊盤體,由後者的自由端依次脫落下來的再一期幼蟲為碟狀體。經過浮游生活期後,碟狀體長大為成體動物。海月...
該病的病原是牡蠣幼蟲面盤病毒(Oyster velar virus,OVV) 屬虹彩病毒科,病毒粒子呈二十面體,直徑220~235nm,為DNA病毒。 [1] 症狀與病理 編輯 播報 患病幼蟲活力減退,內臟團縮人殼內;面盤活動不正常,面盤上皮組織細胞失掉鞭毛,...
瓣鰓類和前鰓類的面盤幼蟲多食超微型浮游生物。幼蟲越小,腸越短,吸收能力越差,故不同種餌料浮游生物對不同類幼蟲有不同價值。一個牡蠣的面盤幼蟲在1~2周浮游期間需要100萬個超微型浮游生物。據估算,一個底棲動物幼蟲所耗食量,...
veliger,英語單詞,主要用作為名詞,用作名詞譯為“ (軟體動物的)面盤幼體,[無脊椎] 緣膜幼體”。單詞用法 veliger /ˈvɛlɪdʒə/ N the free-swimming larva of many molluscs, having a rudimentary shell and a...
受精後9-11小時,小蠹幼蟲從卵中孵化出來,是活躍的遊動纖毛幼蟲。西印度洋鐘螺的下一個幼蟲形式是面盤幼體,第二個軟體動物幼蟲階段,包括一個 面盤幼體。正是在這個發展階段發生了扭轉。受精後23-26小時後,幼螺殼完成,並形成一...
面盤幼體的脫膜時間不同步,同一卵袋的受精卵,其幼體脫膜時間相差24小時;同一夜晚產出的不同卵袋的受精卵,其幼體脫膜時間相差50~70小時。在水溫27.0℃、鹽度28~30的條件下,受精卵內的胚體約經6天的孵化,變態為面盤幼體並...
在淡水中生活的蚌類,面盤幼蟲特化為適應寄生生活的鉤介幼蟲(glochidium),這種幼蟲在魚類的鰓、鰭或其他部位寄生,在魚體上形成胞囊。幼蟲從寄主身體獲取營養,逐漸發育成成體,破囊而出,沉落水底營底棲生活。頭足綱的卵子分裂屬...
卵於19℃時開始分裂;48-60小時後形成輪蟲;3日後變為面盤幼體(最初呈卵形,會於孵化後11日內盤曲),並會攜帶幼殼離開卵帶。 [3] 種群現狀 編輯 語音 該種的生活方式較特殊,常在開闊的遠洋漂浮,因此同許多海洋無脊椎動物一樣,關於...
面盤幼蟲兩側對稱。殼與殼腺最初都是單個的背板,以後外套膜的生長由兩側向腹緣延伸,才形成兩枚殼。殼中央外套膜褶皺形成韌帶及絞合齒,面盤幼蟲經過一定時期的游泳取食之後,或經過很短時間突然脫去面盤,固著在適當的基底上變態成成...
幼蜆最佳的採集時間是每年的6月上旬,並且最佳的采苗水層深度是0.3~0.8m,此時雖是河蜆繁殖的高峰時期,但湖裡的面盤幼蟲含量也是最大的時候,這樣就能儘可能地採集到更多的樣本。幼蜆採集通過採用傳統的網箱形式,但由於湖內風浪大...
大珠母貝喜歡集群棲息在珊瑚礁、岩礁沙礫等海區,一般是用發達的足絲附著在岩礁等上生活;食性較雜,主要以硅藻類為食,也包括雙殼類盤幼蟲、腹面類面盤幼蟲、有機碎屑、鈣質骨針和其他原生動物等;主要分布於印度洋和南太平洋沿海。...
面盤幼蟲時出現了足、殼、內臟等結構。推測原軟體動物沒有面盤幼蟲期,它由擔輪幼蟲失去口前纖毛輪、變態為成體,並開始在海底營底棲生活。身體劃分 簡介 軟體動物的身體一般可分為頭、足和內臟團三個部分。頭部 位身體的前端。運動...
將後期面盤幼體每筐架投放1萬~l.5萬個,3天后附著結束,附苗率為30%左右,平均每張采苗板附著量為200~300個。稚鮑前期培育確保水質優良,每天換水3次,每次的交換量為培育水體的8倍以上,前期水流要緩,待全部附著後適當增加...
卵囊近呈長橢圓形,高4.5—5mm,寬2.6—2.8mm,每個卵囊內約含有962—1321粒卵子,卵子已發育成面盤幼蟲階段(長0.21一0.24mm),其貝殼與其他幼殼不同,其殼口前緣中央呈三角尖錐形。經濟意義 虎斑寶貝擁有光澤的外殼和美麗的...
孵化13小時可達到擔輪幼蟲,3~4天達到面盤幼蟲。最後進行選育。選育時利用虹吸現象把上浮的幼蟲移到另一水槽中培育。④采苗 在水溫20℃時,受精後65小時幼蟲即可進入匍匐期,在此之前投放采苗板,一般1平方米水面投放采苗板22平方米...
河蜆在體外受精,卵發育成為面盤幼蟲,在完成浮游生活階段後,開始生長貝殼,並沉到池底,將殼體埋在池底淤泥中,只將吸管伸在水中進行呼吸,攝取餌料。養河蜆的池塘,不能注入農藥和化肥水,這最容易引起河蜆的死亡。水質也不宜過分...
受精卵經完全不均等卵裂(屬螺旋型),發育成囊胚,以外包和內陷法形成原腸胚,發育成幼體,在鰓腔中越冬。來年春季,幼體孵出,發育成河蚌特有的鉤介幼蟲(相當於其他瓣鰓類的面盤幼蟲)。幼蟲有發達的閉殼肌,殼的腹緣各生有一強大...
卵和精子在海水裡相遇而受精,受精卵開始發育,並很快地變成擔輪幼蟲,然後再變成面盤幼蟲,在海里游泳一個時期以後,遇到岩石就開始鑽入。在實驗室里,卵發育成幼蟲以後,經過一個星期左右,給它放入石塊,便可以鑽入。如果不放石塊,...
來年春季,幼體孵出,發育成河蚌特有的鉤介幼蟲(相當於其他瓣鰓類的面盤幼蟲)。幼蟲具雙殼。有發達的閉殼肌,殼的腹緣各生有一強大的約鉤,且具齒。腹部中央生有一條有粘性的細絲,稱足絲。殼側緣生剛毛,有感覺作用。幼蟲有口無...
受精卵胚胎髮育完畢,面盤幼蟲破囊而出,在水中營浮游生活,約4天后即變態成幼螺,在海灘上匍匐爬行。 分布範圍 泥螺在中國沿海都有出產,是典型的潮間帶底棲匍匐動物,多棲息在中底潮帶,泥沙或沙泥的灘涂上,在風浪小、潮流緩慢的...
來年春季,幼體孵出,發育成河蚌特有的鉤介幼蟲(相當於其他瓣鰓類的面盤幼蟲)。幼蟲具雙殼。有發達的閉殼肌,殼的腹緣各生有一強大的約鉤,且具齒。腹部中央生有一條有粘性的細絲,稱足絲。殼側緣生剛毛,有感覺作用。幼蟲有口無...
胚胎與幼蟲發育蛤蜊科貝類的卵為沉性卵,其懷卵量與個體大小、年齡密切相關。 [19] 蛤蜊科貝類一般可以分為幼蟲期、稚貝期、幼貝期和成貝期4個生長階段。幼蟲期包括受精卵、擔輪幼蟲期、d形面盤幼蟲期、殼頂幼蟲期(分初期、中期...
發現少量殼頂後期幼蟲面盤萎縮或消失,及時將其移入幼苗培養池繼續培育。剛變態幼蟲,下潛8-10天后,開始大量分泌黏液,苗體因黏液造成殼表面粘附髒物,處理不好會影響稚貝生長和成活,甚至大量死亡。當幼體發育到稚貝期時,應及時投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