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新未來:後化石能源時代》是2005年經濟日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建生。
基本介紹
- 書名:面向新未來:後化石能源時代
- 作者:劉建生
- 出版社:經濟日報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5年8月1日
- 頁數:365 頁
- 定價:38.00
- 開本:16 開
- ISBN:7801804821
《面向新未來:後化石能源時代》是2005年經濟日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建生。
《面向新未來:後化石能源時代》是2005年經濟日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建生。內容簡介本書的主要內容是對中國與世界未來發展的探討。它站在物理學的基礎上觀察、思考、探討人類社會的未來,並從兩條路徑出發,用物理學討論人類...
高效、清潔、低碳已經成為世界能源發展的主流方向,非化石能源和天然氣在能源結構中的比重越來越大,世界能源將逐步跨入石油、天然氣、煤炭、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並駕齊驅的新時代。從國內看,能源發展的長期矛盾和短期問題相互交織,國內因素與國際因素互相影響,資源和環境約束進一步加劇,節能減排形勢嚴峻,能源資源對外依存...
2.5 氫能是未來現代能源體系的重要補充,需加強套用場景和高效低成本技術融合創新 27 2.6 儲能已進入規模化發展階段,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產業發展 29 2.7 基於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初步多情景分析研判 32 第3章 面向2035年的能源發展戰略 36 3.1 指導思想 36 3.2 戰略思路 36 3.3 發展目標 37 3.4 戰略...
全市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由2015年的3.6億千瓦時增長到2020年的28.13億千瓦時,2020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占全社會發電量的11.3%、全社會用電量的7.4%。全市先後被國家能源局列為國家新能源示範城市、國家分散式光伏套用示範區。 清潔能源消費比重持續提升。全市天然氣消費比重由2015年的6.3%提升至2020年的8.2%,非化石能源...
高效、清潔、低碳已經成為世界能源發展的主流方向,非化石能源和天然氣在能源結構中的比重越來越大,世界能源將逐步跨入石油、天然氣、煤炭、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並駕齊驅的新時代。從國內看,能源發展的長期矛盾和短期問題相互交織,國內因素與國際因素互相影響,資源和環境約束進一步加劇,節能減排形勢嚴峻,能源資源對外依存...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的“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中把化石能源高效潔淨利用和可再生能源規模化利用原理和新途徑列為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基礎研究中的能源可持續發展中的關鍵科學問題。醇基燃料屬於可再生能源和化石能源高效潔淨利用。(詳見“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
既然能源技術在未來有廣闊的前景,我們現在就必須行動起來,開發現有技術和新興技術的潛力,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程度,從而保障能源安全和保護環境。《能源技術展望:面向2050年的情景與戰略》的出版就是對這些要求的積極回響。能源技術對保障能源供應安全、承受能力以及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到底有多大貢獻?什麼樣的技術最有潛力...
、《生態帝國主義》等,其著作曾榮獲愛默生獎、醫學作家協會獎、洛杉磯時報年度最佳選書。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部分 太陽的賞賜 1 火與烹煮 2 耕種 3 哥倫布帶來的東西半球交流 第二部分 化石能源時代 4 煤炭與蒸汽 5 石油與內燃機 6 電 第三部分 第三個千年之交的能源 7 核裂變 8 核聚變 9 人類世 ……
“十三五”時期,全省認真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落實“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不斷提升能源供給能力、最佳化能源結構、增強創新動能、深化能源改革和對外合作,能源保障和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較好滿足了經濟社會發展用能需求。供應保障能力明顯增強。鄂州電廠三期、漢川電廠三期、江陵電廠、京能...
《能源技術展望——面向2050年的情景與戰略》是2009年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阿玲、原鯤、石琳等。圖書簡介 能源技術對保障能源供應安全、承受能力以及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到底有多大貢獻?什麼樣的技術最有潛力?技術開發需要多長時間?在2005年底鷹谷峰會上,8國集團領導人開始正視這些問題,並且決定積極著手來...
而能源與經濟以至價值觀實行大變革的結果,可能將為逐步邁向生態文明走出一條路,即,擯棄20世紀的傳統增長模式,直接套用新世紀的創新技術,通過低碳經濟模式與低碳生活方式,實現可持續發展,這也預告著一個全新的低碳時代的來臨。低碳經濟究竟是什麼?它將對中國未來發展產生哪些影響?會給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多大變化?
多能互補集成最佳化示範工程主要有兩種模式:一是面向終端用戶電、熱、冷、氣等多種用能需求,因地制宜、統籌開發、互補利用傳統能源和新能源,最佳化布局建設一體化集成供能基礎設施,通過天然氣熱電冷三聯供、分散式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智慧型微網等方式,實現多能協同供應和能源綜合梯級利用...
導言 發展氣體清潔能源是推動世界能源大變革的重要途徑 一、能源利用推動了人類文明進步,也帶來了環境和生態問題 二、人類正推動面向未來的能源革命 三、氣體清潔能源是能源革命的重要領域 第一篇 國際國內氣體清潔能源基本現狀和發展形勢 第一章 全球經濟發展新形勢和國際能源供需新格局 第一節 全球經濟發展出現新變化...
“協力攻堅”即全所上下同欲,堅持“四個面向”,不斷向新能源、新材料、新生物領域的廣度和深度進軍,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追求卓越:“追求”,意為盡力尋找、探索。“卓越”意為高超出眾,表明我們要不斷追求領域頂尖水平。“追求卓越”即鼓勵全所人員以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精神境界,朝著“四個率先”“兩...
學院建設的目標是:以引領現代工程和產業的創新和發展為己任,為後摩爾時代的信息產業、後化石能源的新能源產業和人類迫切需要的提高人們健康水平的生物醫學產業,提供新一代的技術,成為經濟發展最具活力的創新之源;培養基礎紮實、富於創新精神更多更好的創新人才,成為現代工程套用和發展的設計師和工程師培養的重要基地...
四、確保可持續未來 29. 環境、能源、氣候:防止環境惡化,保護、可持續利用和恢復生物多樣性,保護海洋,倡導清潔空氣和清潔水,應對自然災害和極端天氣事件以及應對氣候變化是這個時代最緊迫的挑戰。隨著我們從疫情中恢復,我們承諾保護地球,並為所有人創造一個環境更可持續和包容的未來。30. 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第...
軍需能源 1.被服、材料、裝具 2.農產品;林業產品;飼養動物及其產品;漁類產品 3.食品、飲料和菸草原材材料 4.被裝倉儲運輸;給養配送服務、給養裝備器材 5.各類能源(核能、化石能源、電能)及能源儲運使用技術、設備 6.新能源電池 7.發電機 辦公生活 1.辦公設備 2.生活用品 3.生活家電 4.文體器材 5.家具...
要面向建設可持續能源資源體系,加快科技創新和成果套用,促進能源結構調整,加強傳統化石能源高效清潔安全利用,加快新能源產業化,提高油氣資源、重要礦產資源、水資源的勘探、開發、綜合利用能力。第三,希望兩院院士堅持創新為民,積極促進科技成果造福人民。實現創新驅動發展,必須堅持把...
(一)能源科學領域。以解決人類社會可持續利用能源的科學問題為目標,面向我國中長期核能源開發與安全運行、化石能源高效潔淨利用與轉化、可再生能源規模化利用等方向,以核能和高效化石能源研究設施建設為重點,注重新能源、新材料、網路技術相結合,逐步完善相關領域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布局,...
新質生產力是當今時代先進生產力的具體體現形式,是科技創新交叉融合突破所產生的根本性成果,其“新”主要體現在新技術、新模式、新產業、新業態、新領域、新賽道、新動能、新優勢,其“質”主要體現為高效能、高效率、高質量,關鍵主要是面向新興領域,面向未來產業,著力高質量發展。既是生產力現代化的具體體現,...
面向遠洋、內河船舶低碳零碳動力需求,開展船用發動機低碳、零碳燃料燃燒與排放控制技術、先進材料技術、智慧型控制技術、可靠性技術等關鍵共性技術硏究工作,具備氨、甲醇低碳零碳燃料發動機、大缸徑雙燃料中速機正向硏發能力。重點開展520mm缸徑氨燃料船用低速機工程樣機硏制、320mm缸徑甲醇燃料船用中速機工程樣機硏制、450...
合理確定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目標,並分解落實到省級行政區和重點用能單位。健全節能低碳產品和技術裝備推廣機制,定期發布技術目錄。強化節能評估審查和節能監察。加強對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扶持,逐步取消對化石能源的普遍性補貼。逐步建立全國碳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和分解落實機制,建立增加森林、草原、濕地、海洋碳匯的有效機制,...
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進程中,中華民族創造了博大精深的燦爛文化,要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以人們喜聞樂見、具有廣泛參與性的方式推廣開來,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恆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把繼承傳統優秀文化又弘揚時代精神、立足本國又面向世界的當代中國...
古生物學(Paleontology)是中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屬地質學類專業,基本修業年限為四年,授予理學學士學位。該專業主要研究保存在地層中的地質歷史時期的生物遺體和遺蹟化石,培養具備良好的科學素質、掌握地質學、古生物學、演化生物學和化石能源的基礎知識和實驗技能,掌握博物館學、化石保護法律法規的基本知識和化石...
支持企業開展能源審計、清潔生產審核、能源管理體系認證等,助力企業提升能源管理水平。到2030年,重點行業能源利用效率達到國內外先進水平。(主要責任單位:區發展改革委、區生態環境局、相關街鎮)五、實施能源體系綠色低碳發展行動 (一)推動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 按照“節能、減氣、少油”的總體思路,合理控制化石...
因此,在“碳素燃料文明時代”向“太陽能文明時代”(風能、生物質能都是太陽能的轉換形態)過渡的未來幾十年里,“低碳經濟”、“低碳生活”的重要含義之一,就是節約化石能源的消耗,為新能源的普及利用提供時間保障。特別從中國能源結構看,低碳意味節能,低碳經濟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為基礎的經濟。“戒除嗜好!面向...
綠色氫電全國重點實驗室的前身為動力工程多相流國家重點實驗室(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ultiphase Flow Engineering),於1990年經國家計委批准建設;1992年建成通過國家驗收;1993年正式對外開放;2023年以動力工程多相流國家重點實驗室為主體進行重組建設為綠色氫電全國重點實驗室。實驗室圍繞“雙碳”目標和能源供給...
立足能源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後破,有計畫分步驟實施碳達峰行動。完善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調控,重點控制化石能源消費,逐步轉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推動能源清潔低碳高效利用,推進工業、建築、交通等領域清潔低碳轉型。2021年02月02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國務院關於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