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結核分枝桿菌所致的皮膚病

非結核分枝桿菌所致的皮膚病是指由結核分枝桿菌以外的分枝桿菌感染所致的皮膚損害。感染往往發生在免疫力低下的宿主,屬於條件性感染。臨床表現輕,對一般的抗結核藥物反應較差,而其他抗菌藥物可能有效。

基本介紹

  • 中醫病名:非結核分枝桿菌所致的皮膚病
  • 就診科室:皮膚科
  • 多發群體:免疫力低下
  • 常見病因:結核分枝桿菌以外的分枝桿菌感染所致
  • 常見症狀:丘疹、斑塊、膿皰、伴感染的結節、潰瘍或孢子絲菌病樣皮損等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鑑別診斷,治療,預防,

病因

非結核分枝桿菌常與結核分枝桿菌具有交叉抗原性,但又具有獨特的生物學特性,一般不在人與人之間傳播。非結核分枝桿菌在水或其他環境中的直接接種可能是軟組織感染患者的病原來源,其致病菌主要包括堪薩斯分枝桿菌海魚分枝桿菌、瘰癧分枝桿菌等。

臨床表現

皮膚非結核分枝桿菌感染臨床表現多種多樣,可為丘疹、斑塊、膿皰、伴感染的結節、潰瘍或孢子絲菌病樣皮損等,缺乏特異性。以下是引起皮膚非結核分枝桿菌感染的主要菌種及其臨床表現。
1.堪薩斯分枝桿菌感染
主要引起患者的肺部、頸部淋巴結和皮膚感染,皮膚感染表現為紅斑、膿腫、結節、膿皰、疣狀皮損和潰瘍等。
2.海魚分枝桿菌感染
海魚分枝桿菌感染多見於游泳池或海水中的游泳者或漁場工作人員的皮膚擦傷處,如手、足、膝、踝、指(趾)部皮膚,開始呈紅褐色小丘疹、小結節或斑塊,以後可軟化破潰成淺表性的小潰瘍,但不形成瘺管。病變呈自限性,一般在數月內自愈,個別病例可持續十餘年。
可導致慢性潰瘍、結節等皮膚及皮下組織感染。可出現多發性皮膚膿腫,膿腫較深繼之出現膿皰和潰瘍,患者無自覺症狀,無高熱、寒戰、咳嗽及其他系統症狀。
4.鳥分枝桿菌複合體皮膚感染
臨床皮膚損害為多發潰瘍與結節,皮損類似瘤型麻風,也可表現為脂膜炎。是獲得性遺傳免疫缺陷綜合徵患者最常見的條件非結核分枝桿菌感染。

檢查

1.結核菌素試驗可呈陽性反應。
2.組織病理學檢查早期為非特異性炎症改變,晚期多呈結核樣結節,較少出現乾酪樣壞死。
3.細菌學檢查抗酸染色不易發現病原菌。
4.細菌培養發現非結核分枝桿菌,可產生色素,尿素酶實驗陽性,室溫可生長。
5.必要時,可行聚合酶鏈式反應檢測病原體。

診斷

非結核分枝桿菌所致的皮膚病診斷要點如下。
1.患者有外傷史。
2.皮損表現為丘疹、紅斑、膿腫、結節、膿皰和潰瘍等。
3.結核菌素試驗可呈陽性反應。
4.組織病理學晚期多呈結核樣結節,較少出現乾酪樣壞死。
5.細菌培養發現非結核分枝桿菌,可產生色素。

鑑別診斷

1.結節病
其結節較狼瘡結節堅實,有浸潤感。一般不破潰,結核菌素試驗陰性。
損害為疣狀增生的斑塊,炎症明顯,真菌或組織病理學檢查均可查到真菌。
3.放線菌病
患部堅硬,為一片大而深的浸潤性斑塊,破潰後流出帶有硫磺色顆粒樣的膿液,可找到菌絲。
損害常沿淋巴管排列成串珠狀,淋巴結常不增大,可培養出孢子絲菌。典型的組織病理改變常顯示特殊的3層結構:中央是化膿層,為中性粒細胞;其外為結節層,為上皮樣細胞多核巨細胞;最外層為淋巴細胞和漿細胞。

治療

非結核分枝桿菌已發現有百餘種,不同種類的分枝桿菌對藥物的敏感性不同,應根據分枝桿菌菌種或藥敏試驗結果選擇相應的治療方案。堪薩斯分枝桿菌感染對經典的抗結核藥物敏感,應採用兩種以上的藥物堅持治療1~2年。海魚分枝桿菌感染雖可自愈,但時間較久,可採用複方磺胺甲基異噁唑、利福平等治療並配合熱療。瘰癧分枝桿菌對一般抗結核藥物不敏感,可使用其他抗生素治療。鳥分枝桿菌複合體皮膚感染首選大環內酯類藥物,可聯合乙胺丁醇或利福平。

預防

注意避免外傷,提高機體抵抗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