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豬瘟病毒

非洲豬瘟病毒

非洲豬瘟病毒(ASFV,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是非洲豬瘟病毒科(Asfarviridae)下僅有的種,具有傳染性和極高的致病性。急性病例臨床症狀以高熱、病程短、死亡率高、內臟器官廣泛性出血以及呼吸系統和神經系統功能紊亂為主要特徵。豬瘟病毒的3D精細結構已經被破譯,但直至2020年初仍未有針對ASFV的特效疫苗或是抗病毒藥物可以有效的在疫情爆發時及時控制病毒的傳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非洲豬瘟病毒
  • 外文名: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 英文縮寫:ASFV
  • 科屬:非洲豬瘟病毒科(Asfarviridae)
  • 病毒類型:雙鏈的核質大DNA病毒
分類,遺傳信息,核酸類型,基因組與功能,形態結構,殺滅病毒,研究發現,

分類

ASFV是所發現的僅有的蟲媒DNA病毒,主要依靠軟體蜱科(Argasidae)下鈍緣蜱屬(Ornithodoros)的軟壁虱進行傳播。

遺傳信息

核酸類型

ASFV是一種雙鏈的核質大DNA病毒(Nucleocytoplasmic Large DNA Viruses, NCLDV)。

基因組與功能

根據不同的病毒株型,基因組DNA的鹼基數約為17萬到19萬,其中含有151至167個開放閱讀框(Opening Reading Frames, ORFs)。與其它的NCLDV一樣,ASFV編碼許多蛋白質,這些蛋白質除了專門用於病毒組裝的結構蛋白外,還參與逃避宿主防禦機制,諸如I型干擾素細胞凋亡途徑等,以及DNA複製的修復和基因表達的調控的生物學過程。大多數ASFV的基因功能是未知的,仍需要人們對其進行探索。

形態結構

ASFV形態為正二十面體,直徑約200納米,由多層物質構成:中央為內含擬核的蛋白質核殼,由內向外分別還有一層脂質包膜和蛋白質衣殼。衣殼由8280個主要的衣殼蛋白p72和60個戊蛋白構成,此外至少有三種蛋白質通過對臨近蛋白的粘連來保持衣殼結構的穩定。

殺滅病毒

2022年3月17日,從重慶市畜科院獲悉,由重慶市自主研發的“國豬滅瘟靈1號”消毒液通過官方授權的第三方機構證實,能有效殺滅非洲豬瘟病毒。這是一種基於光觸媒反應原理的半導體光催化殺菌消毒材料,在我國乃至全球畜牧行業中開創了用“材料消毒”替代“藥品消毒”先河,產品已開始量產並在生豬養殖行業推廣。

研究發現

2024年3月,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獸醫研究所鄭海學研究員團隊解析了非洲豬瘟病毒在豬體內感染的靶細胞,以及在靶細胞內延長感染(Prolonged infection)的機制。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上。
非洲豬瘟病毒是一種大型雙鏈DNA病毒,具有極高的穩定性和生存能力。它可以在空氣中保持活性數日,在血液、糞便和組織中長期存活,甚至在未熟肉品、醃肉、泔水中也能長時間存活。這種病毒的頑強生命力使得其傳播變得極為容易,一旦爆發,往往難以控制。
鄭海學研究員團隊的研究發現,非洲豬瘟病毒感染後,脾臟成為了病毒載量最高的器官,一類罕見的單核細胞是其延長感染的主要群體。這一發現為我們理解非洲豬瘟病毒的感染路徑提供了重要線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