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場非洲豬瘟病毒變異株防控技術指南

2021年,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聯合非洲豬瘟區域實驗室(廣州)起草了《養殖場非洲豬瘟病毒變異株防控技術指南》,並印發至各相關單位,供各地參考。

目的,內容,

目的

為做好非洲豬瘟防控工作,指導養殖場戶及時發現非洲豬瘟病毒變異株,提升防控能力。

內容

一.病毒特點
非洲豬瘟病毒變異株包括基因缺失株、自然變異株、自然弱毒株等。與2018年傳入的非洲豬瘟病毒毒株相比,變異株基因組序列發生不同程度的改變,包括核苷酸突變﹑缺失﹑插入或短片段替換等,部分變異株失去紅細胞吸附活性。
從生物學特性看,部分病毒單基因缺失株的致病力與感染劑量呈相關性,病毒雙基因缺失株感染豬可間歇性排毒,病毒可以水平傳播。部分失去紅細胞吸附活性的變異株具有水平傳播能力,高劑量感染能引起亞急性或慢性病程,部分豬只死亡,低劑量感染引起非致死性的持續感染。從傳播性看,非洲豬瘟病毒變異株臨床傳播性與經典毒株無明顯區別。從臨床特點看,臨床症狀不典型,與2018年傳入毒株有明顯差異,常表現為採食量下降﹑體表發紅、皮膚壞死、淋巴結腫大、肺炎等症狀;顯微鏡下多器官特別是淋巴結和腎臟可見伴有梗塞和血栓的壞死和出血區,以及慢性纖維化病變。從易感性看,妊娠母豬和育肥豬的易感性無明顯差異,妊娠母豬群體生產性能受影響較大。病毒感染潛伏期過後,母豬表現反覆發燒,不食等症狀,部分母豬出現流產﹑高比例死胎﹑乳房結痂等症狀;初生仔豬活力差;育肥群靜止狀態下的症狀不顯著,應激情況下可排毒,表現皮膚壞死,關節腫大,脾臟腫大,壞死等臨床症狀和剖檢變化。
二.防控難點
(一)隱蔽性強
非洲豬瘟病毒變異株感染潛伏期長,病豬初期無臨床表現或臨床症狀不典型,致死率較低,不易被識別。感染變異株的豬群口腔排毒滯後,排毒不規律,採樣檢測很難及時發現,導致豬群隱性帶毒並間歇性排毒,很難做到精準清除,並且經多次轉群﹑並群等操作,感染源可能遍布多棟豬舍,呈現多點同時發病的特點。實踐中,常有豬場在實時螢光定量PCR方法檢測時Ct值較高,但因豬只臨床表現健康,未能及時採取有效措施,致使豬只在應激和混合感染等因素誘發下發病。
(二)檢測難度大
非洲豬瘟病毒變異株感染前期病毒滴度較低,感染後產生抗體延遲,常規鑑別診斷方法有局限性,在出現變異株的情況下,容易造成誤判。此外,過高頻次的全群普查也會增加交叉污染或擴散風險。因此如果監測方案和檢測方法選擇不當,有可能造成病毒傳播和擴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