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式組織理論及其顯性化研究(2017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非正式組織理論及其顯性化研究(2017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非正式組織理論及其顯性化研究》是2017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國梁。

基本介紹

  • 書名:非正式組織理論及其顯性化研究
  • 作者:李國梁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年2月1日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16198094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非正式組織理論是組織理論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研究內容,國內學界的研究極為薄弱。
《非正式組織理論及其顯性化研究》從基礎理論研究的解釋性、規範性層面出發.系統梳理、歸納和總結了非正式組織理論產生、發展與演化的基本脈絡。詳細論述了非正式組織形成的深層原因、結構特徵及其內部運行特徵,構建了非正式組織的演化模型,深入剖析了非正式組織與正式組織之間在管理實踐中存在著的對抗、制約、輔助和相互融合四種互動關係模式。針對非正式組織理論實踐價值轉化套用所面臨的操作性現實困境,《非正式組織理論及其顯性化研究》提出了以公開、可操作的顯性化策略,轉化套用非正式組織理論的實踐價值。得出的重要研究結論和學術主張,對補充、發展非正式組織理論內容.公開、可操作地開發利用非正式組織的巨大潛在價值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導論
一 研究的緣起、背景及意義
(一)研究的緣起
(二)研究的背景
(三)研究的意義
二 基本概念與研究對象
(一)組織和正式組織
(二)非正式組織
(三)研究對象
三 文獻綜述
(一)國外文獻綜述
(二)國內文獻綜述
四 研究方法與框架
(一)研究方法
(二)結構框架
五 主要貢獻
第二章 非正式組織理論的形成與發展
一 非正式組織理論產生的管理學背景
二 非正式組織理論產生的理論淵源
三 非正式組織概念提出的理論研究過程
四 羅特利斯伯格與迪克森的非正式組織理論
(一)非正式組織形成的邏輯起點
(二)員工限制產量的非邏輯原因
(三)非正式組織的管理
五 巴納德的非正式組織理論
六 非正式組織理論的發展演化
(一)群體動力學中的非正式紐織研究
(二)人際關係理論中的非正式組織研究
(三)社會網路理論中的非正式組織研究
七 非正式組織理論的引入與發展
(一)非正式組織概念產生的幾種說法
(二)“非正式組織”概念辨析
(三)非正式組織理論在企業組織與公共組織之間的比較
第三章 非正式組織的成因、結構特徵及其運行模式
一 非正式組織形成的深層原因
(一)社會情感因素的影響
(二)組織原則與人員個性的矛盾
(三)組織管理正式化的局限
二 非正式組織的結構特徵
三 非正式組織的運行模式
(一)入會儀式
(二)非正式社會控制
(三)非正式社會地位
(四)非正式的溝通系統
(五)非正式的互動活動
(六)非正式權威一自然領袖
(七)非正式組織的演化
第四章 非正式組織與正式組織的區別及其互動模式
一 非正式組織與正式組織的差異
(一)形成過程不同
(二)運行模式不同
(三)內部結構不同
二 非正式組織與正式組織的互動模式
(一)對抗性模式
(二)制約性模式
(三)輔助性模式
(四)相互融合模式
第五章 非正式組織理論實踐價值的顯性化
一 非正式組織理論的隱性化
(一)非正式組織理論隱性化的定義
(二)非正式組織理論隱性化的表現
二 非正式組織理論的顯性化
(一)非正式組織理論顯性化的定義
(二)非正式組織理論顯性化與隱性化的區別
(三)非正式組織理論顯性化的必要性
三 非正式組織理論顯性化的具體途徑
(一)非正式組織的可視化方法
(二)非正式組織的顯性化管理措施
第六章 研究結論與展望
一 研究結論
二 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後記

作者簡介

李國粱,1977年4月出生於廣西桂林,廣西大學副教授、MPA研究生導師、行政管理專業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為人力資源管理與開發。2010年9月在中國人民大學公其管理學院攻讀博士學位,師從朱立言教授,2014年1月獲管理學博士學位。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受國家留學基金委公派留學項目資助,在美國佛羅里達大學訪學。主持廣西社科項目1項,參與編寫教材5部,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研究2項,在《人民日報》理論版、《學術界》等報刊雜誌發表論文20多篇,其中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轉載2篇,EI收錄檢索1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