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內正式與非正式知識共享的平衡研究》是一本2020年經濟管理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原欣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企業內正式與非正式知識共享的平衡研究
- 作者:原欣偉
- 出版社:經濟管理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0年10月
- 定價:88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09672143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組織內員工會通過“各種渠道”進行知識共享。知識共享也會貫穿到組織的各項活動當中。這些渠道按性質通常可以劃分為正式和非正式兩大類。正式渠道包括正式的組織系統和制度,如組織結構、工作流程、匯報系統、正式會議、組織知識庫等。員工通過這些預設好的組織系統和制度設定進行知識共享。非正式渠道則是員工間基於私人關係的一種知識援助。員工間的非正式交往、興趣小組、網上論壇、實踐社區等通常是重要的非正式知識共享渠道。從知識共享模式的角度看,這兩類渠道也代表了知識共享的兩類模式:依託於組織正式機制體制和相應渠道的正式知識共享,以及依託於非正式渠道的非正式知識共享。兩者在組織知識共享中都發揮著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通常正式化模式比較有利於知識的編碼化和顯性化,而非正式模式則被普遍認為是知識個人化和隱性化的有效途徑。這就為組織知識管理,特別是知識共享研究,提出了一個重要課題:“如何有效平衡組織中正式與非正式這兩類知識共享模式,以充分發揮知識共享的潛力?”儘管已有研究中不乏對企業內正式與非正式知識共享整合的探索。然而,這方面研究仍然不足,需要更多的理論闡釋和實證證據去進一步回答“如何將二者整合成一體,如何實現二者的平衡?”這一問題。本書的研究目的就是試圖對上述問題進行回答。藉助文獻與理論分析、案例分析及實證研究等手段,對正式與非正式這兩類知識共享模式以及承載這兩種模式的不同維度(如組織結構、社會關係、協調機制、信任、知識特性等)的相關要素及其作用機制進行研究,籍以揭示這兩類知識共享模式在不同維度下的表現形式和作用機理,在此基礎上探究二者的整合與平衡。
作者簡介
原欣偉,男,1975年生於山東省榮成市,西安理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美國克萊蒙研究大學(Claremorll Graduate Uruversity)訪問學者。2006年於西安交通大學獲管理學博士學位。主要從事知識管理研究。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40餘篇;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2項,作為主要成員參與了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主要講授知識管理、管理信息系統等課程。
圖書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1.1 知識和知識管理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來源
1.1.2 知識共享是知識管理的關鍵環節
1.1.3 正式與非正式知識共享的平衡有助於充分發揮知識共享潛力
1.2 研究目的和意義
1.2.1 研究目的
1.2.2 理論意義
1.2.3 實踐意義
1.3 研究方法和技術路線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術路線
1.4 研究內容和章節安排
1.4.1 研究內容
1.4.2 章節安排
1.5 本書的創新之處
1.5.1 研究視角有創新之處
1.5.2 研究內容的創新之處
第2章 文獻綜述
2.1 企業內正式與非正式知識共享的界定
2.1.1 正式知識共享
2.1.2 非正式知識共享
2.1.3 兩者的比較
2.2 研究綜述
2.2.1 企業內正式知識共享研究
2.2.2 企業內非正式知識共享研究
2.2.3 正式-非正式知識共享的整合與平衡研究
2.2.4 研究簡評
2.3 本章小結
第3章 企業內正式與非正式知識共享的二元悖論及其平衡策略
3.1 企業內正式與非正式知識共享的二元悖論
3.2 悖論的複雜性成因分析
3.2.1 正式與非正式知識共享對象複雜性
3.2.2 正式與非正式知識共享主體複雜性
3.2.3 情境複雜性
3.2.4 三者疊加的複雜性
3.3 悖論的解決:基於複雜適應系統觀點
3.3.1 基於複雜適應系統理論的企業知識共享觀
3.3.2 基於複雜適應系統的悖論解決對策
3.4 基於複雜適應系統的正式-非正式知識共享平衡策略
3.5 本章小結
第4章 企業內正式與非正式知識共享的知識特性維度——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的平衡
4 1 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
4.2 顯隱知識平衡:正式與非正式知識共享平衡的內在需求
4.2.1 知識創造sEcI模型對顯隱知識平衡的討論
4.2.2 顯隱知識缺失對知識創造的阻礙
4.2.3 顯隱知識平衡是正式與非正式知識共享平衡的
內在需求
4.3 促進顯隱知識平衡的措施
4.4 本章小結
第5章 企業內正式與非正式知識共享的組織結構維度——正式結構和非正式網路的平衡
5.1 承載正式與非正式知識共享的組織結構:正式結構和非正式網路
5.1.1 正式結構
5.1.2 非正式網路
5.2 二者的互動:“湧現網路”的出現
5.3 基於“湧現網路”的知識共享分析過程
5.3.1 描述正式結構
5.3.2 描述湧現網路
5.3.3 對比正式結構與湧現網路得出四個子結構
5.3.4 知識共享分析
5.4 平衡策略
5.4.1 調控網路中的關鍵知識代理人
5.4.2 通過網路最佳化避免知識共享缺口
5.4.3 信息技術支持
5.4.4 協作文化培育
5.5 一個案例
5.5.1 描述正式結構
5.5.2 描述湧現網路
5.5.3 對比正式結構與湧現網路,得出四個子結構
5.5.4 知識共享分析
5.5.5 知識共享平衡策略
5.6 本章小結
第6章 企業內正式與非正式知識共享的關係維度——工作關係和私人關係的平衡
6.1 企業內員工關係:工作關係和私人關係
6.2 工作關係、私人關係與員工知識共享
6.3 工作關係、私人關係與員工知識共享間關係的實證研究
6.3.1 理論和假設
6.3.2 樣本和數據
6.3.3 變數度量
6.3.4 分析和結果
6.3.5 研究發現
6.4 平衡策略
6.4.1 企業知識管理戰略的進一步討論
6.4.2 人力資源管理實踐的影響
6.4.3 企業文化的作用
6.4.4 組織結構的影響
6.4.5 IT能力的影響
6.5 本章小結
第7章 企業內正式與非正式知識共享的協調機制維度——規範化管理系統與共享價值觀的平衡
7.1 組織協調機制:規範化管理系統和共享價值觀的作用
7.2 規範化管理系統、共享價值觀與跨部門知識共享
7.3 規範化管理系統、共享價值觀與跨部門知識共享間關係的實證研究
7.3.1 理論框架和研究假設
7.3.2 樣本和數據
7.3.3 變數度量
7.3.4 分析和結果
7.3.5 研究發現
7.4 平衡策略
7.4.1 跨部門協作形式的影響
7.4.2 任務特性的影響
7.4.3 組織學習的作用
7.4.4 組織氛圍的營造
7.5 本章小結
第8章 企業內正式與非正式知識共享的信任維度——制度信任和人際信任的平衡
8.1 企業內的兩種基本信任形式:人際信任與制度信任
8.1.1 人際信任
8.1.2 制度信任
8.2 人際信任、制度信任與跨部門知識共享
8.3 人際信任、制度信任對跨部門知識共享影響的實證研究
8.3.1 理論模型和假設
8.3.2 樣本和數據
8.3.3 變數度量
8.3.4 分析和結果
8.3.5 研究發現
8.4 平衡策略
8.4.1 完善企業制度
8.4.2 提升組織支持
8.4.3 強化組織公平
8.4.4 加強溝通協調
8.5 本章小結
第9章 企業內正式與非正式知識共享平衡的進一步思考
9.1 複雜適應系統理論之外的思考
9.2 系統組織理論的啟示
9.3 適配(fit)理論的啟示
9.4 動態能力理論借鑑
9.5 陰陽平衡理論的啟示
9.6 和諧管理理論借鑑
9.7 不同理論的比較
9.8 本章小結
第10章 結論與展望
10.1 主要結論
10.2 理論啟示
10.3 管理啟示
10.4 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