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分享

知識分享(knowledge shared) 指知識由知識擁有者到知識接受者的跨時空擴散的過程。這裡,知識是指經過人的思維整理過的信息、數據、形象、意象、價值標準以及社會的其他符號化產物,分享的知識不僅包括可編碼的明晰知識,也包括與個人的經歷和背景密不可分的隱性知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知識分享
  • 外文名:knowledge shared
  • 類型:計算機科學
  • 學科:跨學科
  • 性質:分享
  • 概念:知識跨時空擴散的過程
介紹,如何實現知識共享,套用,

介紹

知識分享(knowledge shared) 指知識由知識擁有者到知識接受者的跨時空擴散的過程。這裡,知識是指經過人的思維整理過的信息、數據、形象、意象、價值標準以及社會的其他符號化產物,分享的知識不僅包括可編碼的明晰知識,也包括與個人的經歷和背景密不可分的隱性知識。明晰知識是系統化、結構化的知識,它通過數據或編碼的程式化方式容易進行交流,並容易和正式地通過單個個體傳輸。隱性知識並不容易和方便地交流和傳播,它包含如個人信息、經驗和價值等無形的因素在內。
知識的分享主要指在社會發展的一定時期,人類所創造的各種知識為社會全體成員所共同擁有和使用的狀態。這不僅表現為一種歷時性分享,即前人所積累和創造的知識為今人所繼承;也表現為一種共時性分享,即在當代人們創造出來的新知識也迅速為其他社會成員所知曉和使用。歷時性分享和共時性分享密不可分,所有新知識的產生都離不開前人知識的積累,是一種繼承基礎上的創新;新知識要被接受,也必須客群有一定的知識背景,否則將會由於知識梯度過大而使新知識難以為其他人所理解。歷時性分享寓於共時性分享之中,而共時性分享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轉變為歷時性分享。不過,歷時性分享和共時性分享也有所區別,因為所有前人創造的知識是為當代人的全體共有,但是,新產生的知識卻並不一定人人都能使用或知道。這除了傳播渠道不暢通導致一部分人不能及時接觸到新知識外,主要是由知識的粒子性所引起的。將知識作為實體看待就意味著知識的產生需要成本,知識更新和儲藏需要專人負責和持續的投資。因此,人們會為某些新知識確定一個合法的擁有者,所以就有了公共知識和專有知識的區別。知識的這種實體特徵是人們將其與物質實體類比而體現出來的,但知識不同於物質實體的是知識具有無形性、可分享性,也就是說知識的擁有者並不會由於別人使用了該知識而不能再使用它,這就使人們可以通過出售知識來補償知識的生產和維護的花費。在這種情況下,知識分享表現為一種特殊的方式:權利的分享。它與智慧財產權制度密切相關。特別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智慧財產權交易,由於存在以知識提供方為中心的賣方市場和以知識接受方為中心的買方市場這樣一個二元結構,實現知識分享必須利用市場機制來建立均衡的智慧財產權交易市場結構。這樣,在這個過程中所分享的知識比單獨產生和使用的知識更精確、更複雜和更有用。

如何實現知識共享

要實現企業內部的知識分享,知識管理就應從軟體和硬體兩方面著手:
第一,應建立一個全天候開放的內部信息網,並提供相應的軟體和硬體設備,使企業職工能隨時接觸到信息網內的知識,同時還要鼓勵職工向企業網路內填充知識和信息,使每一個員工的知識都成為企業系統知識平台的組成部分。
第二,建立相關企業間的知識網路,包括專家網路、技術員網路、主管部門信息網路、供應商網路、經銷商網路、合作機構網路等。當一個公司同顧客、供應商、勞動力組織、大學和其他組織之間建立了大批知識聯盟,並且彼此加強、互相促進時,就能充分的實現企業與外部的知識分享,進而達到企業知識生產的持續發展。
第三,為了減少知識供應者和知識接受者之間的知識梯度,企業還應定期舉辦各種職業培訓,使員工可以獲得多種技能,具有公司所需要的更廣泛的能力。同時,管理者要認識知識分享的益處,在共有的、開放的知識交換狀態下,個人知識才有可能得到增長,而不被使用和交換的知識將老化並失效。
第四,為了防止管理者故意創造出知識的不對稱性或知識供應者因不能得到知識回報而不願提供知識,企業還應該制定各種規章制度和激勵政策,鼓勵員工進行知識交流,並將績效考核與知識分享掛鈎。特別是要建立一種旨在促進知識交流和知識分享的技術規範。
第五,為了真正實現企業的知識分享,就要消除中間知識流通環節,減少知識的扭曲。為此有必要將原有的、官僚的功能型部門結構轉化為易於接收和傳播信息的網路型或扁平型的結構。
第六,有效的知識管理還要求企業管理者把企業知識的培育和管理作為獲得競爭優勢的重要手段,建立有利於企業知識分享並具有共同價值觀的企業文化,培植團隊精神,消除知識背景差異造成的阻礙。

套用

1、知識分享是知識管理的主要目的之一
知識是企業重要的無形資產。知識與企業別的資產相比最大的特點是它不會因使用而‘折舊’,不會因使用的人多而‘磨損’。相反,知識的價值隨著使用人員的增加而增加。企業的員工獲取新知識的成本是非常高的,但分享已有知識的成本卻相當低。企業在分享知識的過程中,邊際成本越來越低,邊際收益卻往往越來越高。這是越來越多的公司引入知識管理系統的原因。可以說,知識分享程度是衡量知識管理是否成功的最重要的標準。知識分享不充分的知識管理不可能是成功的知識管理。
2、知識分享是企業產生創新知識的重要手段和催化劑
企業的知識可以分為兩個層面。一個層面是企業中員工個人擁有的知識,一個層面是企業作為整體擁有的知識。對企業而言,一方面,為了提高效率而不得不進行社會分工,員工日常工作接觸的知識面越來越窄;一方面,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所需的卻是整體的知識水平和能力。只有通過知識分享,員工個人的知識才能成為企業層面的知識。聖吉認為,企業的知識是通過員工之間的溝通產生的。那哈皮特(Nahapiet ) 和苟雪( Ghoshal) 認為,知識的產生是員工相互交流和組合已有知識的結果。確實,沒有哪一項知識不是在原有知識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而身處知識爆炸的時代,企業里誰也不能說他已掌握了足夠多的知識。每個人的思維都有他自己的局限性。通過相互交流,人們往往能產生思想的‘火花’,創造出更好的新的知識。中國古代諺語“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只有通過不斷的溝通和交流,企業才有可能創造出有價值的創新知識。
3、知識分享是企業充分利用知識的前提
企業的很多知識只有被相關人員分享後才能得到充分利用。例如,擁有很多生產線工廠中某條生產線的設備維護工程師發現了可以更快更高效的維護設備方法。如果他沒有將這一方法介紹推廣到其它生產線,則該方法就沒有得到充分利用。還有一種情況是,某些員工掌握的知識和信息對自己的工作不一定有很大的影響,但別的員工通過知識分享獲得這些知識後卻能對他們乃至整個企業的工作有很大的幫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