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接觸作戰

非接觸作戰

所謂非接觸作戰,現在主要被定義為交戰雙方兵力在不直接接觸條件下的作戰,在戰爭中強調使用高技術遠程火力對敵方軍隊的間接打擊作用,在脫離和避免與敵軍直接短兵相接的情況下,殺傷敵方有生力量的作戰理論。常見的用於非接觸作戰的現代武器,主要包括航空兵的戰機和飛彈武器。非接觸作戰的思想與實踐活動自古有之。早在古代冷兵器的時期,人們一直都在嘗試研究著在敵方的殺傷範圍之外來打擊對方的手段與兵器。而因此誕生的強弓硬弩、拋石機等遠距離投射類兵器,也就在兵器當中占有較為特殊的地位。在作戰當中,除了雙方傳統短兵相接式的近身肉搏,投射類兵器的遠程殺傷作用也不可低估。

歷史淵源,冷兵器,近代,世界大戰1,世界大戰2,二戰之後,海灣戰爭,步入輝煌,分析,局限,依賴高科技,非接觸作戰,

歷史淵源

弩,古代最強有力的遠射冷兵器弩,古代最強有力的遠射冷兵器

冷兵器

其實,非接觸作戰的思想與實踐活動自古有之。早在古代冷兵器的時期,人們一直都在嘗試研究著在敵方的殺傷範圍之外來打擊對方的手段與兵器。而因此誕生的強弓硬弩拋石機等遠距離投射類兵器,也就在兵器當中占有較為特殊的地位。在作戰當中,除了雙方傳統短兵相接式的近身肉搏,投射類兵器的遠程殺傷作用也不可低估。
當時在這一領域占有優勢的,一般以精於騎射的遊牧民族居多。進行過大規模西征,建立起疆域空前的大帝國的蒙古人,就堪稱古代時期精於非接觸作戰的佼佼者。蒙古人在征戰當中,最常使用的野戰用單兵武器,是射程遠達300米的強弓,而在打攻堅戰的時候,則更多使用火炮、火槍、拋石機(“襄陽炮”)等遠射程進攻器械。蒙古人在四方征戰中所向披靡,就技戰術方面而言,與他們的非接觸式策略不無關係。
英西海戰情景英西海戰情景

近代

當近代以來,火器開始在戰爭當中充當主角以後,非接觸式的作戰開始進一步展現出了威力。公元1588年著名的英西海戰當中,英國方面之所以取勝,與戰術方面的非接觸策略有著密切的聯繫。英國戰艦上面,以威力相對小但射程遠的長炮為主要武器,戰艦上面全部配屬海軍人員,力圖在海戰當中全力發揮長炮的射程優勢打遠戰。而西班牙一方,則為戰艦上大量配屬威力較大但射程近的加農炮,並且裝載大批陸軍人員試圖打近戰和接舷戰。而海戰的結果,足以說明兩軍的策略孰優孰劣。
中國近代以來,西方列強屢次發動侵華戰爭。清軍在與裝備先進火器的列強軍隊交手時之所以屢戰屢敗,除了軍隊腐化帶來的戰鬥力下降以外,就技術層面來說,最主要的問題便在於清軍當時儘管配備的火器比重並不低(大約不低於三分之一),但是其射程和威力卻與對手有著太過明顯的代差,作戰時幾乎還沒有開火就已經陷入被動挨打的處境,以至於連列強都評說這根本不是交戰而是屠殺。由此,也可以看到因武器射程而進一步強化的非接觸作戰的威力。
曾經轟動世界的巴黎大炮曾經轟動世界的巴黎大炮

世界大戰1

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德軍方面也嘗試進行非接觸作戰的武器研究,試圖在現代戰爭當中不接觸對方軍隊便給予其殺傷。其中可以視為他們研究成果之一的武器,就是生化武器。不過,要說他們研究的武器裡面最符合“遠射殺傷”這種非接觸作戰觀念的,就要數鼎鼎有名的“巴黎大炮”了。憑藉超長的身管,巴黎大炮可以輕而易舉地將巨大的炮彈射擊到距離炮位113公里的巴黎市區,給整個巴黎造成極大的心理震撼。由於這一巨炮給巴黎造成了嚴重恐慌,法國巴黎最高當局曾經下令不惜一切代價摧毀這門巨炮,結果卻因為巨炮位於鐵路上的活動底盤上,具有良好的機動能力而始終未能實現。或許是由於嘗到了巨炮的甜頭,二戰時期德國人又造出了著名的“多拉大炮”,也同樣因為超遠的射程和驚人的破壞力名噪一時。而超遠射程的巨炮,某種程度上也確實是一種符合非接觸作戰要求的武器。

世界大戰2

二戰當中的太平洋戰場上,因為航空母艦的作用,而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非接觸打擊”時代。
著名的中途島戰役當中,儘管日軍在艦載機的數量和質量方面都占有顯著優勢,又有了航空母艦奇襲珍珠港的經驗;卻在作戰策略方面,錯誤地沿用以戰列艦為核心主力的老舊觀念。而基於此種觀念,日軍將僅有的兩套試驗用雷達設備,都配備在兩艘“大和”級巨型戰列艦上面。身為總司令的山本五十六,也親自坐鎮“大和”,而不直接指揮日方真正的主力——擁有4艘大型航空母艦和最優秀艦載機飛行員的南雲艦隊。當南雲艦隊遭受斯普魯恩斯指揮下美軍艦隊的艦載俯衝轟炸機的奇襲,力量遭到重創以後,山本曾企圖集中各艦隊的戰列艦力量來與斯普魯恩斯“決戰”。但斯普魯恩斯將艦隊始終與日軍保持在200海里以上的距離,在日軍艦炮魚雷的射程以外,不斷利用航空兵對日軍進行打擊和襲擾。美軍的“非接觸打擊”,使得日軍始終沒有扳回和“決戰”的機會,戰略主動權就此易手。
 而二戰後期的沖繩戰役中,“大和”號戰列艦以自己的沉沒,宣布了戰列艦時代的最終結束。日方企圖用戰列艦上的巨炮來襲擊美軍的登入區域,卻在美軍航空母艦上面數百架艦載機鋪天蓋地的魚雷和炸彈攻擊下,最終還沒到達戰位就葬身魚腹。航空母艦最終取代戰列艦成為海上的新霸主,本身也證明了海戰當中非接觸作戰的威力。
因為美軍非接觸打擊而失敗的大和號戰列艦因為美軍非接觸打擊而失敗的大和號戰列艦

二戰之後

二戰以後,隨著飛彈越來越廣泛的使用,非接觸作戰在戰爭當中也表現得日趨明顯。有三個經典的戰例,都說明了運用飛彈進行非接觸作戰的良好效果:一是第三次中東戰爭時期,埃及使用飛彈艇上的“冥河”反艦飛彈,遠距離擊沉以色列“埃拉特”號驅逐艦的事例;二是在第四次中東戰爭時期,埃及軍隊運用“薩格爾”反坦克飛彈重創以色列坦克部隊的事例;三是在英阿馬島戰爭時期,阿軍使用空射“飛魚”反艦飛彈,擊沉英軍“謝菲爾德”號驅逐艦的事例。非接觸作戰在現代戰爭當中的運用,正在變得日趨普遍。

海灣戰爭

不過,要說這一作戰方式全方位體現於戰爭當中,並且得到全世界矚目和上升成為一種系統性的現代戰爭理論,還要歸功於1991年的海灣戰爭
很多人、包括不少軍事專家都曾經希望在海灣看一場新形勢下的“庫爾斯克會戰”,然而事實卻讓不少人大跌眼鏡。美軍用非接觸作戰的手段,給很多人見識了一下什麼是高技術戰爭。伊軍的地面部隊,首先是在長達38天的“沙漠風暴”當中,被美軍為首的多國部隊的航空兵一頓蹂躪(包括大規模的地毯式轟炸),外加“戰斧”巡航飛彈的打擊襲擾,以及美軍長時間電子戰心理戰的伺候;基本上,伊軍的空中和水面作戰力量在這38天裡也就被打得差不多了。隨後在“沙漠軍刀”地面作戰當中,逃過美軍空中打擊的伊軍地面力量又幾乎壓根找不到打擊美軍的可能。(似乎唯一有效些的手段是“飛毛腿”飛彈
 即使是雙方地面部隊的交火,美軍依然充分發揮己方武器的射程優勢,遠遠在進入伊軍火炮的射程之外便開始瞄準射擊。遭到嚴重電子干擾的伊軍還沒弄明白對方的位置,就先沒頭沒腦地挨了一通M270火箭炮“長矛”地地飛彈的遠程痛擊,接著又是武裝直升機的火力奇襲,好不容易與美軍的坦克接上火了,結果配備大口徑遠射程滑膛炮的美軍M1A1坦克壓根沒有進入伊軍T-72的射程以內就開始射擊,始終處於伊軍開火的有效距離以外。美軍通過這種非接觸作戰的手段,使得戰爭結束時雙方的傷亡比,居然是令人瞠目的幾百人對數萬人。這驚人的傷亡比,足以震驚整個世界軍事界,使人們意識到非接觸作戰在高技術戰爭下的驚人威力。
美軍的非接觸作戰讓伊軍吃夠了苦頭美軍的非接觸作戰讓伊軍吃夠了苦頭

步入輝煌

在海灣戰爭以後,非接觸作戰正式被美軍作為一種重要的作戰理論提出,並作為美軍依仗的高技術戰爭的戰術手段之一。最害怕作戰傷亡的美軍,在隨後的作戰當中,都力求以此種作戰手段來最大限度地殺傷敵人和保存自己。
 以科索沃戰爭為例,就堪稱一場真正非接觸作戰的表演。美軍儘管損失了號稱隱形的F-117A,卻通過完全使用空中力量的高技術“外科手術”打擊方式令作戰出現了零傷亡的奇蹟。儘管前南聯盟方面有著驍勇善戰且成功以偽裝手段逃過空中打擊的陸軍部隊,卻面對北約的空中攻勢難以有效還擊。最後前南聯盟政府的被迫屈服說明,即使是採取非接觸式的作戰,一樣可以達到戰爭的目的。原先,不少軍事專家認為只有步兵是戰爭勝負最後決定者的想法,此時也已經宣告過時。
巡航飛彈,非接觸作戰的又一殺手鐧巡航飛彈,非接觸作戰的又一殺手鐧
到了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情況更加顯著。美軍完全不把注意力放在伊軍重兵把守的巴斯拉、烏姆蓋斯爾等港口據點上。戰事發起後,美軍只以部分兵力進行牽制,而主力則直接繞過這些地點,將兵鋒直插巴格達。其間,伊軍企圖發起的反攻作戰行動,也在美軍強大的制空權保障下全數失敗。配合美方長期制裁的經濟壓力和強大的心理戰攻勢,整個作戰行動從開始到小布希宣布戰事結束,基本上比海灣戰爭相差不大,然而美軍卻在這相差不大的幾十天內,幾乎控制了伊拉克全境地區。非接觸作戰的威力,在此又一次顯示了出來。

分析

無疑,非接觸作戰是一種作戰效費比相當高的作戰策略。自戰爭出現的哪一刻,人們無時不希望自己可以遠在接觸敵人以前,便將其殺傷消滅之。到了20世紀末期,這一想法終於隨著武器技術步入信息化和高技術戰爭而成為了現實。
自美軍將它作為現代高技術戰爭的一大理念正式提出以後,已經將其視為未來作戰的標準形式,而對於傳統的接觸作戰,美軍方面已經少有提及。非接觸作戰因為大量使用遠程打擊手段的原因,使得部隊用不像以前那樣與對手進入“短兵相接”的近距作戰就可以實現預定的戰術甚至戰略目的,因此也受到各個軍事強國的競相關注,並成為未來作戰的一大發展趨勢。

局限

儘管非接觸作戰確實具有顯著的優點,但其局限性實際上就與它的優勢一樣顯著。

依賴高科技

擁有絕對高技術優勢的美軍是現代非接觸作戰的積極倡導者,但是美軍具有的高技術優勢卻不是容易獲得的。換言之,如果作戰雙方在技術層次方面並沒有明顯差距的話,要進行這一作戰便非常的困難。有誰能想像美軍如果與俄軍交手的話,它的非接觸作戰理念,還能否有機會派上用場?俄軍在各方面技術上的實力,絕非伊拉克或者前南聯盟可比,何況俄軍還擁有最龐大的核武庫。俄軍武器的射程與美軍相比,一般來說至少也是不相上下,在一些領域甚至還有明顯超出。
再換一種情況,換成兩個技術層次都比較低的對手去作戰,非接觸作戰也同樣難以派上用場。因為二者之間同樣也沒有一方具備足夠的技術優勢。典型的戰例,就是上世紀80年代的兩伊戰爭。所以,進行非接觸作戰有一個必要的前提,就是雙方在技術層次上,必須是非常“不對稱”的,才能夠進行這種作戰。

非接觸作戰

美軍使用這種手段在對付伊拉克和前南聯盟的正規軍隊時,十分得心應手,然而在如今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反恐戰場,美軍卻陷入了長期的苦戰當中。在對付神出鬼沒的反美武裝和塔利班游擊隊的時候,美軍就根本無法有效發揮其技術優勢,從而不得不繼續沿用傳統的接觸作戰方式。反過來,路邊炸彈狙擊手等襲擊手段,倒是讓美軍防不勝防,屢屢吃虧。
路邊炸彈讓崇尚非接觸作戰的美軍防不勝防路邊炸彈讓崇尚非接觸作戰的美軍防不勝防
也就是說,非接觸作戰實施的另一大要點,就是要求作戰對象必須是正規的軍隊,而不是非正規的民軍或者游擊隊力量。否則,曾經被認為在非接觸作戰下只需要負責打掃戰場的美國陸軍,如今還依然在沒完沒了“打掃戰場”的現實,大概就難以解釋通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