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均衡狀態下鄉村治理研究

《非均衡狀態下鄉村治理研究》是由范洪亮著寫,葉慶豐指導的一篇論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非均衡狀態下鄉村治理研究
  • 作者:范洪亮
  • 類別:論文
  • 學位級別:博士論文
  • 導師:葉慶豐
基本信息,中文摘要,

基本信息

副題名
外文題名
論文作者
范洪亮著
導師
葉慶豐指導
學科專業
科學社會主義
學位級別
博士論文
學位授予單位
中共中央黨校
學位授予時間
2007
關鍵字
農村 民眾自治 民主
館藏號
D638
館藏目錄
2010\D638\7

中文摘要

治理是各種公共的或私人的個人和機構管理其共同事務的諸多方式的總和。鄉村治理是指如何對中國的鄉村進行管理,或中國鄉村如何可以自主管理,從而實現鄉村社會的有序發展的過程。鄉村治理本身是一個過程。若想要實現理想主義的鄉村治理模式與中國鄉村現實之間的完美結合,一個重要的前提是必須在中國鄉村客觀的非均衡性中找出一般的共性,同時在制度安排上體現個性的區分。有鑒於此,對中國鄉村非均衡性的分析成為討論鄉村治理的基礎,建立以描述差別為基礎的分析框架成為設計合理的鄉村治理模式的前提。 本文的主要內容由五章組成。第一章主要是確定了文章的分析框架。首先是對鄉村治理演變的描述,以新中國建立後至今的客觀變革為依據,以改革開放為標誌把鄉村治理方式的演變區分為兩大時期;其次是對鄉村社會非均衡狀態的分析與判斷。在總體上討論非均衡狀態的前提下,從樣本鄉鎮的具體情況出發較為詳細地分析了非均衡狀態的基本特徵,進而確定了非均衡的研究架構。第二、三、四章是主體部分,以對六個樣本鄉鎮的調查為依據,從三個主要方面對一段時期以來鄉村治理的客觀狀況進行分析。第二章主要是從國家本位的角度出發,考察現行“鄉政村治”的制度運行狀況,一方面是村民自治的實踐情況,另一方面是鄉鎮政府行為與鄉鎮改革的客觀狀況,充分體現出非均衡狀態下制度運行結果的差異以及存在的問題。第三章和第四章主要從農民本位的角度出發分析對鄉村治理影響最大的兩個方面,分別考察村民行為能力與村民主觀意識的客觀情況。嚴格說來,這兩個方面屬於鄉村治理的社會基礎,也是決定鄉村內部秩序的主要因素,對鄉村治理的影響不言而喻。第三章從三個方面對六個鄉鎮的村民行為能力進行比較,分別是村莊關聯情況、鄉級治理中行為能力以及集體行為能力,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討論了村民的公共參與程度與參與能力;第四章考察村民的主觀意識狀況,分別討論村民的認識水平、個體意識狀況與村民的價值取向、民主意識,進行了較多的村民主觀態度調查。第五章是文章的綜合分析與結論部分。首先結合對六個鄉鎮的考察情況詳細分析鄉村治理資源的概念,以此為根據對鄉村類型進行分類,在此基礎上,探索鄉村治理的可能性思路,提出了“有限自治”的概念,並做了簡要分析。 本文試圖從微觀的鄉鎮與農村入手,在巨觀的層面上探討鄉村治理及其模式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核心的思路是,從國家本位與農民本位相結合的角度出發,來客觀判斷在非均衡狀態下鄉村治理的現狀與可能性出路。這種結合是一種貌似科學方法的折衷,但卻是唯一有益的思考方式。因為,抽象的農民本位只是治理研究中的理想主義緯度,在強大的政權統治需求面前並沒有多少實際的意義;而單純國家政權本位的思考方式無疑是危險的,在民主化的發展趨勢面前不堪一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