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先天性或獲得性補體旁路途徑異常活化是aHUS的主要致病機制,多數患者有補體相關因子的基因突變,部分患者因感染、藥物、自身免疫性疾病、遺傳性鈷胺素C代謝缺陷等引起。
臨床表現
主要包括微血管性溶血性貧血、急性腎損傷、血小板減少的經典三聯征。常有嚴重高血壓。20%的患者可有腎外表現,如神經、心臟及消化道等系統受累。
1.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貧血
患者血紅蛋白明顯降低,網織紅細胞數明顯增高,血塗片可見紅細胞碎片,抗人球蛋白試驗(Coomb's試驗)陰性,乳酸脫氫酶升高。
2急性腎損傷
急性腎損傷幾乎與貧血同時發生,表現為少尿或無尿、水腫、厭食、噁心、嘔吐、呼吸困難等,常出現血壓增高。部分患者需要進行透析。
3.血小板減少
約90%的患者血小板減少,但皮膚紫癜及其他部位的活動性出血較少見。
檢查
1.血常規
血紅蛋白明顯降低,常低於80g/L;網織紅細胞數明顯增高;血小板減少,多低於50×10/L;白細胞數大多增高,可達(20~30)×10/L。血塗片可見紅細胞形態異常。抗人球蛋白試驗呈陰性。
2.尿常規
尿常規可見不同程度的血尿,嚴重溶血者可有血紅蛋白尿,亦可見蛋白尿、白細胞及管型。
3.血漿補體測定
多數患者可出現補體C3水平降低,C4水平多正常,但血漿C3水平正常不能排除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綜合徵;部分患者有H因子或I因子水平降低、H因子抗體陽性。
4.肝功能檢查
肝功能檢查可見血清總膽紅素增高,乳酸脫氫酶及其同工酶均升高。
5.腎功能檢查
急性腎損傷少尿期可見血尿素氮、肌酐增高;部分患者腎功能持續不恢復,或逐漸進展至終末期腎臟病。
6.電解質測定
電解質測定可發現血鉀增高及代謝性酸中毒。
7凝血功能檢查
早期纖維蛋白原稍降低,纖維蛋白降解產物增加,凝血因子Ⅱ、Ⅷ、Ⅸ及Ⅹ減少,凝血酶原時間延長,一般數天內恢復正常。
8腎活檢
腎活檢表現為腎臟微血管病變、微血管栓塞,是確診和估計預後的依據之一。
9.基因檢測
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綜合徵患者多有遺傳因素,基因檢測發現相關基因致病突變可以幫助診斷、了解病因和評估預後。
診斷
1.患者出現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貧血、血小板減少症及急性腎損傷等經典三聯征是診斷HUS的臨床依據。如無STEC感染證據,考慮為aHUS。
2.腎活檢發現腎臟微血管病變、栓塞等可明確診斷。
3.血漿補體測定發現補體C3降低,H因子或I因子水平降低、H因子抗體陽性支持aHUS診斷。基因檢測發現旁路途徑補體成分基因突變等可以幫助診斷、了解病因和判斷預後。
鑑別診斷
1.典型溶血性尿毒症綜合徵
典型溶血性尿毒症綜合徵主要累及5歲以下兒童,罕見於6個月內嬰兒,90%的患者在發病前5~10天出現發熱、腹痛、腹瀉、嘔吐及食欲不振等表現。可發現STEC感染證據,預後多較aHUS良好。
2.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常有中樞神經系統症狀,如癲癇、意識障礙、腦血管病等,腎臟症狀較輕。ADAMTS13活性降低。
治療
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綜合徵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對症支持、藥物、血漿置換、腎移植手術等。
1.對症支持治療
對症支持治療包括抗感染、補充營養、輸注紅細胞和血小板、維持水和電解質平衡,必要時透析等。
(1)針對急性腎損傷治療
除強調休息、嚴格控制入水量,積極治療高血壓等,提倡儘早進行透析治療,首選腹膜透析。
(2)糾正貧血和血小板減少
一般主張按需求輸血,嚴重貧血時輸注紅細胞;當有明顯出血表現或需進行侵入性操作時輸注血小板;但需要注意的是,輸注血小板可能會加重微血栓形成,一般情況下不建議輸注。
2.藥物治療
依庫珠單抗是人源化C5單克隆抗體,有減輕血管內皮損傷、血栓形成和腎損傷的效果。
3.血漿置換
血漿置換可幫助清除有缺陷的補體蛋白和自身抗體,補充正常的補體蛋白,改善腎功能及血液情況。
4.腎移植
當上述治療無效且逐漸出現慢性腎衰竭時可考慮進行腎臟移植,但腎移植後可再發本病。
預後
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綜合徵預後因病因不同而異,與補體基因突變類型有關,血漿置換和使用依庫珠單抗有助於改善預後。
預防
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綜合徵發病與遺傳有關,但有遺傳危險因素的患者中只有約半數會發病,應儘量避免感染等觸發因素。減少疾病復發風險的預防性治療包括依庫珠單抗、血漿療法及肝移植,復發風險較低的患者不需要接受預防性治療。如果有明確的家族史,可進行遺傳諮詢;妊娠後還可通過基因檢測等進行產前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