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西壯族夾砂陶製作技藝

靖西壯族夾砂陶製作技藝,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靖西市傳統技藝,廣西壯族自治區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基本介紹

  • 項目名稱:靖西壯族夾砂陶製作技藝
  • 主題詞:壯族夾砂陶,傳統技藝,模東製作
  • 認證級別:省級
  • 項目分類:傳統技藝
  • 起源時間:新石器時代
  • 認證時間:2012年
  • 認證批次:第四批
  • 申報地區或單位: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靖西市
  • 所屬國家:中國
簡介,歷史淵源,基本內容,瀕危狀況,保護措施,

簡介

夾砂陶,在靖西土話稱為“模東”,是“土鍋”的意思,也就是泥土製作而成的鍋頭。在金屬材質的鍋類等器皿沒有出現之前,靖西壯族先民就廣泛使用這種“土鍋”,作為煮飯、炒菜的炊具,到了解放前,許多貧苦的家庭由於買不起鐵鍋,還使用著這些夾砂陶“土鍋”。解放後,普通民眾家庭就開始廣泛使用鐵鍋等金屬材質器皿,夾砂陶“土鍋”系列器皿也就退出了歷史舞台,這種製作技藝在存在了萬年之後,漸漸淡出人們的記憶。

歷史淵源

靖西夾砂陶製作技藝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靖西縣對新靖鎮那耀村新石器遺址考古發掘,在出土的文物中,就發現有粗狀夾砂陶伴隨出土。可以知道,靖西的壯族先民至少在一萬多年以前就開始掌握了夾砂陶的製作技藝,夾砂陶製作技藝因此被稱為“活化石”。

基本內容

靖西夾砂陶製作工藝簡便而獨特,即用粘土與搗碎的熟石英石粉攪拌後造型燒制而成。其品種齊全,規格多樣。主要品種有生活日用品類,如:鍋、盆、缸、碗、盤、缽、煲、瓢、杯、碟、瓮、口盅、火爐、藥罐等;還有蒸糯米用器類和釀酒器具類。規格大小不一,製作的時候隨意性很強,可根據需要用手工製成各種形狀的陶器。較小的器皿如杯、碗類直徑一般在5—10厘米左右;較大器皿如缸、盆類直徑一般為25——60厘米不等。

瀕危狀況

陶藝因製作過程較為複雜,實用性不強,因而面臨失傳。由於夾砂陶的製作工藝複雜,因而,將其融入高中美術課堂具有一定的難度的。建議高中美術教育可以效仿大學美術教育,利用“採風”或實踐課的方式把讓學生觀摩學習、了解當地的夾砂陶藝製作工藝。或者將陶藝知識系統化,融入美術鑑賞課程,讓學生通過鑑賞的方式了解夾砂陶的歷史、製作工藝等知識。

保護措施

近年來,我市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的保護工作。市文廣局下大力氣保護夾砂陶製作技藝、東球供紙製作技藝等瀕臨失傳的保護項目。目前,我市已經基本建好了兩個夾砂陶傳承展示基地,以後,我市將利用這些基地,培養各種類型的傳承人,以確保技藝得到傳承,並以此為平台,向遊客展示非凡的靖西傳統技藝和文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