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丹廣西萬年桂陶聯合考察組

中丹廣西萬年桂陶聯合考察組是中國上海社會科學院思想文化中心、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丹麥研究中心與丹麥哥本哈根大學跨文化繫於2017年10月聯合組織的萬年桂陶文化考察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丹廣西萬年桂陶聯合考察組
六天考察 成果豐碩,萬年桂陶 萬年傳承,考察萬年桂陶邕城四景,萬年桂陶邕城四景,考察邕城四景,走出深閨 產業騰飛,中丹萬年桂陶考察紀要,
2017年10月18日至23日,由中國上海社會科學院思想文化中心、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丹麥研究中心與丹麥哥本哈根大學跨文化系聯合組織的“中丹廣西萬年桂陶聯合考察組”對萬年桂陶開展了為期六天的系統走訪與考察。
考察組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評估專家、丹麥哥本哈根大學跨文化系主任、丹麥研究中心核心成員Ingolf Thuesen教授率領,考察組成員由丹麥哥本哈根大學Marie Roesgaard教授、上海社會科學院思想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馬馳研究員、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丹麥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張喜華教授、澳大利亞西悉尼大學趙大成教授等國內外文化專家組成。
考察組赴桂林市、南寧市、靖西市、欽州市等地分別考察了廟岩遺址、甑皮岩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桂林荔浦大塘制陶技藝、陽朔萬年桂陶展示基地、南寧頂螄山遺址、豹子頭遺址、百米龍窯群、盧權智藝術紅陶、南寧博物館南寧歷史展、靖西洞穴平地堆燒制陶、欽州坭興陶燒制技藝、欽州坭興陶精品館、欽州古龍窯、廣西重大考古發現展等萬年桂陶典型文化及相關展示。

六天考察 成果豐碩

考察組在六天時間的考察中,詳細了解到廣西不僅具有悠久的制陶歷史,萬年桂陶的發展還獨具特色。廣西在甑皮岩發現陶器起源階段的器物“陶雛器”,還發現了陶器起源的關鍵技術“雙料混煉製陶術”。令人驚訝是,廣西在一萬兩千年以來,陶器從起源、發展、成熟、傳承至當代具有非常清晰連貫的脈絡,萬您嫌寒年以來一直保留了“雙料混煉、骨肉相融、自然素燒、燒煉出彩、陶刻紋印、陶藝造型”六項制陶基本特徵,這六項制陶特徵發展至今已經製作出藝術觀賞性極高的欽州坭興陶及南寧盧權智藝術紅陶。
Ingolf Thuesen教櫃邀遷授考察後對萬年桂陶進行評價,認為萬年桂陶起源及發展脈絡清晰,傳承完整有序,世界罕見,既具有世界文化遺產的OUV共性,又具有獨特性和唯一性,是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部分。

萬年桂陶 萬年傳承

自1965年以來,在桂林希端地市甑皮岩、譽店大岩、廟岩、南寧市頂螄山等四處史前遺址發現並出土了距今萬年曆史的陶器,廣西成為我國發現萬年古陶遺址最多的省份,桂林市成為世界上唯一擁有三處萬年古陶遺址的城市。桂林甑皮岩遺址第一期出土的陶器是目前世界上出土製作工藝最原始的萬年陶,燒制溫度低於250度,距今1.2萬年。柳州鯉魚嘴遺址出土距今9000年的陶器,南寧豹子頭遺棗照埋址出土距今8000年拌練好的陶坯料,桂林資源曉錦遺址第二期發現了平地堆燒遺蹟,桂林資源曉錦遺臘探您盛址第二期距今6000-4500年。廣西是目前世界上擁有史前古陶出土遺址較多的地區,發現並出土了豐富的史前古陶遺存。
2016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與桂林甑皮岩遺址博物館、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等單位形成一致意見,認為甑皮岩第一期陶器是陶器起源階段的遺存,是陶器從無到有階段的器物,是陶器的雛形,是“陶雛器”,是人類萬年前的發明創造,其核心技術為“雙料混煉”技術。桂林據此獲得“萬年智慧聖地”美譽。
中丹廣西萬年桂陶聯合考察組
甑皮岩陶器不僅在第一期陶器體現出陶器起源階段的特點,在第二期至第五期出土的陶器,亦體現出自距今1.2萬年至距今7000年期間,陶器製作技術逐步發展、遂步成熟,陶器製作出現“雙料混煉、骨肉相融、自然素燒、燒煉出彩、陶刻紋印、陶藝造型”的基本特徵,這六項基本特徵在廣西曆代乃至當代制陶特徵中仍然存在,廣西地區具有較為清晰的陶器製作技術起源、傳承及發展脈絡。
萬年以來,甑皮岩遺址體現出的六項陶器製作特徵在廣西地區從北至南各個歷史時期出土的陶器均有發現,六項特徵共存的特點萬年以來在廣西地區沒有消失,成為廣西地區獨特的區域制陶特徵。
目前,廣西區域陶器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家級非遺欽州坭興陶、廣西非遺靖西壯族夾砂陶、廣西非遺賓陽鄒圩紅陶均保留了六項制陶典型特徵;桂林荔浦大塘陶、南寧盧權智藝術紅陶亦保留了以上六項制陶特徵。其中欽州坭興陶在藝術觀賞性方面取得突破,成為中國四大名陶之一;南寧盧權智藝術紅陶單件器型高度突破五米,極大擴展了陶器藝術的創作空間,創作出一批素燒陶器藝術精品。

考察萬年桂陶邕城四景

萬年桂陶邕城四景

萬年以來,萬年桂陶在八桂大地生生不息,歷代相傳,在南寧市區域形成了獨特的“萬年桂陶邕城四景”。這四景分別是頂 螄山萬年陶址、豹子頭桂陶起源技術實物見證地、邕江河畔百米龍窯群、南寧盧權智藝術紅陶。
中丹廣西萬年桂陶聯合考察組
頂螄山萬年陶址是廣西境內保存 面積最大,出土遺物、遺蹟豐富,非常有代表性的新石器時代的貝丘遺址。遺址位於廣西南寧邕寧區,面積5000平方米。頂螄山 文化遺存共分為四期,第一期出土的陶片距今約10000年,是廣西四個萬年古陶遺址之一;第二、三期被學術界命名為“頂螄山文 化”。目前提煮講遷,頂螄山遺址所在地區域已經成為第十二屆中國(南寧)國際園林博覽會園博園選址。南寧園博園主園區用地約276公 頃,園總體規劃九大功能區,主要建築有“四館一閣兩中心”,共設80多個展園,計畫於2018年8月建成。
豹子頭桂陶起源技術實物見證地位於南寧英華大橋邕江北岸一側,出土了距今 8000年練好的陶坯料,是萬年桂陶起源技術“ 雙料混煉”制陶術的實物見證,是國內唯一出土練好未燒制陶坯料的史前遺址。目前,豹子頭遺址所在地正在進行柳沙公園景觀 建設,公園將於2017年底建成,建成之後將成為南寧市首個史前文化遺址休閒公園。
中丹廣西萬年桂陶聯合考察組
位於五象新區的缸瓦窯村是一個擁有數 百年制陶史的老村落,是百米龍窯群所在地。數座百米龍窯窯火一直燒至上世紀七十年代,目前仍然可見兩座百米龍窯遺址,其中3號窯遺址尚53米,已登記為南寧市不可移動文物,2號窯遺址尚可看到部分窯體。數座百米龍窯集聚一處國內罕見,體現了南寧陶器製作的輝煌,是萬年桂陶近代在 邕城發展的見證。村中隨處可見用陶缸砌築的陶屋、陶牆、陶院落,展示了南寧悠久的燒陶史。
中丹廣西萬年桂陶聯合考察組
南寧盧權智藝術紅陶承襲了萬年 桂陶“雙料混煉、骨肉相融、自然素燒、燒煉出彩、陶刻紋印、陶藝造型”六項典型特徵,是萬年桂陶在南寧地區發展至當代的 典型代表。盧權智藝術紅陶作品多以大型鏤空為主,藝術表現手法豐富多彩,作品古樸大方,青銅質感與獨特的造型形成獨特的 視覺衝擊效果,其單件作品器型尺寸已突破了五米的高度,極大地擴展了萬年桂陶六項傳統制陶特徵的藝術創作空間。盧權智藝 術紅陶充分體現中國傳統文人的文化思想和深刻內涵,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和特色。南寧博物館紅陶館展示了盧權智藝術紅陶的 精髓,成為萬年桂陶邕城一景。

考察邕城四景

10月18日至23日, “萬年桂陶邕城四景”吸引由丹麥哥本哈根大學跨文化系主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評估專家 Ingolf Thuesen教授率領的“中丹萬年桂陶聯合考察組”前來考察,進一步研究萬年桂陶傳承發展及其利用價值。
中丹廣西萬年桂陶聯合考察組
考察組認為,頂螄山萬年陶址、豹子頭桂陶起源技術實物見證地、邕江河畔百米龍窯群、南寧盧權智藝術紅陶可以構成“萬 年桂陶邕城四景”。
20日,考察組重點考察了萬年桂陶邕城四景。 考察組於10月23日在廣西考古所與文物研究所與廣西 文化部門進行會議交流。 Ingolf Thuesen教授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廣西的陶文化在世界陶文化歷史中無疑是最有特色的, 更難能可貴的是,一萬年以來,工藝師們一直傳承發展著這一手藝,使其成為地方文化的象徵,廣西新區開發建設應很好地保存利用這些資源,使其在現代煥發出生機,產生更多文化和商業價值。
“這是我們發展獨特的資源,可以讓人看到這一區域的歷史文化, 相比起那些沒有古遺址的區域來說,能夠給帶來更多價值。” Ingolf Thuesen教授表示,新區的開發建設和文物保護並不矛盾, 地方城建和文化部門應該加強協商,參考其它城市的建設經驗,在建摩天大樓的時候,把老窯保存下來。

走出深閨 產業騰飛

考察組成員上海社會科學院思想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馬馳研究員認為,廣西是陶器發源地之一,擁有豐富的陶文化資源,依據萬年傳承的制陶技藝製作出來的坭興陶古銅質感強,具有獨到的審美價值和廣泛的使用價值;然而,廣西燦爛的陶文化以及精美的坭興陶卻藏在深閨中無人識,更沒有實現產業飛騰,深厚的陶文化資源沒有充分釋放出來,實在可惜。
馬馳認為,進一步研究萬年桂陶,向社會普及萬年桂陶已形成的研究成果,可以助推坭興陶走出深閨;坭興陶將萬年桂陶六項制陶特徵發揮到了極致,其古樸的質感與深厚的底蘊承載及展示了中華民族的文明發展脈絡與傳統文化特色,坭興陶完全具備產業騰飛的優勢與潛力。

中丹萬年桂陶考察紀要

廣西總量經濟學會、廣西市場經濟研究會、廣西桂林甑皮岩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合主辦第一屆潛力發展論壇2017年11月25日在廣西南寧舉行,主題為陶瓷(陶雛器)文化保護與產業發展。論壇期間,上海社會科學院思想文化中心發布了《中丹萬年桂陶考察紀要》。2016年12月至今歷時一年時間,上海社會科學院思想文化中心與丹麥哥本哈根大學跨文化和區域研究系聯合組織“中丹萬年桂陶考察組”,對廣西萬年桂陶文化開展系統研究及實地考察工作,進一步研究萬年桂陶傳承發展及其利用,聯合考察獲得豐碩成果。經過一年時間的研究與考察 ,上海社科院思想文化研究中心與中丹萬年桂陶考察組綜合評價萬年桂陶是世界級的文化瑰寶,潛力無限。《中丹萬年桂陶考察紀要》評價萬年桂陶起源及發展脈絡清晰,廣西地區具有一脈相承“雙料混煉、骨肉相融、自然素燒、燒煉出彩、陶刻紋印、陶藝造型”等六項基本制陶特徵,傳承完整有序,沒有斷線,是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萬年以來,甑皮岩遺址體現出的六項陶器製作特徵在廣西地區從北至南各個歷史時期出土的陶器均有發現,六項特徵共存的特點萬年以來在廣西地區沒有消失,成為廣西地區獨特的區域制陶特徵。
目前,廣西區域陶器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家級非遺欽州坭興陶、廣西非遺靖西壯族夾砂陶、廣西非遺賓陽鄒圩紅陶均保留了六項制陶典型特徵;桂林荔浦大塘陶、南寧盧權智藝術紅陶亦保留了以上六項制陶特徵。其中欽州坭興陶在藝術觀賞性方面取得突破,成為中國四大名陶之一;南寧盧權智藝術紅陶單件器型高度突破五米,極大擴展了陶器藝術的創作空間,創作出一批素燒陶器藝術精品。

考察萬年桂陶邕城四景

萬年桂陶邕城四景

萬年以來,萬年桂陶在八桂大地生生不息,歷代相傳,在南寧市區域形成了獨特的“萬年桂陶邕城四景”。這四景分別是頂 螄山萬年陶址、豹子頭桂陶起源技術實物見證地、邕江河畔百米龍窯群、南寧盧權智藝術紅陶。
中丹廣西萬年桂陶聯合考察組
頂螄山萬年陶址是廣西境內保存 面積最大,出土遺物、遺蹟豐富,非常有代表性的新石器時代的貝丘遺址。遺址位於廣西南寧邕寧區,面積5000平方米。頂螄山 文化遺存共分為四期,第一期出土的陶片距今約10000年,是廣西四個萬年古陶遺址之一;第二、三期被學術界命名為“頂螄山文 化”。目前,頂螄山遺址所在地區域已經成為第十二屆中國(南寧)國際園林博覽會園博園選址。南寧園博園主園區用地約276公 頃,園總體規劃九大功能區,主要建築有“四館一閣兩中心”,共設80多個展園,計畫於2018年8月建成。
豹子頭桂陶起源技術實物見證地位於南寧英華大橋邕江北岸一側,出土了距今 8000年練好的陶坯料,是萬年桂陶起源技術“ 雙料混煉”制陶術的實物見證,是國內唯一出土練好未燒制陶坯料的史前遺址。目前,豹子頭遺址所在地正在進行柳沙公園景觀 建設,公園將於2017年底建成,建成之後將成為南寧市首個史前文化遺址休閒公園。
中丹廣西萬年桂陶聯合考察組
位於五象新區的缸瓦窯村是一個擁有數 百年制陶史的老村落,是百米龍窯群所在地。數座百米龍窯窯火一直燒至上世紀七十年代,目前仍然可見兩座百米龍窯遺址,其中3號窯遺址尚53米,已登記為南寧市不可移動文物,2號窯遺址尚可看到部分窯體。數座百米龍窯集聚一處國內罕見,體現了南寧陶器製作的輝煌,是萬年桂陶近代在 邕城發展的見證。村中隨處可見用陶缸砌築的陶屋、陶牆、陶院落,展示了南寧悠久的燒陶史。
中丹廣西萬年桂陶聯合考察組
南寧盧權智藝術紅陶承襲了萬年 桂陶“雙料混煉、骨肉相融、自然素燒、燒煉出彩、陶刻紋印、陶藝造型”六項典型特徵,是萬年桂陶在南寧地區發展至當代的 典型代表。盧權智藝術紅陶作品多以大型鏤空為主,藝術表現手法豐富多彩,作品古樸大方,青銅質感與獨特的造型形成獨特的 視覺衝擊效果,其單件作品器型尺寸已突破了五米的高度,極大地擴展了萬年桂陶六項傳統制陶特徵的藝術創作空間。盧權智藝 術紅陶充分體現中國傳統文人的文化思想和深刻內涵,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和特色。南寧博物館紅陶館展示了盧權智藝術紅陶的 精髓,成為萬年桂陶邕城一景。

考察邕城四景

10月18日至23日, “萬年桂陶邕城四景”吸引由丹麥哥本哈根大學跨文化系主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評估專家 Ingolf Thuesen教授率領的“中丹萬年桂陶聯合考察組”前來考察,進一步研究萬年桂陶傳承發展及其利用價值。
中丹廣西萬年桂陶聯合考察組
考察組認為,頂螄山萬年陶址、豹子頭桂陶起源技術實物見證地、邕江河畔百米龍窯群、南寧盧權智藝術紅陶可以構成“萬 年桂陶邕城四景”。
20日,考察組重點考察了萬年桂陶邕城四景。 考察組於10月23日在廣西考古所與文物研究所與廣西 文化部門進行會議交流。 Ingolf Thuesen教授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廣西的陶文化在世界陶文化歷史中無疑是最有特色的, 更難能可貴的是,一萬年以來,工藝師們一直傳承發展著這一手藝,使其成為地方文化的象徵,廣西新區開發建設應很好地保存利用這些資源,使其在現代煥發出生機,產生更多文化和商業價值。
“這是我們發展獨特的資源,可以讓人看到這一區域的歷史文化, 相比起那些沒有古遺址的區域來說,能夠給帶來更多價值。” Ingolf Thuesen教授表示,新區的開發建設和文物保護並不矛盾, 地方城建和文化部門應該加強協商,參考其它城市的建設經驗,在建摩天大樓的時候,把老窯保存下來。

走出深閨 產業騰飛

考察組成員上海社會科學院思想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馬馳研究員認為,廣西是陶器發源地之一,擁有豐富的陶文化資源,依據萬年傳承的制陶技藝製作出來的坭興陶古銅質感強,具有獨到的審美價值和廣泛的使用價值;然而,廣西燦爛的陶文化以及精美的坭興陶卻藏在深閨中無人識,更沒有實現產業飛騰,深厚的陶文化資源沒有充分釋放出來,實在可惜。
馬馳認為,進一步研究萬年桂陶,向社會普及萬年桂陶已形成的研究成果,可以助推坭興陶走出深閨;坭興陶將萬年桂陶六項制陶特徵發揮到了極致,其古樸的質感與深厚的底蘊承載及展示了中華民族的文明發展脈絡與傳統文化特色,坭興陶完全具備產業騰飛的優勢與潛力。

中丹萬年桂陶考察紀要

廣西總量經濟學會、廣西市場經濟研究會、廣西桂林甑皮岩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合主辦第一屆潛力發展論壇2017年11月25日在廣西南寧舉行,主題為陶瓷(陶雛器)文化保護與產業發展。論壇期間,上海社會科學院思想文化中心發布了《中丹萬年桂陶考察紀要》。2016年12月至今歷時一年時間,上海社會科學院思想文化中心與丹麥哥本哈根大學跨文化和區域研究系聯合組織“中丹萬年桂陶考察組”,對廣西萬年桂陶文化開展系統研究及實地考察工作,進一步研究萬年桂陶傳承發展及其利用,聯合考察獲得豐碩成果。經過一年時間的研究與考察 ,上海社科院思想文化研究中心與中丹萬年桂陶考察組綜合評價萬年桂陶是世界級的文化瑰寶,潛力無限。《中丹萬年桂陶考察紀要》評價萬年桂陶起源及發展脈絡清晰,廣西地區具有一脈相承“雙料混煉、骨肉相融、自然素燒、燒煉出彩、陶刻紋印、陶藝造型”等六項基本制陶特徵,傳承完整有序,沒有斷線,是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