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青門歌送東台張判官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出處:《全唐詩》
- 文學體裁:七言古詩
- 作者:岑參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評價,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青門歌送東台張判官⑴
青門金鎖平旦開⑵,城頭日出使車回⑶。
青門柳枝正堪折,路傍一日幾人別。
東出青門路不窮,驛樓官樹灞陵東⑷。
花撲征衣看似繡⑸,雲隨去馬色疑驄⑹。
胡姬酒壚日未午⑺,絲繩玉缸酒如乳⑻。
灞頭落花沒馬蹄⑼,昨夜微雨花成泥⑽。
黃鸝翅濕飛轉低,關東尺書醉懶題⑾。
須臾望君不可見⑿,揚鞭飛鞚疾如箭⒀。
借問使乎何時來,莫作東飛伯勞西飛燕⒁。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⑵金鎖:指城門上的銅鎖。平旦,天亮。
⑶使車回:來京出使的車要回還。使車,出使人乘的車。
⑸征衣:遠行人所穿的衣服。繡:一語雙關,暗指張判官在御史台供職。
⑺胡姬:胡人婦女。姬,古時對婦女的美稱,也用為美女之稱。壚(lú):舊時酒店裡安放酒瓮的土台子,亦指酒店。
⑻絲繩:指提酒罈的絲繩。玉缸(gāng):指酒缸。酒如乳:說酒色純,味香,即好酒。
⑼灞頭:即灞陵。
⑽花成泥:花落地上,被踏成泥土。
⑾關東:潼關以東,指洛陽一帶。尺書:指書信。
⑿須臾:一會兒。
⒀飛鞚(kòng):指飛馬。鞚,有嚼口的馬籠頭,指馬。
⒁伯勞:鳴禽。
白話譯文
天色已明城門已經開啟,日出城頭友人就要離去。
柳枝青青人們正可攀折,一日之間路旁幾人別離。
道路遙遙東望沒有盡頭,灞陵東去連著大樹驛樓;
雲影照著坐騎色如驄馬,落花撲向衣服好似花繡。
路旁胡姬酒家遙遙在望,酒店宴送友人天色未晌。
條條絲繩拴著只只酒罈,好酒裝滿玉缸色如乳漿。
灞陵道上落花淹沒馬路,和著夜來微雨踏成香泥。
黃鸝翅兒潮濕低低飛過,關東故友書信醉後懶題。
友人登程東去已望不見,揚鞭策馬飛馳快似利箭;
借問為友此去何時再來,莫作東飛伯勞西飛之燕!
創作背景
據《岑詩系年》,這首詩作於乾元年間(765~766),時岑參任右補闕。作者在一個春日裡,於青綺門送別張氏判官而作此詩。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是一首歌行體的送別詩,描寫的是日常生活中友人之間送別的一個場面,在一個優美的春日的早晨,詩人送友人到城門之外,在酒店餞別,依依不合送友人離去。
詩的一開頭就點明即將分別和送別的時間,從“青門”寫起以照應題目。“城頭日出”,看得出天氣的晴朗,從中可以感覺到詩人心情的開朗,從而提示了全詩的基調。然而既為離別。就不免有留戀之情,這一點在詩的三、四兩句所勾劃的景物中含蓄地透露出來。“青門柳枝”“幾人別”對詩人送別起了很好的陪襯作用。
詩的次四句先寫步出青門後所見,瞻望前路,遙遙無盡,“路”是景物的中心,與“官樹”、“驛樓”一路烘托旅途氣氛,隱隱流露出惆悵不捨。然後構想友人登程後情景:“花撲征衣看似繡,雲隨去馬色疑驄”,這兩句既以自然美景與遠行之人相聯繫,勾劃出一幅十分優美的春日行旅圖,而又暗示張判官供職御史台的身份,是一種巧妙的雙關筆法。而“花撲”、“雲隨”又都以物的有倩,襯託了人的不捨。
詩的又四句寫酒店餞別。“日未午”與上文“城頭日出”聯繫,看出時間的推移,也從中反映出詩人的挽留。對酒店宴飲場面並未正面細緻描寫,只用“絲繩”、“玉缸”和“如乳”的美酒來側寫,後文用一“醉”字加以呼應,可見此次宴別賓主都很盡興。緊接著四句仍以酒店為基點落筆,寫飲酒時所見:賓主在酒家暢飲,窗外落花滿地,和春夜來微雨被踏成花泥,黃鸝在翩翩低飛,春日美景,烘托著人們的興致。一個“醉”字,而且醉到書信懶題的程度,可見雖為惜別,而賓主豪興不減。這一節宴別場面僅用景物來側寫,用筆極含蓄而意境極優美。
詩的最後四句寫醉後送友登程。“望君不可見”而用“須臾”,故友離去而用“疾如箭”,在詩人感覺中,友人走得太快了,透露出不忍便別;而酒後便揚鞭飛馬離去,也可看到友人奔波國事的豪邁姿態。結尾用古樂府歇辭“東飛伯勞西飛燕”的成句,貼切地表現出故人深情。
這首詩寫送別,著重寫送別的環境,意境十分優美,詩人的心情與詩中的環境一樣是開朗而明快的。全詩共十八句,六次換韻,又間用偶句,顯得流暢而婉轉。
名家評價
明·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句句字字風艷,何大珠小珠落玉盤。
明·高棅《增訂評註唐詩正聲》:盤旋轉折,頗自得手。落句用樂府亦老。
明·陸時雍《唐詩鏡》:七言古才氣若頓,便似有空張之勢,語氣更益不老。
清·金聖歎《批選唐詩》:情興俱到,無跡可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