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高寒濕地退化和恢復過程中碳匯變化機理研究》是依託北京林業大學,由高俊琴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藏高原高寒濕地退化和恢復過程中碳匯變化機理研究
- 依託單位:北京林業大學
- 項目負責人:高俊琴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批准號:30700108
- 申請代碼:C0308
- 負責人職稱:教授
- 研究期限:2008-01-01 至 2010-12-31
- 支持經費:16(萬元)
《青藏高原高寒濕地退化和恢復過程中碳匯變化機理研究》是依託北京林業大學,由高俊琴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青藏高原高寒濕地退化和恢復過程中碳匯變化機理研究》是依託北京林業大學,由高俊琴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項目摘要高寒濕地退化及恢復後濕地碳源匯功能的變化過程及其機理尚不清楚,尤其是對土壤有機碳(SOC)的輸入、...
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產出了亞洲水塔變化與影響、碳匯功能和變化特徵、生態系統與生物多樣性變化、人類適應高原與綠色發展、高原隆升效應等世界級原創成果,服務了水資源水安全、氣候變化與“雙碳”目標、生態保護與流域系統治理、礦產資源等國家重大戰略,凝聚了一批長期合作的全球頂尖科學家隊伍,實現了中國青藏高...
李修松建議國家層面把濕地保護工作擺上更加突出的位置,按照“保護優先、科學恢復、合理利用、持續發展”的原則,全面加強濕地保護工作,更好地發揮濕地巨大的生態功能、強大的生產功能、特殊的碳匯功能、豐富的文化功能。一是加快濕地保護立法步伐。認真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戰略部署,儘快將濕地保護...
六是青藏高原和天山冰川將加速退縮,一些小型冰川將消失。二、中國溫室氣體排放現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氣候變化初始國家信息通報》,1994年中國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為40.6億噸二氧化碳當量(扣除碳匯後的淨排放量為36.5億噸二氧化碳當量),其中二氧化碳排放量為30.7億噸,甲烷為7.3億噸二氧化碳當量,氧化亞氮為2.6億噸...
二是增加農田、草原和濕地碳匯。推廣秸稈還田、精準耕作和少免耕等保護性耕作技術。建立草原生態補償長效機制,進一步在草原牧區落實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劃區輪牧等草原保護制度,遏制草場退化;繼續實施退牧還草等生態工程建設,加強蟲鼠害治理等管理措施,促...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青藏高原高寒濕地退化和恢復過程中碳匯變化機理研究”(2008-2010);GEF中國濕地保護體系項目“增強大興安嶺地區保護地網路的有效管理項目”之子項目(2015-2017);林業公益性項目專題“泥炭濕地與氣候變化”(2008-2013);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子專題“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合理布局研究”(2008-2010);...
在青藏高原東緣的合作和瑪曲進行植物生態學及恢復生態學方面的研究。在極旱區敦煌西湖濕地進行恢復生態學的研究工作。講授課程 《環境微生物學》;《生態工程》;《城市生態學》;《環境生物學》;《污染生態學》。科研項目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項目編號:31360114):項目名稱,亞高寒草甸植物葉片氮、磷化學計量...
陸梅,女,博士研究生,教授,博士生導師 。雲南省中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後備人才。長期從事土壤生態學、濕地土壤碳氮循環、森林碳源/匯過程及其生物學調控機制等領域的相關研究。獲雲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7)和雲南省自然科學三等獎(3/11)各1項。主持國家自然基金、省部級項目、橫向項目共15項,總經費300萬元...
高原典型退化生態系統修復技術研究突破退化草地植被恢復關鍵技術,獲得10項新技術新方法新工藝。建成拉薩地球系統多維網生態保護修復治理示範工程,提出生態保護修復治理的系統方案。推動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統治理,查明青藏高原生態系統變化和碳匯功能,服務國家生態安全螢幕障體系最佳化和碳中和國家目標。建成西藏首家種質資源庫...
揭示濕地關鍵脫氮微生物類群及其作用機制、低溫反應及“基質—水”界面磷的吸附解析過程,研發無死區無堵塞的淨化新技術,突破長期穩定淨化的難題,為人工淨化濕地的建設和退化濕地的恢復提供了科學依據。 5.創製典型草原生態系統保護恢復技術和一批特色草新品種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態系統保護恢復理論與技術、青藏高原特色...
圍繞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支撐三江源、祁連山、環青海湖、柴達木、河湟地區等重點區域生態保護和建設,研發不同類型生態系統功能恢復和持續改善的技術模式,探索典型脆弱生態區生物多樣性保護技術,創新碳匯和生態補償等未來大生態產業發展關鍵技術,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推動形成具有青海特色的...
生態經濟發展受高寒生態環境影響。經過長期不懈地努力,青海生態惡化趨勢有所緩解,但受青藏高原、黃土高原生態脆弱性、複雜性的影響,全域生態環境保護成果鞏固任務依然艱巨,整體形勢不容樂觀。三江源和祁連山等區域屬高寒乾旱生態系統,生態環境脆弱且易發生退化,遭到破壞後恢復難度大且過程緩慢,短期內難以全面恢復,...
以長江上游重點生態區、青藏高原東南緣生態屏障區、高黎貢山、赤水河流域(雲南段)、九大高原湖泊流域等區域為重點,加強重點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加強金沙江乾熱河谷區、高寒山區等困難立地區域的植被恢復。加強對潛在石漠化地區的監測和生態環境保護修復。促進城市生態修補與修復。堅持因地制宜,積極推進歷史遺留礦山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