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間林草科技十大進展

“十三五”期間林草科技十大進展,是中國林學會發布的科技成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十三五”期間林草科技十大進展
  • 發布時間:2022年6月26日
正式發布,入選名單,

正式發布

2022年6月26日,森林生態價值實現與綠色發展高層論壇在湖南長沙召開。會上,中國林學會發布了“十三五”期間林草科技十大進展。

入選名單

1.林木全基因組與功能基因解析取得重要突破
繪製出油松、鵝掌楸、白花泡桐、銀杏、榕樹、毛竹、梅花等10餘種木本植物高質量基因組圖譜,揭示了林木適應性進化與遺傳結構變異機制;實現了楊樹、柳樹、榕樹等早期性別鑑定,建立了基於葉片形態遺傳變異的粗皮桉花粉污染子代鑑別,以及基因組結合轉化體系等育種核心技術。
2.構建了重要用材樹種高效培育技術體系
攻克了杉木、楊樹、桉樹等速生樹種良種壯苗工廠化育苗,以及降香黃檀、楠木和楸樹等難生根珍貴樹種組培快繁技術體系,提出了桉樹大徑材及紙漿材定向培育模式,大徑材比例提高20%,發現了乙烯和H2O2在降香黃檀心材形成中的促生機理,有效支撐了國家速豐林、儲備林工程建設及綠色發展戰略實施。
3.推動主要經濟林樹種高產優質宜機化新品種、新技術快速發展
突破主要經濟林樹種遠緣雜交技術體系和多倍體育種技術體系,研發分子輔助育種技術,選育高產、優質、極早熟、高抗、宜機化良種100餘個,建立了配套的良種快繁技術體系,實現了良種規模化生產;建立全程機械化栽培模式,研發保花保果劑,油茶采果機等。
4.創製典型森林、濕地生態系統功能提升理論與技術
揭示了鄉土珍貴樹種與松、杉、桉混交誘導地下空間生態位分化和微生物功能群變化提升多功能的生態耦合機制,提高了南方森林經營的科學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揭示濕地關鍵脫氮微生物類群及其作用機制、低溫反應及“基質—水”界面磷的吸附解析過程,研發無死區無堵塞的淨化新技術,突破長期穩定淨化的難題,為人工淨化濕地的建設和退化濕地的恢復提供了科學依據。
5.創製典型草原生態系統保護恢復技術和一批特色草新品種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態系統保護恢復理論與技術、青藏高原特色牧草種質資源挖掘與育種、羊草抗逆基因資源發掘等方面的研究取得新進展,選育出適應青藏高原嚴酷生境的牧草新品種14個,克隆和驗證了12個羊草抗逆基因(包括耐鹽、抗冷等特有新基因),培育的中科5號羊草品種廣泛套用於北方草原生態修復。
6.竹藤資源高效培育與精深加工利用技術快速發展
編撰了《世界竹藤名錄》和《中國竹類植物圖鑑》,首次發布全球1642個竹種和631種棕櫚藤,建成了種質資源資料庫,是竹藤分類研究的里程碑,突破了高性能竹木重組材料製造關鍵技術並實現大規模產業化,產品在冬奧會場館等重大工程建設中得到套用並出口到歐美已開發國家。
7.研製新型生物質熱化學轉化、高值化利用技術與產品
創製了生物質熱解多聯產等產業化技術體系,研發出高端新型碳材料、林源藥物中間體、功能性飼料添加劑、高品質燃料油等高值化新產品。打破了國外對高性能纖維、新型碳材料產品技術的長期壟斷,提升了我國在芳樟醇和山蒼子油等林特資源國際市場定價機制中的話語權,部分技術與產品引領國內外產業鏈的發展趨勢。
8.人造板產業綠色轉型升級技術加快推進
突破植物纖維承載單元力學體系構建與秸稈資源材料化利用、無醛植物蛋白膠黏劑製備與綠色人造板生產、人造板有害揮發物分級與承載限量評價等重大關鍵技術及核心裝備,在20多個省市建成無醛人造板、秸稈刨花板、超薄纖維板等多條規模化生產線,實現了綠色功能性人造板的高效低碳節能製造,對實現“雙碳”目標和保障我國木材安全具有重大意義。
9.智慧林業技術提升森林資源監管水平
開發竹林碳匯多尺度聯合監測技術體系,實現竹林碳匯時空動態的快速準確計測,建設國家智慧林業體系和“網際網路+”國家森林資源智慧管理平台,實現全國林業資源時空集成化管理與服務,有效推動我國森林資源監測體系步入世界前列,為實現我國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和森林碳匯精準估測提供重要科技支撐。
10.重大林業病蟲害防控技術取得重要突破
開發了病害防控專用綠色藥劑新產品,突破了精準減藥的技術難題,創立了“平衡給藥”的注乾施藥和成膜施藥技術;攻克了“高射程”“強穿透”“高附著”和“精確對靶”等安全環保的施藥關鍵技術,研製了多功能集成的林用施藥裝備並實現產業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