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釉里紅團花鋸齒紋搖鈴樽

青花釉里紅團花鋸齒紋搖鈴樽

青花釉里紅,瓷器裝飾手法之一。使用青花釉里紅裝飾手法的瓷器常簡稱為青花釉里紅。青花釉里紅始創於元末,是將青花和釉里紅兩種釉下彩繪於同一器物上並覆以透明釉,再經高溫煅燒而成。這件清康熙 青花釉里紅團花鋸齒紋搖鈴樽高22.5cm。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花釉里紅團花鋸齒紋搖鈴樽
  • 始創於:元末
  • :22.5cm
  • 時代:清代
宮廷御瓷,瓷器特色,燒制技藝,市場價格,

宮廷御瓷

以《欽定大清會典事例》所記,清代順治時期景德鎮御窯廠已得到恢復,並開始採取選派督陶官的方式管理景德鎮御窯廠生產。至康熙時期據《江西通志》所記,康熙十九年奉旨燒造御器,令廣領儲司郎中徐廷弼、工部虞衡司郎中臧應選等駐廠督造;康熙四十四年令郎廷極任江西巡撫,督理景德鎮御窯廠燒造御用瓷器。社會的穩定,統治者的關注,督陶官的苦心經營,使得瓷器品種不斷創新,使得傳統品種的技術日趨完善。

瓷器特色

此尊高22.5cm,口徑3.2cm,底徑7.4cm,肩部最大直徑9.6cm,尊口微撇,頸細長,端肩斂腹,淺圈足。器型獨特。通體白釉,胎體細密堅緻,是康熙官窯瓷器中的精品。且釉色純淨光潤,白似含粉,腹部以釉里紅繪古銅鏡紋四枚,器足外周以青花勾有三道弦紋,在其上以釉里紅繪有鋸齒紋,呈色穩定、鮮艷,紋飾疏朗典雅。釉面光潔,內宿經年之谷,如《飲流齋說瓷》所云:“釉之舊者謂之寶光,釉之新者謂之浮光,所謂失之毫釐,謬以千里者也。但以暗淡無光謂為歷年久遠之證,則大不然,彼佳瓷未有無光者……”實為窯藏之物。底部署有“大清康熙年制” 三行六字青花楷書款。

燒制技藝

由於釉里紅的成色主要由氧化銅燒成,氧化銅在攝氏800度以上會飛散,而以氧化鈷為主要著色劑的青花燒成溫度是攝氏1300度,可見難度不小,若使青紅二色匯於一處相競艷,更是歷朝以來均不多見。長風本次器物首拍在海外友人大力支持之下,遠渡重洋,迎來了一件倍受藏家關注的拍品:青花釉里紅團花鋸齒紋搖鈴尊。
與此拍品相類的可參見上海博物館所藏“清康熙 釉里紅花紋瓶”,其釉里紅略為暈散。

市場價格

由於此類拍品器型罕見,存世量稀少,歷來身價不菲,因此倍受關注,在香港Sotheby’s 2005年拍賣有同類一件,以1244萬元港幣成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