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短鼻蝗

青海短鼻蝗(Filchnerella Karny Filchnerella kukunoris B.-Bienko,1948)是癩蝗科短鼻蝗屬的一種動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海短鼻蝗
  • 拉丁學名: Filchnerella Karny Filchnerella kukunoris
  • :昆蟲綱
  • :直翅目
  • :癩蝗科
  • :短鼻蝗屬
  • 命名者及年代:B.-Bienko,1948
  • 拉丁綱名: Insecta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雄性 體型中等。體表粗糙,具細絨毛,足上尤多。頭短於道炒滲前胸背板。頭頂較寬,背面低凹,具側緣隆線,其頂端具細縱溝。眼上窩呈不規則圓形,眼前窩呈不規則長形(圖119a)。顏面近於垂直,顏面隆起在觸角基部間略呈弧形向前突出;在中央單眼之下略收縮,而後又稍擴大,近上唇基只項企戒部明顯向外擴展;全長几乎均具有較深的縱溝,近在上唇籃付灶基部近乎消失;顏面亞側隆線較短,從背面不易看到。複眼較大,近乎圓形。祖拔章觸角絲狀,其長約為頭和前胸背板之和,中段一節的長約為寬的2倍。前胸背板前、後緣呈角狀突出;中隆線呈片狀隆起,3條橫溝明顯割斷,側觀呈鋸齒狀,在溝後區呈弧形;缺側隆線;溝前區與溝後區等長;側葉的後緣呈直線狀。前胸腹板前緣呈片狀隆起,頂端中央具凹口。中胸腹板側葉間中隔較寬,其最狹處明顯地大於側葉的最寬處。前、後翅較長,呈長圓形(圖119b),其頂端僅到達或略超過肛上板的基部;後翅與前翅幾乎等長。後足股節粗短,上側中隆線具細齒。後足脛節具內、外端刺,上側外緣具刺10-11個,內側具刺9個(包括端刺)。附節爪間中墊寬大,其頂端到達或超過爪的中部。腹部具3縱列突起,以沿中隆線一列為最顯著。鼓膜器發達,鼓膜孔寬闊,鼓膜片較小。摩擦板近三角形,表面具傾斜細皺褶。肛上板近三角狀,中央具燥束縱溝。尾須較長,近錐狀。下生殖板呈短錐狀。陽具基背片盾狀,寬略大於長,背面具2叢小齒;錨狀突較小(圖119c)。
雌性 體型較大。前胸背板中隆線在溝後區較低。前翅較短,側置,其長度長於前胸背板溝後區之長,頂端到達第二腹節背板。尾須短粗。下生殖板後緣中央呈三角狀突出。產卵瓣較長,外緣無齒,頂端較尖,下產卵瓣外緣近端部具淺凹口。
體色 黃褐色。後翅具暗色斑紋帶,但不甚發達,在第三翅域明顯縮狹,然後消失。後足股節內側棕黑色,有時在上、下緣具有紅色;端部四分之一設應套近黃一淡紅色。後足脛節基部和端部三分之一橙紅色,其餘部分呈藍黑色。後足脛節內緣刺的內側淺紅色,端部黑色。
體長:♂(23.0)21.4-25.3毫米;♀(29.0)27.4-33.5毫米。
前胸背板:♂(7.5)7.3-9.0毫米嘗白坑照;♀(8.3)9.8-10.6毫米。
前翅:♂(10.5)12.7-14.8毫米;♀6.9-9.1毫米。
後足股節: ♂(11.5)11.4-13.1毫米;♀(14.0)13.5-15.5毫米。

分布範圍

青海;武威(涼州、古浪、民勤)、金昌(永昌、金川)、張掖(甘州、民樂、肅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