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省發展改革委關於全省1—9月份經濟運行情況及做好四季度工作意見的通知

西寧市、各自治州人民政府,海東行署,省政府各委、辦、廳、局: 省發展改革委關於《全省1—9份經濟運行情況及做好四季度工作的意見》已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二日

一、1—9月全省經濟運行形勢今年以來,面對金融危機的巨大衝擊,全省上下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堅定信心,沉著應對,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擴大內需的各項方針政策和部署,從青海實際出發,出台了一系列積極有效、確保經濟平穩增長的政策措施,比較好地把握了經濟工作的主動權,逐步扭轉了經濟下滑的趨勢,全省經濟運行出現了企穩向好、持續回升的良好態勢,“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1—9月全省完成生產總值703.2億元,同比增長8.9%。其中,一產完成62.1億元,增長4.5%;二產完成385.5億元,增長9.4%;三產完成255.7億元,增長9.2%。三季度當季GDP增長9.6%。經濟運行的主要特點:
(一)有效供給不斷增強,各產業生產形勢逐漸趨好
農牧業豐收在望。今年我省各地農作物播種、出苗等關鍵期雨水充沛,加之各項強農惠農措施落實到位,全省農牧業生產形勢良好。糧食播種面積達413.6萬畝,單產由上年的249.5公斤提高至261公斤,全年糧食總產預計將達到102.7萬噸,增長0.9%,再上百萬噸台階。經濟作物產量創出新高。預計油料總產36.6萬噸,增長4%;蔬菜總產122萬噸,增加17萬噸;果品、中藏藥材產量也均超額完成年初計畫目標。劃食畜生產效益繼續提高。截止9月底,全省共育活各類草食仔畜700.23萬頭(只),牲畜總增29萬頭(只)。全省共存欄生豬122.13萬頭,同比增長17.9%;出欄生豬80.62萬頭,增長7.5%。肉類總產量18.37萬噸,增長5.6%。
工業經濟平穩增長。1—9月,全省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14.1億元,同比增長7.5%。9月當月完成增加值39.52億元,同比增長5%,環比下降4.5%。其中,輕工業完成增加值28.57億元,同比增長28.2%;重工業完成增加值285.52億元,增長6%。工業運行的主要特點:一是重點行業保持增長態勢。1—9月,全省35個大類行業中,有24個行業增加值實現增長,完成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達73%。其中,鹽化工、有色金屬、醫藥製造、建材業和畜產品加工業分別增長28.6%、18.8%、31.7%、46.9%和14.4%。二是重點產品產量有增有減。1—9月,產量同比增長的主要工業產品有:原煤增長3.28%,鹽酸增長62.66%,發電量增長8.63%,水泥增長30.17%,鉀肥增長6.96%,生鐵增長15.35%,鋼材增長7.41%,鋁材增長3.16倍,碳化矽增長10.44倍;產量同比下降的主要工業產品有:原油下降16.4%,天然氣下降10.68%,原鹽下降69%,純鹼下降5.13%,原鋁下降11.27%,銅材下降27.3%。三是工業品出廠價格繼續下降。1-9月,全省工業品出廠價格同比下降11.96%,漲幅比上年同期回落22.1個百分點;同期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同比上漲0.3%,漲幅回落9.82個百分點。四是節能減排取得積極進展。受工業結構調整和工程措施力度加大等因素的帶動,1—9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2.3%,為多年來的最大降幅。同時,預計9月底全省可完成全年COD減排任務的48%,二氧化硫減排任務的45%。
建築業增勢強勁。1—9月,預計完成建築業增加值73.6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20.8%,同比提高17.1個百分點,增幅為近年來同期最高,拉動全省GDP增長約1.9個百分點。房地產投資繼續保持良好增長態勢。截至9月底,全省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60.28億元,同比增長52.08%,提前半成年度計畫目標。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分別增長78.4%和67.3%。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1.8萬套,完成投資6.64億元。
運輸保障良好。1—9月,全省共完成鐵路貨物傳送量1961.7萬噸,同比增長16.6%,增幅比上半年提高1.7個百分點;完成公路貨物傳送量5506萬噸,同比增長4.7%。鐵路完成旅客傳送量337.6萬人次,公路完成7729萬人次,同比均增長6.1%。航空完成旅客吞吐量108萬人次,同比增長45.8%,增幅為多年來同期最高。
(二)有效需求總體趨旺,投資消費快速增長
今年以來,全省上下緊緊抓住國家擴大內需和支持藏區發展的雙重機遇,群策群力謀劃項目,固定資產投資呈現強勁增長態勢。1-9月,全省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24.57億元,同比增長34.23%,有力地支撐了全省經濟的增長。其中,城鎮投資完成540.42億元,增長31.14%;農村完成84.15億元,增長58.09%。投資的主要特點,一是擴大內需項目帶動作用明顯。在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下,繼去年4季度落實新增中央投資14.83億元之後,今年全省又爭取落實中央投資66.89億元。受此拉動,全省基礎設施建設和民生項目投資增勢強勁。1—9月,全省基礎設施投資累計完成228.7億元,同比增長38.5%,增幅同比提高22.5個百分點。民生領域投資高幅增長,其中教育投資增長1.02倍,衛生和社會保障投資增長1.31倍,文化體育投資增長86.4%。二是項目在建總規模及數量顯著增加。1—9月,全省投資50萬元以上在建項目3508個,同比增加613個,在建總規模達到2305.6億元,增長52.7%。其中,新開工項目2399個,同比增加376個,在建總規模達到603.6億元,增長1.4倍。在建項目規模和數量特別是新開工項目規模和數量的大幅增加,為固定資產投資持續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三是資金到位情況良好。1—9月,全省共落實到位建設資金618.31億元,同比增長37%,加上上年結轉,資金到位總量640.14億元,超過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量。其中:國家預算內資金到位124.83億元,增長91.4%;國內貸款資金到位102.14億元,增長43.3%;自籌資金到位287.08億元,增長20.6%;利用外資到位7.26億元,下降5%;其它資金到位96.9億元,增長40.1%。
重點項目進展順利。截至9月底,全省52項重點建設項目累計完成年度投資178.7億元,同比增長19.5%,完成年度計畫的72%。33項續建項目已全部復工,累計完成投資126.8億元,其中丹拉國道西寧西過境線、三江源巴塘民用機場、750千伏西寧—永登西寧間隔擴建、330千伏桃園輸變電、西礦聯合銅箔年產1萬噸高檔電解銅箔、黃河公司1250噸多晶矽、青海大劇院、青海科技館等項目年內可基本建成或主體完工。19個新開工項目中,澀—寧—蘭輸氣管道複線、亞洲矽業二期1000噸多晶矽、金陽光鋁業600萬平米化成箔生產線、農村國中校舍改造、海南州教育布局調整、牧民定居工程等15個項目已開工建設,累計完成投資51.9億元。
消費品市場繁榮活躍。1—9月,全省累計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2.36億元,增長18.6%,扣除物價因素後實際增長16.3%,同比提高7.7個百分點,實際增幅為多年來同期最高。其中,市的零售額152.46億元,增長18.6%;縣及縣以下的零售額59.91億元,增長19%,在“千村萬鄉市場工程”、“家電下鄉”等支農惠農政策的帶動下,農村消費累計增幅六年內首次超過城市。放游業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火爆場面,有力推動了消費的快速增長。1—9月及“十一”黃金周全省共接待國內外遊客1063.7萬人次,同比增長23.2%,實現旅遊總收入58.82億元,增長25%。消費價格保持平穩。1—9月,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6%,漲幅比上年同期回落8.9個百分點。對外貿易降幅收窄。1—9月,全省累計完成進出口總值3.81億美元,同比下降21.6%。其中,進口完成2.28億美元,同比增長29.1%;出口完成1.53億美元,下降50.6%。從月度數據分析,出口規模在2月份降至921萬美元的最低點後逐月環比回升,矽鐵、碳化矽等骨幹商品出口降幅也逐月收窄。
(三)經濟成長的質量提高,企業經營效益開始好轉
財政收入回升勢頭明顯。1-9月,全省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26.1億元,為年度預算的84%,逾時間進度9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增長15.9%。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完成63.93億元,增長15%。分稅種看,營業稅、資源稅、消費稅、契稅和耕地占用稅均保持了較快增長,增幅分別達到27%、52.3%、556.1%、31.5%和99.6%;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分別增長16.3%和12.2%;增值稅下降0.3%,降幅進一步收窄。1-9月,全省一般預算支出完成284.64億元,為年度預算的66.7%,同比增長34.9%。其中,社會保障與就業支出增長66%,醫療衛生支出增長34.4%,兩項增支占全省增支額的41.1%。一般公共服務支出同比下降20.3%,控制效果明顯。
城鄉居民收入保持增長。1—9月,全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8841.69元,同比增長9.1%;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6463.75元,增長8.9%。農牧民人均現金收入達到2662.26元,同比增長12.6%;農牧民人均消費支出1835.52元,增長23%。
工業經濟效益有所好轉。隨著市場價格的回升,我省受金融危機影響最大的有色金屬等行業已開始盈利,1—8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盈虧相抵實現利潤51.9億元,同比下降58.9%,降幅比1—5月收窄8.6個百分點;虧損企業戶數比1—5月減少5個。
(四)就業形勢穩定,和諧社會建設取得新進展
今年以來,我省出台了一系列解決民生問題、提高社會公共服務水平的政策措施,全省和諧社會構建取得積極進展。就業形勢好於預期,截至9月底,全省城鎮新增就業人員3.14萬人,已完成年度計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8%,低於4.5%的年度控制目標。省屬普通高校已有11043名畢業生實現初次就業,占全部畢業生的75.6%,其中,專科及高職畢業生就業率為81.6%,本科生為71.2%,研究生為62.7%。1—8月農村勞動力轉移92萬人(次),較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省外轉移25萬人(次)。社會保障事業穩步推進。到9月底,全省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達到70.5萬人,同比增長2.3%;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73.87萬人,增長2.6%;城鎮職工基本失業保險人數35.8萬人,增長1.9%;城鎮職工基本工傷保險人數37.1萬人,增長5.1%。城鎮居民參加低保人數21.53萬人,同比下降0.3%。
二、關於當前經濟形勢的總體判斷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1—9月的經濟運行情況來看,我省經濟已步入持續回升階段,總體形勢明顯好於預期。
一是經濟運行的外部環境已明顯好轉。目前全國經濟回升勢頭明顯,GDP上半年增速達7.1%,3季度達8.9%,4季度預計可達9.5%左右,已接近金融危機前的水平。從經濟成長的先行指標看,用電量已開始出現增長,股市、樓市、車市繼續保持較好的發展勢頭。從市場情況看,與我省經濟關聯度較高的生產資料價格自二季度出現反彈以來,繼續保持量價齊升的態勢。特別是我省一些大中商品價格出現了明顯回升,與去年年末相比,銅價上漲84%,鋁價上漲36%,鉛價上漲65%,鋅價上漲58%,焦炭上漲28%,特鋼上漲15.5%,純鹼上漲11.5%。巨觀環境的好轉,為我省經濟的持續恢復和回升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二是工業經濟繼續保持回升勢頭。進入三季度以來,在去年6—8月工業增速較快、基數較大的情況下,我省工業經濟增速仍然節節攀升。其中,6—8月增速分別達到6.9%、9.7%、14%,1—3季度,工業增速分別為4.7%、7.5%和9.6%,回升勢頭明顯。9月份工業增速雖然下降較多,但這主要是由於格煉改造和煤礦安全整頓等非正常因素所致,如剔除這一不可比因素,9月份工業環比增長4%左右,同比增長14%左右,仍然保持著逐步回升的態勢。從工業經濟的兩大先行指標和支撐因素來看,用電量已從6月份的22.9億千瓦時上升至7—9月份的26.2億千瓦時、28.3億千瓦時和30.43億千瓦時,日均用電量也首次突破1億千瓦時大關。三季度用電量同比增長8%,年內首次由降轉升。鐵路運輸量從5、6月份的175.1萬噸、198.2萬噸回升
至7—9月份的240萬噸左右,已經扭轉了2—5月逐月回落的不利局面。隨著近期格煉復產和煤礦整頓結束,我省工業有望扭轉9月份的增速回落局面。
三是固定資產投資保持快速增長。多年來,我省投資運行一直保持增速前高后底、逐月回落的態勢。但今年進入下半年以來,在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省投資改變了以往的運行態勢,增速不但沒有回落,反而有所攀升,6—9月分別達到21.7%、35.5%、44.4%和36.2%,其中三季度增速達到了39%,比上半年提高8.8個百分點。1—9月投資增幅為2002年以來的最高,多年來首次與全國保持同步增長。投資的快速增長,既有力地推動了當前的經濟成長,為我省經濟擺脫金融危機的影響提供了有力支撐,也為今後一段時期的經濟持續增長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為“十二五”創造了良好的開端。
四是財政形勢明顯好於預期。去年四季度以來,我省財政收入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增幅快速回落,甚至出現了多年沒有過的負增長。從絕對量來看,受影響最大的四季度全省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僅為27.7億元,比一、二季度分別下降27.8%和30.7%。但今年以來,尤其是下半年以來,我省財政形勢明顯好轉,其中二、三季度財政收入分別達到43.9億元和41.2億元,回升幅度較大,1—9月各單月財政收入均已達到和超過了危機前的水平。由於去年四季度我省財政收入基數較低,因此全年財政收入將實現快速增長,增速既好於預期,也大大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五是金融環境相對寬鬆。截至9月末,全省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1709.64億元,比年初增加324.19億元,同比增長33.87%;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1335.04億元,比年初增加309.04億元,同比增長38.61%;存貸款增幅均為近幾年來的較高水平。工業貸款增長較快,截至9月末工業短期貸款餘額118.88億元,同比增長32.43%;工業中長期貸款餘額78.67億元,增長59.15%。票據融資大幅度增加,截至9月末全省票據融資餘額58.6億元,同比增長179%。省外銀行在青海發放貸款增長較多。相對寬鬆的金融環境為我省經濟的回升提供了有力支撐。
此外,建築業和旅遊業的快速發展,農牧業豐收在望,糧食蔬菜產量雙雙站上百萬噸台階,單位工業增加值和生產總值能耗實現多年來的最大降幅,這些都成為今年以來全省經濟發展的新
亮點,有力地推動了全省經濟的穩步回升。
總之,無論是從GDP、投資、財政收入、工業生產等核心經濟指標的增長情況來看,還是從外部環境的變化和發展趨勢來看,我省經濟已經呈現出持續回升的良好態勢,經濟恢復的基礎進一步鞏固。隨著時間的推移,經濟形勢將進一步好轉,金融危機對我省經濟的影響也將逐步減弱。應該說,在百年一遇金融危機的衝擊下,我省經濟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就完成了下滑—探底—企穩—回升的過程,經濟運行沒有受到大的衝擊,民眾生活沒有受到大的影響,實屬不易,難能可貴。這其中,除了外部環境的好轉和中央擴大內需的政策效應外,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我省準確應對、時期出台一系列有效的扶持企業穩定生產、確保經濟平穩增長的政策措施;得益於全省上下化危為機,主動迎接挑戰,順勢調整產業、產品結構,不斷完善經濟的內生增長機制;得益於各地區、各部門狠抓項目工作,不斷擴大投資規模,保持投資對經濟成長強勁和持久的推動力;得益於各族人民群策群力,共克時艱,團結奮鬥,全面落實國家和我省的各項應對危機政策。
儘管目前金融危機對我省經濟的影響正在逐步減弱,但我省經濟運行中還存在一些矛盾和問題。
一是經濟運行的總體效益仍然不容樂觀。受價格下降的影響,我省一些指標雖然按不變價統計保持增長,但價值量卻出現了縮減。從工業增加值來看,1—9月增長7.5%,但按現價反而下降了6%。價值量的縮減表明我省經濟運行的總體效益仍然不容樂觀。從工業企業經濟效益來看,雖然我省一些行業經營形勢好轉,但冶金、鹽化工等行業生產經營仍面臨較多困難,工業企業效益回升的幅度大大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同時,產銷率也出現了一定幅度的下降,1—9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產銷率為93.95%,較去年同期下降0.56個百分點,較上半年下降1.22個百分點。
二是工業經濟仍然面臨一些不確定因素。從主要產業來看,原油、天然氣增產難以預期,鉀肥年內價格上揚的可能性不大,產品積壓、銷售困難的狀況短期內難以明顯好轉,一些行業產成
品資金占壓增加。從市場需求來看,雖然國內市場已出現一定程度的回升,但國際市場需求回升不明顯,有可能會制約國內需求的進一步回升。從價格來看,雖然多數大宗工業品價格與去年年末相比有一定程度的回升,但近期鋼材等生產資料價格又出現了波動,隨著四季度進入施工淡季,有可能再次發生震盪下挫。從增長後勁來看,工業投資增速一直不高,上半年甚至一度出現增速逐月回落現象。1—9月工業投資雖然完成268.6億元,同比增長13.5%,但增速不僅大大低於同期投資增速,也大大低於近幾年的平均水平。
三是城鄉居民收入增長面臨較大制約。受勞務輸出難度增加、部分農產品價格下降等因素影響,1—9月我省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雖然保持了一定的增長,但增幅低於近幾年的平均水平,建立農牧民收入正常增長機制仍然任重道遠。城鎮居民收入雖然有所增長,但這主要是受去年年末調資等翹尾因素影響,四季度隨著翹尾因素的逐漸消失,增速將逐步趨緩,完成全年城鎮居民收入增長計畫仍然面臨較多困難。
四是配套資金面臨較大壓力。今年投資的快速增長是我省經濟穩定增長的主要支撐,但隨著投資規模的擴大,尤其是中央投資的大幅度增加,我省面臨的配套資金壓力較大。今年中央擴大內需一、二批投資在各地區、各部門的努力下,配套資金問題目前已基本得到解決,但三、四批投資目前尚有6.5億元的配套資金缺口。隨著國家擴大內需政策的進一步實施,特別是一些鐵路等大型基礎疫施項目的開工,我省面臨的配套資金壓力將越來越大,積累的矛盾也將越來越多,這一問題如不得到有效解決,不僅將影響後續中央投資項目的爭取,也將影響到未來一段時期投資的可持續增長。
此外,安全生產形勢也不容樂觀。1—9月,全省共發生事故432起,死亡503人,重傷283人,與去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數下降,死亡人數增加5人。其中,發生較大事故22起,死亡84人。1—9月,全省道路交通發生事故323起,死亡426人,重傷273人;工礦商貿發生事故50起,死亡61人,重傷5人;建築業發生事故17起,死亡24人,重傷3人。
從目前的發展態勢來看,預計四季度我省GDP即可重現兩位數增長,全年增速有望達到9%以上;工業增加值預計增長9%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有望達到730億元左右,增長25%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預計增長18%左右;萬元生產總值能耗有望實現多年來的最大降幅;居民消費價格漲幅、城鎮登記失業率、人口自然增長率、二氧化硫和COD排放等指標均有望完成年度計畫;旅遊業預計實現總收入約57億元,增長20%以上;進出口預計完成5億美元,其中出口完成2億美元,與年初目標有較大差距。
三、四季度工作安排
目前來看,由於應對有效、措施到位,我省經濟運行形勢已呈現出穩固回升的良好態勢,但後期面臨的困難和不確定因素仍然不容忽視。因此,我們既要充分肯定成績,又要保持清醒的認識,採取有力措施,抓住關鍵環節,突出重點工作,確保全年目標任務的順利完成。
(一)全力以赴抓好投資和項目工作,保持投資對經濟成長的持久拉動力
加快推進重點項目建設。按照年初確定的目標,抓緊剩餘時間,強化效率觀念,加快重大項目的組織實施,確保全年投資任務的完成。對目前進展總體順利的項目,要繼續集中力量,加快實施,保證丹拉國道西寧西過境線、巴塘民用機場、330千伏桃園輸變電、青海大劇院等項目按計畫在年底完工;對目前進展相對滯後的格爾木肯得可克鐵礦開發、石頭峽水電站、烏蘭煤化工二期等項目及尚未開工的蘭新鐵路第二雙線、格敦鐵路、鹽湖鎂鈉資源綜合利用等項目,各項目業主和責任部門和要針對項目建設中存在的具體問題,拿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措施,進一步明確責任人和解決期限,確保項目年內按計畫開工建設。對目前尚未完成前期工作的擬開工項目,要集中力量,落實責任,逐個協調,儘快完成前期準備工作,促使項目儘早進入建設階段。
繼續做好項目建設資金的籌措落實工作。對今年已上報國家但目前仍未落實的項目和資金,要進一步加強與國家有關部委的聯繫和銜接,積極做好資金的爭取工作,確保全年爭取的國債和各類專項資金大大高於去年。增加財政預算內資金投入,切實做好剩餘地方債券資金的安排工作,千方百計解決地方配套資金困難問題。督促各地區加大資金籌措和投入力度,努力提高州、縣配套資金到位率。抓緊今年招商引資項目的跟蹤落實工作,協調配合做好項目的評估、審貸等工作,督促項目儘早付諸實施。加強與金融機構的溝通協調,積極推介項目,做好與開行的銜接溝通,儘快全部落實年初確定的政府信用開行貸款資金,滿足項目建設需要。
抓緊做好明年投資工作的各項準備。及時把握明年國家擴大內需的政策導向和資金投向,抓緊開展明年投資計畫安排和建設項目的篩選、編報及資金爭取工作,努力爭取國家支持。緊緊圍繞藏區建設、農業農村發展、改善民生、發展循環經濟等領域,提前策劃和抓好明年投資的安排工作。全力做好格庫鐵路、西成鐵路、地方機場、鹽湖氯鹼、魚卡煤礦一號井、茨哈峽水電站、寧木特水電站、西寧市熱電聯產等一批重大項目的前期工作,儘早完成項目審核及土地預審、環評、安評等相關工作,完善項目開工條件,力爭明年再開工建設一批重大項目。
(二)加強後期指導,努力實現農牧業增產增收
加強農牧業生產後期管理,組織技術人員到田間地頭,指導和動員民眾加緊秋收打碾和收儲。積極做好種子收購工作,把好種子質量關,確保明春農業生產用種。抓好秋季溫棚生產,實現當年建棚、當年種植、當年見效。加強畜牧業飼放管理,擴大牛羊販運育肥出售規模;抓好牲畜抓膘配種、草原鼠蟲害監測滅治、青南牧區飼草料貯備和草原防火工作,確保牲畜安全過冬。突出抓好畜禽重點疫病監測與防治,提高防疫密度,嚴防疫情發生。加強農畜產品流通體系建設,保證農畜產品“綠色通道”通暢。指導和幫助農牧民及時掌握和了解市場信息,及早著手搞好明年備耕春播和結構調整的各項準備工作。認真兌現落實糧食直補和農機購置補貼等支農惠農政策,確保農牧民及時、足額享受政策性補助。繼續抓好農資、獸藥、防疫等專項執法檢查工作,嚴厲查處各種坑農害農的違法行為。組織實施好2009年全省新農村建設八項實事工程,加大資金投入,加快工程實施進度,加強項目資金監管,確保項目按計畫完成建設任務,為農牧民帶來實惠。
(三)搞好綜合平衡和生產調度,確保工業經濟持續回升
加強對重點企業生產經營的跟蹤監測,落實各項扶持政策,協調解決企業生產經營中出現的各種困難,幫助企業挖掘潛力,力爭多生產、多銷售。協調青海油田公司按照省政府與中石油達成的增產協定,迅速增加產量,確保年內生產的油氣當量與去年持平;加快格爾木煉油廠的技改進度,儘快恢復生產,確保年內完成95萬噸煉油量。針對煤炭行業大幅減產的實際,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地區和煤炭生產企業,加快安全整治工作進度,促使企業在近期恢復生產,在確保全全生產的同時,力促煤炭產量回升。加大協調力度,幫助西部礦業鉛業分公司迅速投入生產。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在項目審批、產業導向、資源配置、資金扶持、財稅政策、貼息擔保等方面為中小企業創造更為便利的條件,努力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在改善企業結構的同時擴大就業容量。加強運力協調,認真做好後三個月的鐵路運輸工作,銜接鐵路部門確保空車按時排入,加大重點產品公鐵分流力度,確保完成全年運輸任務;研究測算明年鐵路運輸目標,及早謀劃明年鐵路運輸安排。研究分析四季度至明年一季度電量平衡情況,適時提出外購電量方案,加快推進電力直購試點;督促火電企業為機組全開炎黃子孫滿發提前做好電煤儲備;根據市場形勢變化、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及結構調整要求,進一步完善電價聯動機制。加大節能減排工作力度,加強對重點地區、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的節能執法監督檢查和節能減排管理,確保超額完成全年能耗下降目標。
全力抓好烏蘭煤化工、1萬噸碳酸鋰等項目的達標達產工作,確保充分發揮生產能力;加快1萬噸電解銅箔、百萬噸複合肥等項目建設,爭取年內建成投產,發揮好增量效益。組織實施好全省風能和太陽能利用專項規劃,儘快研究擬定促進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和產業布局,爭取近期開工一批風電和太陽能光伏電站項目。協調解決擬開工項目存在的具體困難和問題,從速從快落實項目的環評、土地等外部建設條件,銜接生產要素配置,促進項目早日開工建設。
(四)培育和擴大消費需求,不斷增強消費對經濟的拉動力
加大收入分配調節力度,千方百計提高人民民眾收入,穩步推進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改革,繼續做好對城鎮低收入群體和農牧民的補貼工作,嚴格執行最低工資制度,提高人民民眾的消費能力。進一步完善住房公積金使用政策,簡化手續,適當擴大使用範圍。鼓勵和引導大中型連鎖超市、品牌零售企業向縣城和農牧區市場延伸,進一步改善農牧區消費環境。繼續實施好“萬村千鄉”和“雙百”市場工程,建立完善適合農牧區消費特點的家電、農機等產品生產流通體系。圍繞全省旅遊發展的重點地區和線路,重點抓好旅遊景區、線路的策劃、宣傳、推介工作,積極開拓國內外旅遊市場,力爭全年旅遊收入有較大增加。進一步加強消費市場監管,圍繞政府關注、民眾關心、社會反映強烈的價格熱點、難點問題,加大清費治亂減負和市場監管力度。繼續整頓價格秩序,開展教育、醫藥等民生價格檢查,規範教育、醫療價格和收費,加強對電信、郵政、鐵路、供水、供暖等壟斷行業價格收費監管。做好電價、天然氣等資源產品價格改革的準備工作,穩妥推進水價、供暖價格改革,把握好改革措施出台的時機和力度,及時出台相關配套措施。
(五)切實做好事關民生的各項工作,全面兌現政府承諾
抓緊落實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解決民生問題的各項部署,明確目標責任,加大工作力度,務求按時、保質、保量完成任務。一是繼續貫徹落實擴大就業的各項政策。完善就業援助制度和服務體系,多渠道引導和支持就業困難群體就業。適當放寬小額貸款條件,擴大小額貸款扶持自主創業和自謀就業覆蓋面。加強對困難群體的就業援助,建好鄉鎮、村和街道、社區公共就業服務平台。鼓勵和支持省內項目建設實施單位積極吸納本地勞動力就業,並結合國家政策給予必要支持。組織實施好百萬農牧民培訓“陽光”工程和新型農牧民科技培訓工程,做好農村牧區勞動力轉移的組織、協調、引導工作。進一步做好農民工維權工作,確保農民工工資按時足額發放,嚴厲杜絕歲末年初和節日期間發生農民工欠薪問題。做好大中專畢業生、退役士兵、“4045”人員等就業安置工作,鼓勵和支持大中專畢業生自主創業。二是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和援助制度。繼續推進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擴面和州縣新型農牧區養老保險試點工作,提高養老保險覆蓋面。根據國家的統一部署,積極穩妥推進醫療體制改革,做好城鎮醫療保險、居民醫療保險待遇調整工作,進一步提高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保險的受益率。完善教育、醫療等救助制度,解決好睏難企業職工、社會弱勢群體的冬季取暖問題。繼續廣泛開展“送溫暖、獻愛心”活動,有針對性地做好幫扶工作。三是繼續加大社會事業投入。重點實施好未“普九”縣寄宿制學校,農村國中校舍改造,海南州教育布局調整,中等職業學校,州級中、藏醫院,“西新”工程,農民健身工程等項目建設,確保按計畫建成。抓好流浪未成年人救助站、兒童福利院、殘疾人服務中心等項目建設,提高社會救助水平。四是全力統籌安排好城鎮廉租房、農村危舊房改造、牧民定居工程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落實好各部門和地方責任,確保今年建設任務全面完成。抓好建成廉租住房的實物配租和租賃補貼資金髮放工作,確保城鎮有住房困難的低收入群體住房保障全部到位。五是認真做好安全生產工作。落實責任,明確任務,不留盲區,認真組織好安全大檢查,消除各類安全隱患。突出重點,落實好交通運輸、人員密集場所、旅遊景區、礦山、建築、危險化學品管理等重點領域的安全防範措施,加強節日期間應急職守工作,堅決防止重特大事故發生。
(六)做好財政金融工作,保證重點支出和資金需求
繼續做好財政增收工作。加強對重點行業、重點稅種、重點企業的稅收征管,確保稅收收入穩定增長。加強政府非稅收入管理,規範採礦權、探礦權價款,土地出讓金等非稅收入的徵收工作,嚴肅查處各種違反財經紀律的亂收費行為。進一步完善國有資產經營收益徵收機制,在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基礎上,提高財政收益水平。認真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快支出進度,繼續增加對基本建設的投入力度,尤其是要重點解決擴大內需項目的配套資金問題。進一步強化支出資金的計畫管理,確保支出合理、均衡增長。結合“小金庫”治理工作,繼續加大對專項資金的監督檢查力度,規範單位銀行賬戶管理,杜絕違規違紀現象的發生。做好對擴內需、保增長的財政政策落實和資金使用情況的監督檢查,切實把資金管好用好,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嚴格控制和壓縮一般性支出,嚴厲杜絕歲末年初和節日期間以各種不合理名目突擊花錢,嚴格控制“人、車、會、出國、招待”等一般性支出增長和黨政機關事業單位辦公樓等樓堂館所建設。積極篩選推介優勢特色項目,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支柱產業、循環經濟、生態保護、節能降耗、中小企業、服務業等領域的信貸投入。協助督促企業和項目業主儘快落實貸款的各項條件,協調金融機構做好新建項目、已簽約項目、招商引資項目的信貸投放。抓住主機板IPO重啟和創業板推出的有利時機,積極推進企業上市工作和上市公司再融資,加大企業債券發行力度,努力擴大企業直接融資規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