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披鹼草

青海披鹼草具有很強的抗旱能力,年降水量為250-300mm的地區生長良好。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青海披鹼草
  • 拉丁學名:Elymus geminata (Keng et S. L. Chen) L. Liou 
  • :植物界
  • 分布區域:東北,山西,內蒙古
  • 莖高:70—140厘米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主要價值,栽培技術,

形態特徵

青海披鹼草
青海披鹼草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莖高70—140厘米,疏叢型鬚根狀。葉鞘多長於節間。葉片形,常帶粉綠色。穗狀花序長14—20厘米,每節通常生2小穗,小穗含3—5花。穎稍短於或等長於第一花。外稃背部及基盤遍生小糙毛,頂具1—2厘米的芒,成熟向外展開。

分布範圍

分布於我國東北,山西,內蒙古,甘肅,新疆,青海等省(區),披鹼草為旱中生多年生牧草野生種,分布於全省各地。50年代在我國最早由壩上察北牧場採集野生草種栽培馴化,而後內蒙古草原研究站(現中國農業科學院草原所)在錫盟種畜場首先引進栽培,進入70年代,先後再我國東北,華北,西北各省區先後引進推廣。壩上已建立大面積人工草地。1989年經全國牧草平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農業部批准定名,準予在適應地區推廣種植。

主要價值

青海披鹼草為短壽多年生禾草。在利用上與老芒麥相似。披鹼草比老芒麥質地粗老,為中等品質的牧草。青嫩時各類家畜均喜食。在抽穗中期所刈割的乾草,各類家畜均樂食。開花後迅速粗老,家畜不喜食。
青海披鹼草具有抗旱,耐寒,抗風沙,耐菸鹼,耐貧瘠,適應性廣等特點,是水土保持和改良的良好植物。其根系發達,生長4年後的草地,土壤中殘留根系每畝可達1000—1500公斤。分櫱力強,在土壤PH值為8.9時,仍能正常生長,當年分櫱4-44個。披鹼草為草原生物。其分布區的植被類型有: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及高山草原地帶。該地帶>=10攝氏度的積溫為1600-3200之間,年降水量為150-600毫米,年平均氣溫為3-16攝氏度。披鹼草能適應較廣泛的土壤類型。喜生於砂質壤土山坡草地、草原、低溫草甸及田野路旁荒地上,在稍濕潤的環境下更為繁茂,能發育成群落,披鹼草在壩上4月中旬返青,7月中旬開花,8月中旬種子成熟,生育期為118天。拔節前生長緩慢,從拔節至開花生長迅速,不同年齡的披鹼草,其生長勢有較大的差別。第二年及第三年生長速度較一致,產量最高,第四、五年明顯減弱,產量漸減。因此,該草屬短期多年生牧草。

栽培技術

披鹼草適應性較強,對播種期要求不嚴。在壩上春夏播種,也可冬播或早春頂凌播種。條播、散播均可,播量2公斤,覆土2-3厘米,播後鎮壓。披鹼草幼苗期生長緩慢,應中耕除草,消滅田間雜草。披鹼草調製乾草的適宜刈割期以抽穗至始花期。種子落粒性強,應在種子蠟熟期收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