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青海田鼠體形中等,耳小,尾短,爪強大。吻部短,耳小而圓,其長不及後足長。尾長約為體長之1/4左右。四肢粗短,爪較強大,適應於挖掘活動。
青海田鼠軀體背毛較長而柔軟。鼻端黑褐色。體背毛暗棕灰色,其毛基灰黑色,毛端棕黃色,並混雜有較多黑色長毛。腹面毛色灰黃,毛基灰黑色,毛端淡黃或土黃色。耳殼後基部具十分明顯的棕黃色斑。尾明顯二色,上面毛色同體背,下面為沙黃色,尾端具黑褐色毛束。前後足毛色同體背或稍暗,足掌及趾(指)為明顯的黑色。爪黑色或黑褐色。
青海田鼠上門齒斜向前下方伸出。上、下門齒唇面為黃色或橙黃色,舌面百色。第3上臼齒前葉甚小,其內緣不具凹角。第1下臼齒橫葉之前有四個封閉的三角形齒環,第5個齒環常與前葉相通。第2下臼齒橫葉前第3、4個三角形齒環常相通。第3下臼齒由3個斜列的齒環組成。
棲息環境
生活習性
青海田鼠具群居性,白天活動,但在夜間亦有零散活動。6-8月份的觀察結果,其活動呈雙峰型,即10:30-12:30、16:30-18:30。青海田鼠夜間活動頻度較低,且以幼體為主。成體與幼體之間的活動頻度除12:30-14:30、14:30-16:30兩個時段成體活動強度高於幼體外,其餘時段差異不明顯。雌、雄性青海田鼠夏秋季白天活動規律基本相同。
青海田鼠具有較強的遷移習性,遷移距離可達數公里以外,故其棲居地不甚穩定。在其分布地帶,有效洞口的數量變動可相差幾十至幾百倍,這與其經常性的遷居有關。
青海田鼠挖洞能力極強,一般能挖40多個洞。洞道離地面10-20cm,洞口相互連通。洞道分越冬洞、夏季洞和臨時洞,越冬洞構成複雜,夏季洞和臨時洞構成簡單。巢多在倉的附近,巢高一般30cm,巢頂離地面20-40cm。青海田鼠種群密度增高以後,其洞系往往連成一片,幾乎占到棲息地的所有生境地段,並散發濃烈的腥臭味。
分布範圍
青海田鼠是中國特有種,僅分布在中國(青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