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浦社區

青浦社區

青蒲(浦)社區(簡稱青卜村,又稱青蒲埡)又名同河,位於重慶市東南部,處烏江流域,居武陵山區。

青蒲社區位於彭水縣東南部,原同河鄉,由(2001年行政區劃調整以前)原桑柘鄉、同河鄉、鹿箐鄉合併組建成立桑柘鎮,現隸屬桑柘鎮,西臨桑柘鎮鎮政府駐地,北靠走馬鄉喬梓鄉,南臨桐樓鄉諸佛鄉,東部和小廠鎮接壤,與湖北省貴州省、湖南省呲鄰。海拔1200米左右。全社區幅員面積3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9000畝(其中:田500畝),轄13個村(居)民小組,現有1800戶、總人口1萬人,有漢族、苗族、侗族、土家族,以土家族為主。全社區以農牧生產、礦產開採及勞務輸出等主導產業為主,是全縣的煤礦和烤菸主產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青蒲社區
  • 外文名稱:Qing Pu community
  • 別名:同河、青蒲埡
  • 行政區類別:居民委員會
  • 所屬地區:西南重慶
  • 下轄地區:13個村(居)民小組
  • 政府駐地:陽獅堡
  • 電話區號023(+86)
  • 郵政區碼:409600
  • 地理位置:重慶市東南部、烏江下游、武陵山山脈
  • 面積:60平方公里
  • 人口:10000人
  • 方言:西南官話-重慶方言
  • 氣候條件:亞熱帶溫潤季風氣候區
  • 著名景點:鳳冠山、百畝荷花園、張氏古宅、馬鞍山、筆架山、張家坡石林等
  • 機場:距武陵山機場60公里
  • 火車站:距彭水火車站60公里
  • 車牌代碼:渝H
  • 行政代碼:500243
建制沿革,民俗風情,服飾,織錦,挑花刺繡,飲食,居住,婚姻,生育,喪葬,教育,氣候特徵,自然資源,風景名勝,歷史文化,著名人物,

建制沿革

原名細沙鄉,1941年設同河鄉。1958年改同河公社,1984年改同河鄉。
1984年,同河鄉面積60平方千米,人口1.4萬人,轄青蒲、下寨、黃連、茶興、大喜、太平、尖山、山合8個行政村,鄉政府駐青蒲,距縣城55千米。
2001年區劃調整後,同河鄉撤鄉並鎮,原同河、鹿菁、桑拓等鄉所屬行政區域歸桑柘鎮管轄,同河鄉原青蒲、下寨、黃連三村合為一居民委,青蒲居委。

民俗風情

服飾

土家族傳統服飾,纏青、白布頭巾。上衣為無領對襟大袖短衣,無肩縫,袖口花邊約4—5寸寬;衣的下擺前後合縫處有三四寸寬不合縫成邊,使下擺前後左右成為三塊,在胸及袖口衣邊四周,用青、白、粉紅色的緞子鑲邊。苗族服飾,男裝簡樸,女裝繁華。男裝無領,衣袖長而小,一般7顆紐扣,以腰帶束身,褲管短而大,青年喜白色頭帕,老年喜青色頭帕。婦女多穿滿襟,胸前及袖口要滾邊、繡花,有的還在開叉和放擺前後邊緣繡挖雲釣;褲子較短,褲腳邊緣裝飾與衣服大致相同。苗族服飾最具特色的是百褶裙,下沿繡滿花紋,輪廓分明,手工精湛。

織錦

土家織錦又名“西蘭卡普”,手工挑織而成,粗獷質樸,構圖飽滿,其傳統圖案有二百餘種,其內容有:獅頭花、荷花鴛鴦、鯉魚跳龍門等。

挑花刺繡

挑花主要用於服飾,以黑白單色的十字挑花工藝為主,按底布的經緯線挑繡圖案。紋樣工整、對稱,裝飾性強。衣褲、圍腰紋飾多花鳥。手帕、枕巾、床單等則常見人物、建築、家具、動物,吹吹打打,騎馬坐轎的迎親場面也較為普遍。彩色平繡多用於帳沿、枕頭、鞋面、童帽等。紋樣為折枝花草、雀鳥魚蟲。

飲食

主食有較強的季節性。夏季麥子收穫以後,以麥子為主;秋季玉米收穫以後,以玉米為主;稻穀收穫後,以稻穀為主;深秋紅薯收穫以後,以紅薯為主;此外,主食中也有蕎麥、豆類等其它雜糧。

居住

吊腳樓可分為內吊型(亦即“低吊型”)、外吊型(亦即“高吊型”)、半吊型、全吊型數種。“內吊型”是在室內,將臥室建成吊腳樓,離地1米左右,住者需上三、五步木梯,方能進入臥室。外吊型為建在平房左側或右側的前方,其部分懸虛者為“半吊型”、全部懸虛者為“全吊型”。這類吊腳樓,一般為一層,也有建二層、三層的,四周鋪設走廊,屋檐四角上翹如魚尾狀,也有四角平鋪而下的。
平房可分為一般平房、“吞口屋”、一正一廂、一正兩廂。一般平房有一字兒排開關列的三大間,或四大間,或五大間,最大者有七大間的;“吞口屋”是將堂屋朝內退進2米左右。兩側可開門直接進入廚房或臥室,勿需再經堂屋;一正一廂,即在平房的左側或右側建一廂房,呈“┌─”形,或“─┐”形;一正兩廂是在平房的左右兩側各建一廂房,呈“┌┐”形。一棟四排三間的平房,中間為“堂屋”,作祭祀祖先、迎賓客和辦喜慶等大事用;堂屋兩側的左右兩間住人,右為大,左為小,通稱“人間”。“人間”以中柱為界,分為前後兩個小間,右側前一小間作櫥房,後一小間住父母;左邊後一小間住長子,前一小間住未婚子女;若有兩兄弟,分了家,兄長住右邊後一“人間”,小弟住左邊“人間”,父母住神龕後邊的“抱兜房”。“人間”上邊做板樓或條樓,作倉儲用。

婚姻

土家族的婚姻是比較自由的。未婚男女,正月在跳擺手舞時,選擇對象,以歌為媒,以歌傳情,對唱山歌,表白愛情,相互愛慕,建立感情後,經人作證,即可成親,不受禮儀限制。

生育

土家人生產以後,用雞報喜。孩子出生後的第三天,孩子的父親便提著雞去岳父岳母家報喜。若是男孩,便捉公雞;若是女孩,便捉母雞。

喪葬

土家人為土葬,其土葬的墳墓為石頭砌成的條形墳墓,墓前打碑,左右有聯,大多還在墓前端和左右兩邊打上龍鳳和“野鹿銜花”等傳統圖案。

教育

青蒲社區境內一國小——同河國小(包含義務教育1--6年級、學前教育班),同河國小輻射青蒲社區、大喜村、太平村、尖山村、茶興村等。

氣候特徵

青蒲屬中亞熱帶溫潤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照偏少。多年平均氣溫17.50℃,常年平均降雨量354.20毫米,年均蒸發量220.40毫米,無霜期312天。早春季節,冷空氣活動頻繁,常有局部大風、冰雹;初夏常有連陰雨;盛夏多清爽;秋季有綿雨;冬季多雪無嚴寒。

自然資源

煤礦,大理石,鐵礦,頁岩氣。

風景名勝

鳳冠山——又名印盒山,位於青浦入口,上建有觀音菩薩廟,山體猶如古時官府大印,得名“印盒山”。又因山頂形如鳳凰頭冠,又名“鳳冠山”。
荷花園——2015年新建百畝荷花園。
馬鞍山——山體形如馬鞍而得名。
筆架山——山體形如古人的筆架而得名。
轎子山——山體形如花轎,正在迎娶未過門的媳婦而得名。
轎頂山——山頂凸起,登上山頂可觀數十里,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縱山小的感覺,所以轎頂山在當地有“小泰山”之稱。
張家坡石林——幾億年前地殼變動地表水沿可溶性岩石坡面流動,溶蝕侵蝕的凹槽為溶溝,溶溝之間殘存的石脊突起稱石芽。
張家古宅——張氏古宅遺址,至今已有數百年歷史,毀於解放初期。為石木結構的四合院式建築,共建有一百二十八道朝門(石門),二十四個石海壩(天景壩)。主體建築為家祠,左右兩廂為住宅,總計房屋一千二百多間。
文昌閣——高7層,裡面供奉神仙菩薩數百位,建於明朝中業,聞名“斌仙閣”;明朝洪武十三年鼎盛,更名“文昌閣”;毀於1950年由於紅軍到武陵山地區剿匪,與土匪火拚,為了掩護,拆文昌閣的磚瓦搭炮樓。

歷史文化

青蒲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是唐朝的交通古道;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一踏入這個小山村的地界,便發出了“八十丘陵環青蒲,上下古寨山奇觀。石林晨霧布山腰,諸島山峰天無際。八大名山四盞燈,一馬平川魚米香。到止遊覽風光景,人生光陰不虛度。”的感嘆。

著名人物

劉學政——少將,武警交通指揮部政委。
張天明——七品官,江西縣令。
張天紀——酉陽州考老爺。
張佩椿——酉陽州武老爺。
張佩錦——國學,七品官。
張佩楠——國學,六品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