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書是蔣韻的自選散文集,分為4輯,表現她的家族歷史、個人生活及生命體驗。如《我的美食地圖》講述
三年困難時期,父親用稿費請兒女去上海飯店吃飯,吃了小籠包子,花得一分不剩。等“我”讀大學時,帶工資上學,有次請一個同學去上海飯店吃飯,卻已不是記憶中的味道了,令人掃興。再後來,這家飯店消失了。
輯一 | 輯二 | 輯三 | 輯四 |
---|
豆蔻年華的微笑——我的備忘錄 姑姑的禮物 李笛安看《三國》 家有如意——如意語錄片段 一個人的平遙 我的美食地圖 和繪畫有關 小城圖爾 荔枝、世界盃足球賽和東北 城市的幸事 假如沒有“非典” | 愛荷華的奇蹟 美國“往事” 邂逅巴黎 盛大的PARTY 香港記憶 小事情 | 記憶的背影 無限豐富的啟示——文學、家庭、社會 我們正在失去什麼 藏在心裡的田園——女性寫作與綠色生活 去馬坡 紀念一些時刻 遍地西街 西街與我 和河流約會 青春的靈魂 題外話 消亡可以是如此艷情 飛起的鳥是一種梵語 解讀蔣韻:“這一代人的怕和愛”——與郭劍卿教授對談 | |
該書寄寓著作者對親人的真情厚意。《青梅》一文是作者的家族史,提到了姥姥、母親、自己、女兒和外孫女。竹葉青是幾代失意女性的解憂之物,相聚分離喝的都是它,好酒讓人暫時忘卻痛苦。姥姥是位隱忍的舊女性,她渴望掙脫禁錮,用她一雙半殘的小腳,想在冰上飛,超越生活,卻只是個夢想。姥爺敬重姥姥,尊稱為姐,但不愛。他是一個花心的人,家裡有錢,在心愛的小女兒死後,就觸發了再娶一個年輕的嬌娘,以生兒子的名義。後來兩人辦理了離婚手續。但在姥爺坐牢後,姥姥主動接來小妾所生的小兒子,撫養其長大。母親得姥姥真傳,也喜歡喝竹葉青酒,她是眼科醫生。但一生沒有時間為自己而活,尤其是“我”女兒出生後,一直撫養她長大,外孫女是母親的全部。母親晚年患了痴呆症,記憶全失,後來喪失了說話的能力,躺倒後更是沒有了行走和吞咽的能力,毫無尊嚴地活著,“我”只能從眼睛裡看到她的一些表情,她是為了老伴(“我”父親)而活著。文中的竹葉青酒,是未亡人、守寡者的酒,碧綠、澄清、清香而濃烈,是孤獨人的伴侶,給人生活下去的勇氣。這酒,串起了她姥姥和母親的生活歷程,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豆蔻年華的微笑》撕開家族的傷痛和瘡疤,太姥姥瘋掉,是因為心理壓力過大:她把難得的兩張電影票送給鄰居一對母女,結果兩人葬身火海,她受不了良心的譴責,加上正值更年期,於是就瘋了。母親晚年得了老年痴呆症,可能有遺傳因素,她不再認識身邊的親人,卻把自己的初戀故事告訴給外孫女,這是她在豆蔻年華時的故事。《姑姑的禮物》中,家裡的大伯父盛年早逝,對祖母是個沉重的打擊,最後他的死,成了一個謎。開始要瞞著祖母,銷毀了很多他的東西,只有小姑保存著大伯的兩本書,其中一本出版日期和父親同一年。小姑和大伯相差二十年,對她最寵溺、最親近。為了保存這兩本書,她吃盡了苦頭。她住在唐山,大地震時她為了從廢墟中扒出這兩本書,十指流血不止。這篇文章寫完還沒發表,小姑突發腦溢血昏迷,幾天后撒手而去,“我”把悼文在小姑靈前焚燒。李笛安是她的女兒,初次看《三國》,是在11歲讀六年級時。通過看電視連續劇《
三國演義》對三國感興趣,有自己的理解和見解。她的好學,對人性的理解,遠在常人之上。如意是笛安的女兒,蔣韻的外孫女,文中記錄了很多她的語錄。如意是七個月就出生的早產兒,在不到兩歲時,聽到“我”唱
蘇軾的《水調歌頭》,會隨歌而舞,是原始的歡騰。《年輕時,我們走西口》是她和丈夫李銳兩人在1985年的行走日記,也是小說《行走的年代》的靈感來源。這是一筆“財富”,走的地方、接觸的人、遇到的事多了,自然就有了寫作的素材。她對丈夫李銳的評價是俠骨柔腸,不合時宜,永遠都是率性而為,他“只會變老不會成熟”。
作品影響
入選書單
2019年12月20日,該書入選第36期文藝聯合書單。
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
蔣韻,女,1954年生於山西太原,籍貫河南開封,現居北京。曾任山西作協副主席、太原市文聯主席。著有長篇小說《櫟樹的囚徒》《我的內陸》《紅殤》《隱秘盛開》《行走的年代》《你好,安娜》等,中短篇小說集《現場逃逸》《心愛的樹》《完美的旅行》《水岸雲廬》以及散文集《春天看羅丹》《活著就有眷戀》《青梅》等。曾獲魯迅文學獎、老舍文學獎、郁達夫小說獎中篇大獎、趙樹理文學獎、《小說月報》百花文學獎等獎項。作品被譯為英、法、西班牙、日、韓等文字發表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