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就是用來追問的

青春,就是用來追問的

《青春,就是用來追問的:一位大學老師的答問日誌》是國內第一本大學師生交流的日誌書稿,歷時三年而就,主要內容是師生之間的答問交流,問題直接或間接來自大學生,回答來自他們的老師。除此之外,本書書名、前勒口照片、廣告語、封面等也是老師經過學生的投票或建議之後決定的。本書是一本真正的師生交流之書,可謂新時代的大學“論語”。本書更是一本有思想、有關懷的解惑之書,適合大學生、年輕人以及所有迷茫、追問、思考和懷念青春的人們閱讀。

基本介紹

  • 書名:青春,就是用來追問的:一位大學老師的答問日誌
  • 作者:黎保榮
  • ISBN:7506077280
  • 類別:圖書 / 非虛構
  •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10月
  • 提供方:人民東方出版傳媒
  • 字數:200,000 字
書籍簡介,關於作者,書籍目錄,

書籍簡介

本書收入作者回答學生的日誌近百篇,內容分為叩問愛情、探問成長、追問教育三個部分,對以大學生為代表的年輕人的迷茫給出了客觀的、前瞻性的思考回答,適合所有迷茫、追問、思考和懷念青春的人們閱讀。
本書是國內第一本大學師生交流的日誌書稿,歷時三年而就,主要內容是師生之間的答問交流,問題直接或間接來自大學生,回答來自他們的老師。除此之外,本書書名、前勒口照片、廣告語、封面等也是老師經過學生的投票或建議之後決定的。本書是一本真正的師生交流之書,可謂新時代的大學“論語”。本書更是一本有思想、有關懷的解惑之書,適合大學生、年輕人以及所有迷茫、追問、思考和懷念青春的人們閱讀。

關於作者

黎保榮,男,1974年生,漢族,廣東肇慶人。2009年,畢業於暨南大學文學院,獲博士學位。2014年,博士後出站於四川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後流動站。現為肇慶學院文學院副教授,研究領域為中國現當代文學。在《文學評論》、《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新文學史料》、《暨南學報》等權威、核心、省級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多篇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人大複印報刊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轉載。出版專著《“啟蒙”民國的“暴力”叫喊:“暴力敘事”與中國現代文學的審美特徵》,參編《漢語新文學通史》。曾主持三項省部級項目。曾獲廣東省南粵優秀研究生,廣東省中國當代文學學會第二屆“南方評論”優秀學術獎一等獎,以及肇慶學院科研十佳、陳偉南科研獎一等獎、優秀科研成果獎一等獎等獎項。

書籍目錄

序言 關懷的意義
第一部分 叩問愛情
一、愛之疑問
人生無常,愛情如何擺脫無常?
問世間情為何物?
什麼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愛情?
誰是你“生命中的那個人”?
經得起考驗的才叫真愛?
什麼是愛情中“對的時候”?
男人要賺多少錢才幸福?
傳統婚姻模式具有某種合理性?
什麼是男子漢?誰能給你安全感?
你應該如何面對前任?
你需要“自己愛得更多”還是“愛自己更多”的人?
富二代,嫁還是不嫁?
二、愛之實質
愛不是控制,而是對話與安心
回憶是一種相遇,然而悽美
所有不期而遇都像故友重逢
對待愛情的方式
愛情死不了人,但愛情可以磨人
所謂“完美”愛情
愛情是一種病,婚姻是一種命
你對男人沒有要求,就等於對你的未來不負責任
關於大齡未婚現象的對話
三、愛之類型
林徽因,一個多情或貪心的女子?
優秀文化人的美滿婚姻啟示
優秀的男人未必適合所有女人
世上已無柏拉圖
我反對掠奪型師生戀
異地戀,異地也要戀
四、愛之分合
80後女作家吳瑜與“你還敢相信愛情嗎”?
夜深人靜談失戀
失戀如拔牙
你能否原諒另一半出軌?
分手不是壞事
一個人的山長水遠
真愛沒有“更好”
在最愛的時候結婚
“大學一畢業就結婚”男女有別
新婚姻法冷酷嗎?
請不要相信說“愛你”的有婦之夫
第二部分 探問成長
一、青春燦爛
青春是一段燦爛的憂傷
畢業雙城記
有一種青春精神叫“巴金”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與青春逝去又何妨?
什麼叫朋友?什麼叫成熟?
網路流行語和數字控
二、夢幻明亮
對待夢想的方式
完美是個夢,夢醒了要生活
若問生涯原是夢
何謂未來?
選擇與等待
三、挫折蓮花
挫折·刀子·蓮花
如何驅走怪夢、噩夢
找工作應該警惕的幾種心態
人生需要榜樣,但不需要“人生導師”
你感覺溫暖還是寂寞?
熬夜者誡
人生——面對誘惑的過程
人因困惑而成長
四、心本陽光
堅持做自己
物質可以很簡單,內心可以很真實
守護你的心靈
星座決定人生?
在奮鬥之外
享受每一天
快樂不如靜樂、慢樂
照見本心與照見靈性
人人須是出家人
第三部分 追問教育
一、學生何為?
上大學為了什麼?要做什麼?
為了中學教學而否定大學創新?
當省級大學學生遭遇211問題
對大學牌子的思考
不要輕易棄學創業
考研需要協調的幾種關係
對考上碩士的學生之忠告
致一位通識課的學生
一種米養百種學生
何謂“學生”?
二、教師何為?
我們現在怎樣做教師?
看了學生的實習日記後之隨想
關於深大校長為了學生而撤款的思考
是教師還是牧師?
不認得學生的尷尬與好處
對模擬的所謂《退學申請》的思考
高考天問與高考自問
教授治校與學術權力
三、社會何為?
“錢學森之問”與中國傑出人才的缺乏
“後天很美好”的智慧與社會達爾文主義
對小悅悅事件的15種反應的思考
對“80後”文學提幾個問題
貧窮、尊重與責任
我們為什麼都活得那么脆弱?
後記 我與學生有段緣分
附錄 學生對本書各要素的投票情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