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史
1972年,
郭沫若先生為其揮毫題名。青年洞洞長616米,8米寬的
紅旗渠總乾渠懸掛在雄偉巍峨的
太行山半腰,滔滔渠水穿山而過,為滿足遊客的需要,寓教於樂,風景區利用險惡山水自然風景,開發新的景點,新開闢的“
一線天”、“
鳳凰台”有三峽、
峨嵋之譽。
到此一游,既可觀賞太行“險、秀、雄、奇”之美景,又可領略“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的真諦。
景區地形
青年洞風景區由
分水苑風景區驅車上行30公里,豫、晉、冀三省交匯處,素有:雞鳴聞三省:之說的
牛嶺山村下方 就是青年洞風景區。這裡山高路險,
紅旗渠懸掛在巍峨雄險的太行山懸崖絕壁之上,更使你領略到“人工天河”的無盡詩意,主景“青年洞”靠斷壁而鑿,從
大山之中穿通而過,為你展現出一幅雄壯的畫卷,將太行美景“雄、險、奇、秀”凝集於此,極目遠眺,盡收眼底,驚詫之餘,唯有讚嘆.....
主要景點
青年洞是
紅旗渠總乾渠的咽喉工程之一。位於
林縣任村鎮盧家拐村西
牛嶺山村下方,從地勢險惡、石質堅硬的太行山腰穿過。洞長616米,高5米,寬6.2米,縱坡為1/5000,設計流量23秒立米,挖石方19400立米,總投工13萬餘個。
該工程動工於1960年2月,當年10月因自然災害和國家經濟因難,上級決定紅旗渠停工,農民生產自救,總乾渠被迫停工。為早日將漳河水引入林縣,建渠幹部民眾提出“寧願苦戰,不願苦熬”,並挑選了300名青年組成突擊隊,背著領導堅持繼續施工,當領導來檢查時,他們就躲起來,領導走了繼續施工。當時每人每天只有六兩糧食,為了填飽肚子,就上山挖野菜,下漳撈河草充飢,很多人得了浮腫病,仍堅持戰鬥在工地,以
愚公移山精神,終日挖山不止。他們創造了“連環炮”、“三角炮”“瓦缸窯炮”等爆破方法,使挖山日進O.3米提高到2米多。經過一年零五個月的奮戰,終於1961年7月15日將洞鑿通,完成了
紅旗渠建設的關鍵工程。
青年洞風景區
青年洞位於風景如畫的
太行山腰,修築於峭壁之上,飄蕩於雲霧之間,渠水蜿蜒,頗為壯觀。更有
江澤民、
李先念、
郭沫若等領導題詞摩崖石刻點綴其間,為山增色,懸掛于山腰的紅旗渠,宛如一部迴蕩於太行峽谷中的交響樂,氣勢雄渾;堪稱“太行一絕”的
一線天,幽靜深邃;橫跨兩山之間的
步雲橋,舉步驚鴻;下山滑道,輕鬆刺激;絕壁棧道,嘆為行止;青年洞中,遊艇穿行,可盡情體味“天河”蕩舟的獨特感覺。春來綠樹成蔭,秋至紅葉滿山,登高眺望,三省風光盡收眼底。
紅旗渠
紅旗渠是20世紀60年代林縣人民在太行山上建成的大型“引漳入林”灌溉工程。林縣是個土薄石厚、水源奇缺的貧困山區。“水缺貴如油,十年九不收,豪門逼租債,窮人日夜愁”是舊林縣的真實寫照。
新中國成立後,在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全縣人民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精神,以“重新安排林縣河山”的決心,從1957年起,先後建成英雄渠、
淇河渠和南谷洞水庫弓上水庫等水利工程。但由於水源有限,仍不能解決大面積灌溉問題。
“引漳入林”是林縣人民多年的願望。經過豫晉兩省協商同意,後經國家計委委託水利電力部批准,在省、地各級領導和山西省
平順縣幹部民眾的支持下,在各級水利部門及工程技術人員的幫助下,縣委、縣人委組織數萬民工,從1960年2月開始動工,經過十年奮戰,先後於1965年4月5日總乾渠通水;1966年4月三條幹渠同時竣工;1969年7月完成乾、支、斗渠配套建設。至此,以
紅旗渠為主體的灌溉體系基本形成。灌區
有效灌溉面積達到54萬畝。
紅旗渠以
濁漳河為源。
渠首位於山西省
平順縣石城鎮侯壁斷下。總乾渠長70.6公里,渠底寬8米,渠牆高4.3米,縱坡為1/8000,設計加大流量23秒立方米,全部開鑿在峰巒迭嶂的太行山腰,工程艱險。
總乾渠從分水嶺分為三條幹渠,第一乾渠向西南,經
姚村鎮、
城郊鄉到
合澗鎮與英雄渠匯合,長39.7公里,渠底寬6.5米,渠牆高3.5米,縱坡1/5000,設計加大流量14秒立方米,
灌溉面積35.2萬畝;第二乾渠向東南,經姚村鎮、
河順鎮到
橫水鎮馬店村,全長47.6公里,渠底寬3.5米,渠牆高2.5米,
縱坡1/2000,設計加大流量7.7秒立方米。灌溉面積11.6萬畝;第
三乾渠向東到東崗鄉東蘆寨村,全長10.9公里,渠底寬2.5米,渠牆高2.2米,縱坡 1/3000,設計加大流量3.3秒立方米,灌溉面積4.6萬畝。
紅旗渠灌區共有乾渠、分乾渠10條,總長304.1公里;
支渠51條,總長524.1公里;斗渠290條,總長697.3公里;
農渠4281條,總長2488公里;沿渠興建小型一、二類水庫48座,塘堰346座,共有
興利庫容2381萬立方米,各種建築物12408座,其中鑿通隧洞211個,總長53.7公里,架渡槽151個,總長12.5公里,還建了水電站和提水站。紅旗渠工程總投工5611萬個,共完成土石砌方2225萬立方米。總投資12504萬元,其中國家投資4625萬元,占37%,社隊投資7878萬元,占63%。
紅旗渠建成後,基本上改變了林縣乾旱缺水的面貌,有力地促進了工農業生產的發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為建設社會主義新山區奠定了基礎。
林州市
林州是
紅旗渠的故鄉,是
紅旗渠精神的發祥地、位於
太行山東麓,晉、冀、豫三省交界處。1994年元月撤縣設市,全市總面積2046平方公里,總人口100萬。
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林州人民在黨的領導下,以二十世紀60年代修建紅旗渠、80年代發展建築業、90年代以來大力發展工商業為標誌,譜寫了“戰太行、出太行、富太行”創業三部曲,並孕育形成了“自力更生、
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成為激勵全市上下幹事創業的強大精神動力,促進了林州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的長足發展。林州已逐步發展成為建築之鄉、旅遊勝地和投資創業的熱土。2003年,全市
國內生產總值完成58.4億元,財政
一般預算收入完成2.05億元,
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904元,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突破100億元,連續22年位居河南省各縣(市)之首。
林州先後獲得全國衛生城市,全國文化模範市、全國科技工作先進市,全國造林綠化百佳縣(市)、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市、全國村鎮建設先進市、全國廣播電視先進市等榮譽稱號,並被確定為國家
星火技術密集區、
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和全省綜合改革試點縣(市)。
胡錦濤、
江澤民、
溫家寶、
曾慶紅、
李長春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後視察林州,對
紅旗渠精神予以充分肯定,對林州的發展寄予了厚望。
林州投資環境優越。工業基礎雄厚,初步形成了以冶金、機械鑄造、建材、輕工紡織、醫藥化工、
農副產品加工六大產業為主的
工業體系。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32種。交通便利,新河、安林、合嘴三條省級幹線公路貫穿全境,東距
107國道和
京珠高速公路50公里,安(陽)林(州)高速公路正在建設之中,京廣鐵路支線安林鐵路直達
林州腹地。供電、供氣、供水、供熱等基礎設施日臻完善。
林州風景名勝眾多,現已形成以
紅旗渠和太行大峽谷為龍頭、以
黃華神苑、
天平山、
洪谷山、
龍鳳山、
萬泉湖、
五龍洞為側冀的景區格局。紅旗渠的紅色旅遊與太行大峽谷綠色
生態旅遊“紅”“綠”交輝,形成獨具特色的旅遊資源。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紅旗渠、林慮山景區,以其“雄、奇、險、絕”令中外遊客流連忘返。紅旗渠景區被確定為國家4A級旅遊區。林慮山乃“北雄風光最勝處”,群峰秀拔,峭壁險峻,林木蔥鬱,飛瀑流泉、景觀奇物,為世所稱,內有天然公園“
王相岩”,有高達346米的亞洲第一高瀑,以及三九嚴寒桃花怒綻、三伏酷暑寒水結冰、千古之謎
豬叫石等神奇的自然景觀。被國際航聯譽為“亞洲第一、世界一流”的林慮山國際滑翔革基地,吸引著中外滑翔健兒競相來此大展雄姿。
旅遊信息
門票價格:25元
交通提示:青年洞風景區林州市汽車站有直達的旅遊車。
導遊圖
相鄰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