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旗渠精神

紅旗渠精神

紅旗渠精神的內涵是“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是在修建紅旗渠的過程中形成的。紅旗渠動工於1960年,勤勞勇敢的30萬林州人民,苦戰10個春秋,僅僅靠著一錘,一鏟,兩隻手,在太行山懸崖峭壁上修成了這全長1500公里的紅旗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紅旗渠精神
  • 動工於:1960年
  • 地點:林州
  • 歷時:十個春秋
時代迴響,精神展,第八大奇蹟,歷史淵源,民族精神,紅旗渠,饑寒交迫,工程式幕,人工天河,傳承精神,深遠影響,精神動力,精神豐碑,林州貢獻,

時代迴響

精神展

2004年10月07日,秋日的北京,天高氣爽。天安門廣場東側國家博物館,“紅旗渠精神展”已進入第九天。
學習紅旗渠精神學習紅旗渠精神
展廳內人流如織,雄壯有力的《定叫山河換新裝》背景音樂在反覆迴蕩。當這首曾經響徹大江南北、鼓舞過幾代人的《紅旗渠》主題歌響起的時候,人們腦海中浮現出上世紀60年代河南林縣人民在懸崖峭壁上建成舉世聞名“人工天河”的場景。來自遼寧蓋州市的62歲的崔佳琴老人跟著旋律輕輕哼唱:“劈開太行山,漳河穿山來,林縣人民多奇志,誓把山河重安排!”
在紅旗渠精神展覽上,一幅幅珍貴的歷史照片,一個個沙盤模型,以及部分當年修渠的工人們用過的提燈、墊肩,穿過的棉襖,全面回顧和展示了紅旗渠精神的孕育、形成、發展過程。“那個時候生活困難,沒有飯吃,就派專人到處挖野菜煮著吃,肚子雖然空落落的,但沒有開小差的。當時大傢伙想法很簡單,就是我們苦幹一輩子,讓後代享福!”55歲的勞模郭秋英指著展出的乾野菜,深情地回憶起當年的情景。

第八大奇蹟

工程歷時近十年。該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頭,架設151座渡槽,開鑿211個隧洞,修建各種建築物12408座,挖砌土石達2225萬立方米,紅旗渠總乾渠全長70.6公里,紅旗渠是毛澤東時代林州人民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創業、自強不息、開拓創新、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精神創造的一大奇蹟,1960年,毛主席多次指示必須大興水利,給後來林縣人民開鑿紅旗渠奠定了基礎。周總理生前對紅旗渠的建設傾注了很多心血。他曾自豪地告訴國際友人:“新中國有兩大奇蹟,一個是南京長江大橋,一個是林縣紅旗渠。”1974年,新中國參加聯合國大會時,放映的第一部電影就是紀錄片《紅旗渠》。艱苦創業的“紅旗渠精神”已經成為中國人民偉大民族精神的象徵。結束了十年九旱、水貴如油的苦難歷史,而且孕育了“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被稱為世界水利第八大奇蹟,紅旗渠宛如一座綿延起伏的“水長城”,每年吸引著數百萬中外遊客。
展覽第二部分《千軍萬馬戰太行》中的一幅畫,吸引了許多人駐足沉思。畫中展現的是上百人在湍急的河水中奮力堵龍口的壯觀場面:1960年春,紅旗渠首攔河壩工程,95米的壩體只剩下10米寬的龍口尚未合攏,河水奔騰咆哮,500多名共產黨員、共青團員跳進冰雪未消、寒氣逼人的激流中,排起3道人牆,臂挽臂,手挽手,高唱“團結就是力量”,擋住了洶湧的河水…… 看到這樣感人的場景,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的許慧芳被震撼了:“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征程中,我們迫切需要這種凝聚民族力量的信仰和精神,紅旗渠精神曾經響徹歷史的歲月,也同樣可以振奮時代的精神。”一起來的胡俊說:“敬業、為民、踏實、奉獻。不僅僅是紅旗渠精神給予我們青年一代的啟示,也應成為我們為人做事的根本。”
紅旗渠影響著一代又一代年輕人紅旗渠影響著一代又一代年輕人
“藍天白雲做棉被,大地荒草當絨氈。高山為我放崗哨,漳河流水催我眠!”當年紅旗渠青年的豪邁與樂觀,深深感染了前來參觀的年輕人。“發揚自力更生、創新求實精神,用知識和智慧建設祖國”成為當代青年的共同心聲。
談到40年後的今天,紅旗渠精神再度進京展覽,安陽市委副書記李民慶說,當前我們正在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精神,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大業。偉大的事業需要偉大的精神作支撐。在新的征程中,紅旗渠精神依然是鼓舞我們艱苦奮鬥、開拓進取的強大精神動力,依然是激勵我們求真務實、真抓實幹的寶貴精神財富。

歷史淵源

民族精神

“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這十六個字是在紅旗渠修建過程中形成的紅旗渠精神。這種精神在我們今天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是要繼續學習和發揚的。紅旗渠精神以獨立自主為立足點,以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為核心,以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精神為導向,既繼承和發展了中華民族勤勞堅韌的優良傳統,又體現了當代中國人的理想信念和不懈追求。今天的紅旗渠,已不是單純的一項水利工程,它已成為民族精神的一個象徵。
紅旗渠紅旗渠

紅旗渠

紅旗渠以濁漳河為源,渠首在山西省平順縣石城鎮侯壁斷下。總乾渠牆高4.3米,寬8米,長70.6公里,設計加大流量23秒/立方米。到分水嶺分為3條幹渠,南北縱橫,貫穿於林州腹地。一乾渠長39.7公里,二乾渠長47.6公里,三乾渠長10.9公里。紅旗渠灌區共有乾渠、分乾渠10條,長304.1公里;支渠51條,長524.1公里,斗渠290條,長697.3公里,合計總長1525.6公里,加農渠總長度達4013.6公里。
珍貴的紅旗渠使用權協定書珍貴的紅旗渠使用權協定書
沿渠共建有“長藤結瓜”式一、二類水庫48座,塘堰345座,提灌45座,總計興利庫容6000餘立方米。利用紅旗渠居高臨下的自然落差,興建小型水力發電站45座,已成為“引、蓄、提、灌、排、電、景”相結合的大型灌區
紅旗渠建成通水40年來,共引水85億立方米,灌溉面積8000萬畝次,增產糧食15.9億公斤,促進了當地經濟和社會事業的發展。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紅旗渠精神教育和生態旅遊功能日益凸現,形成了以紅旗渠愛國主義教育游和太行山大峽谷綠色生態游的“一紅一綠”交相輝映的旅遊品牌。紅旗渠年均淨創效益4000多萬元,40年來共創效益17億元,相當於建渠總投資的23倍。
紅旗渠被林州人民稱為“生命渠”、“幸福渠”。它的修建不僅從根本上改變了林州人民的生存條件,促進了林州的經濟發展,而且孕育產生了紅旗渠精神!

饑寒交迫

林縣位於太行山東麓,河南省的西北角,與山西、河北接壤,耕地89萬畝,約占總面積的三分之一,而水澆地僅1萬餘畝。全縣70萬餘人。
林縣曾十分貧窮,全縣山嶺起伏,溝壑縱橫,土薄石厚,十年九旱。“光嶺禿山頭,水缺貴如油,豪門逼租債,窮人日夜愁。”昔日林縣人民世代掙扎饑寒交迫之中。
1936~1943年,大旱20餘次。1640年、1769年、1835年、1877年都曾發生過人相食的慘事。1942年華北大旱,加上日寇掃蕩,國民黨搶掠,全縣10800戶逃荒,餓死1650人。解放前四十萬人中,有28萬人常年翻山越嶺到幾里甚至20里以外去挑水吃。一位媳婦挑水時,因不慎摔倒,把水倒了,回家上吊身亡。有的人被一桶水逼得妻離子散,悲劇重生。因為缺水,林縣96%的地區是光嶺禿山。
1944年林縣解放,黨和政府給林縣極大的關注,先後打了兩千餘口井,但對一個地域廣闊的貧困山區仍是杯水車薪。1957年縣委提出“重新安排林縣河山”的號召,修建了三座小型水庫和英雄渠,但仍然擺脫不了乾旱的威脅。多年同旱魔抗爭的林縣領導認識到,要從根本上解決乾旱問題,必須採取引蓄相結合的方法,將山西的漳河水引入到河南林縣,除此別無選擇。但要用錘頭、鐵杴、雙手在懸崖絕壁上開挖幾千公里渠道及建造幾千座附屬建築物並非易事。
林縣人寧願苦幹不願苦熬。在三年自然災害生死攸關向威迫的形勢下,1960年2月10日,縣委召開了“引漳入林”實施大會。11日在縣委書記楊貴的帶領下,浩浩蕩蕩的建渠大軍開赴太行山里漳水河畔。3700名農民組成的水利隊伍進入各段工地,從此揭開了紅旗渠工程的序幕。

工程式幕

按照縣委部署,總指揮部將渠首到分水嶺70多公里的乾渠任務打樁立界,全部分配到15個公社。3.7萬名民工擠在峽谷、山村,一是缺少住房,二是道路不暢,天氣寒冷,困難重重,儘管山西省平順縣沿渠社隊民眾騰出230間房子,但隊伍壓境,房子遠不夠用。
在這種情況下,誰也毫無怨言,自己動手,戰勝困難,幾個布蓬撐起來,就是指揮千軍萬馬的總營帳,三個石頭支起來,就是燒鍋煮飯的伙房。有的住山洞,睡席棚,有的住在山崖下,白天到山上割草,夜裡鋪在石板上便是“床”。有的村莊優先照顧婦女,搭起席棚先讓她們棲身。
有人賦詩曰:“藍天白雲做棉被,大地荒草做絨氈,高山為咱站崗哨,漳河流水催我眠。”俗話說,在家千日好,出門時時難。城北大隊40多名婦女擠著坐在一個席棚里,被子潮濕,不能挨身,好天到陽光下曬曬還好過,就怕陰天曬不成。
連長見有人擦眼淚,急忙安慰:“困難是暫時的,咱不吃點苦把漳河水引回去,能讓子孫後代一直種旱地吃糠咽菜嗎?誰願意叫孩子打光棍娶不上媳婦呢?咱們受點潮挨點凍,為的日後有水喝,有糧吃,睡個暖和覺。”
一席話說得大家都笑了。澤下公社幾個村的民工住在山溝里,啃著冷窩頭,喝著山泉水,兩天沒吃上熱飯,誰都沒發牢騷,大家心裡想的是修渠,為的是建設自己的新山區。

人工天河

在建渠過程中,林縣人民自力更生,自己建造了大部分材料。其中水泥自己製造了5170噸,占總量的77.1%;炸藥自己製造了1215噸,占總量的44.3%;石灰自己燒制了14.5萬噸,占總量的100%;所用的工具也是自己修的。
條件是艱苦的,任務是艱巨的,但林縣人民正是靠著自立更生、艱苦創業的精神,在共產黨的帶領下,鑄成了這條人工天河——紅旗渠。

傳承精神

10月16日,當新華社長篇通訊《守望精神家園的太行人——紅旗渠精神當代傳奇》播發後,紅旗渠精神再次走進人們的視野,激盪人們的心胸。文章對當代紅旗渠精神的概括、提煉和闡釋,在中原大地引發了廣泛共鳴和迴響。
河南各界人士表示,紅旗渠精神經反覆錘鍊、豐富發展,越來越發出歷久彌新的光芒,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如何傳遞好精神火把、永葆理想“藍光”,是我們這個時代必須深入思考和回答的一個緊迫課題,由此重新推出了新的紅旗渠精神,即:難而不懼,富而不惑,自強不已,奮鬥不息。

深遠影響

精神動力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今天,弘揚紅旗渠精神有利於弘揚中華民族精神、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有利於提高黨組織的凝聚力、戰鬥力、創造力,鞏固黨的執政基礎,提高黨的執政水平,確保黨和國家永不變質;有利於教育廣大黨員、幹部和人民民眾繼承保持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有利於激發人民民眾幹事創業熱情,為西部振興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弘揚紅旗渠精神,就是要堅持兩個務必,端正黨風政風。在成績面前,黨員應該繼續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應該繼續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我們今天要發揚紅旗渠精神,就是要牢記其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核心內容,堅決反對鋪張浪費、驕奢淫逸的享樂作風,始終保持共產黨人執政為民的蓬勃朝氣、昂揚銳氣、浩然正氣。
弘揚紅旗渠精神,就是要求我們黨員吃苦在前,享受在後。修建紅旗渠的十年,無數黨員為我們做出了榜樣,“這種奉獻無私到命都可以不要,共產黨就是為民眾無私奉獻才贏得了民心!”正如當年在修渠中光榮入黨的特等勞模任羊成所言,“那時都是共產黨員衝鋒在前,然後是共青團員頂上去,民眾緊緊跟著我們……我最佩服的就是共產黨幹部吃苦在前、享受在後的精神。”現在一些幹部吃不了苦、貪圖享樂、不求進取,久而久之便會喪失對腐朽思想的警惕和免疫力,以致滑入犯罪的深淵。因此,紅旗渠精神也是黨員幹部弘揚正氣、抵禦邪氣、廉潔從政的有力武器。

精神豐碑

在今天“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學習和弘揚紅旗渠精神、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思想保證。要與時俱進,不斷深化和發展紅旗渠精神的新內涵,把自力更生和對外開放相結合,把艱苦創業和科學發展相結合,使紅旗渠精神永葆青春和活力,體現出時代性、先進性。同時,要用紅旗渠精神教育廣大黨員密切聯繫民眾,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把民眾利益放在第一位,為民眾辦好事、辦實事,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紅旗渠,是我們的精神豐碑。

林州貢獻

紅旗渠的修建過程中培養了大批優秀的能工巧匠,為改革開放後林州兒女出太行搞建築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過年回家人們用從外面賺來的錢建設自己的家鄉,逐步使貧窮的林州變得富有,林州小城也逐步擴建,為林州逐步實現城市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現在憑藉紅旗渠的金字招牌,林州旅遊業也搞得紅紅火火,林州經濟逐步實現著向低碳經濟方向的轉變。總結起來就是”戰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
林州人都稱自己是紅旗渠的兒女,他們樸素、勤儉、大方、勇敢、熱情,正投身於祖國建設的各行各業,到處唱響著紅旗渠的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勇敢、無私奉獻。英雄的林州人民一定會再創佳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