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佛遊記》是斯威夫特的嘔心瀝血之作。在這本書中,斯威夫特的敘事技巧和諷刺才能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作品的主人公里梅爾·格列佛是一位英國外科醫生,在遠洋船上任隨船醫生,後來擔任過船長;他受過良好教育,為祖國而自豪,在職業和政治兩方面似乎都頗有見識,格列佛是個典型的18世紀英國人,在他的身上體現了當時人們的基本價值觀念,他信任理性,相信後天經驗是知識的源泉。格列佛只是一個普通人,反映了當時一般的觀念,格列佛對這個世界的反應是理性和科學的。
基本介紹
- 書名:青少年課外必讀經典:格列佛遊記
- 作者:喬納森·斯威夫特
- 出版社:萬卷出版公司
- 頁數:271頁
- 開本:32
- 品牌:北京金哈達
- 外文名:Gulliver's Travels
- 譯者:白馬
- 出版日期:2014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7026991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國家教育部推薦讀物。
中國小語文新課標必讀書目。
著名教育家、知心姐姐盧勤,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院長孫郁鼎力推薦。
同樣的經典,不同的品質;同樣的閱讀,不同的體驗。一流的內容,一流的裝幀,一流的典藏本。
在中國最具影響力的世界經典著作之一。
世界文學史上一部偉大的諷刺小說。
1985年入選美國《生活》雜誌“人類有史以來最佳圖書”。
被認為是“文學的偉大寶庫”之一、“電影的偉大寶庫”之一。
作者簡介
英國啟蒙運動激進民主派的創始人,18世紀英國最傑出的政論家與諷刺小說家。15歲時到都柏林大學(三一學院)學習,並獲得神學博士學位。步入社會後,曾在一個教區做牧師。因為教會中的事務,斯威夫特常去倫敦,並捲入了倫敦的輝格黨和托利黨的鬥爭。在經歷了一切,也看透了一切後,斯威夫特寫出了這部聞名世界的名著《格列佛遊記》。
白馬
原名劉翔,祖籍江蘇無錫,1966年生於浙江杭州。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副教授、國際文化學系副主任,學術專長在詩歌美學、外國文學與電影史。系浙江大學美學專業碩士導師,浙江省美學學會秘書長。譯有《格列佛遊記》《林肯傳》《達爾文回憶錄》《致加西亞的信》《人類的故事》《地球的故事》等。
專業推薦
媒體推薦
——英國著名小說家 喬治·歐威爾
名人推薦
——中國教育學會中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教育部師範司教師培訓專家蘇立康
這套叢書嚴格契合中國小《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把握語文教學的最新動態,版本完善、注釋詳盡、譯文準確、導讀到位,學生不僅可以獲得相應的知識,更能獲得運用知識的能力。
——中國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郭永福
圖書目錄
第一卷 利市浦特(小人國)遊記
第一章/008
第二章/017
第三章/025
第四章/031
第五章/035
第六章/041
第七章/050
第八章/057
第二卷 布羅卜丁奈格(巨人國)遊記
第一章/064
第二章/075
第三章/081
第四章/090
第五章/095
第六章/104
第七章/112
第八章/118
第三卷 勒皮他(飛島) 巴爾尼巴比拉格奈格格勒大錐日本遊記
第一章/130
第二章/136
第三章/144
第四章/150
第五章/156
第六章/163
第七章/169
第八章/173
第九章/179
第十章/183
第十一章/191
第四卷 慧駟國遊記
第一章/196
第二章/202
第三章/208
第四章/214
第五章/219
第六章/227
第七章/233
第八章/240
第九章/246
第十章/251
第十一章/258
第十二章/266
序言
名著《格列佛遊記》的作者是英國18世紀傑出的政論家和諷刺小說家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1667—1745年)。斯威夫特出生於愛爾蘭都柏林的一個貧苦家庭,他是遺腹子,從小由叔父撫養長大。15歲時就讀於都柏林三一學院,獲學士學位,他的學業並不是特別順利,據說他曾因“遲鈍和智力不足被終止攻讀學位”。但他很快擺脫了困境,並於1692年獲牛津大學碩士學位,到了1701年,他獲得三一學院神學博士學位。斯威夫特在大學裡的主業是哲學和神學,但他個人更偏愛文學和歷史。1688年,斯威夫特前往英國,做了穆爾莊園主人威廉·鄧波爾爵士的私人秘書,直到1699年鄧波爾去世。他在擔任秘書期間,閱讀了大量古典文學名著。斯威夫特跟隨鄧波爾的這10年,不但讓他通曉了人情世故,還磨鍊了他的文筆。“他寫了燒,燒了寫,幾乎寫遍所有題目,用盡所有風格”。1699年,斯威夫特回到愛爾蘭,在都柏林附近的一個教區擔任牧師,但因為教會中的事務常去倫敦,後來捲入了倫敦的輝格黨與托利黨之爭。斯威夫特在愛爾蘭的生活既沒有耗盡他的精力,也未能滿足他的雄心。他由於經常跑到倫敦,頻繁出入咖啡館,所以結識了蒲柏、康格里夫等著名文人。跟他們一樣,他的同情心在輝格黨一邊,但他同時卻也受到托利黨首領的器重,擔任過該黨《考察報》主編。1714年托利黨失勢,他回到愛爾蘭,任都柏林聖派屈克教堂的主持牧師,同時著手研究愛爾蘭現狀。斯威夫特平素不以愛爾蘭人自居,總把自己當成一個“被扔到愛爾蘭的英格蘭人”,但作為一名“人類自由鬥士”,他對英格蘭人非法統治的後果極為不滿,所以他積極支持並投入到爭取愛爾蘭獨立自由的鬥爭中,但一個個美好的夢想最後都破滅了。晚年的斯威夫特內心十分孤獨,只限於和屈指可數的幾個朋友交往。他將自己積蓄的三分之一用於各種慈善事業,用另三分之一的收入為弱智者蓋了一所聖派屈克醫院。然而,斯威夫特本人也被疾病折磨得不成樣子,許多人甚至認為他已完全瘋了。他希望死時“儘可能秘密地在午夜12點”被埋入斯特拉安葬在聖派屈克教堂的同一副棺材裡;他要求其黑色大理石墓碑上的拉丁文碑銘“字型要大,雕刻要深,鍍金要濃”,以銘記他已從“兇猛的義憤”中解脫出來,不再讓它“撕碎自己的心”。1745年,斯威夫特辭世而去,終年78歲,葬於聖派屈克大教堂。
《格列佛遊記》無疑是斯威夫特的嘔心瀝血之作。在這本書中,斯威夫特的敘事技巧和諷刺才能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作品的主人公里梅爾·格列佛是一位英國外科醫生,在遠洋船上任隨船醫生,後來擔任過船長;他受過良好教育,為祖國而自豪,在職業和政治兩方面似乎都頗有見識,格列佛是個典型的18世紀英國人,在他的身上體現了當時人們的基本價值觀念,他信任理性,相信後天經驗是知識的源泉。格列佛只是一個普通人,反映了當時一般的觀念,格列佛對這個世界的反應是理性和科學的。誠如《牛津簡明英國文學史》指出的那樣,我們必須把格列佛與斯威夫特分開看待,“把格列佛與斯威夫特混淆起來將有損於後者作為作家、諷刺文學家和自由戰士的形象”。斯威夫特與格列佛正好相反,他認為當時這種典型的價值觀對於人類來說是危險的,如果像具有科學頭腦的格列佛那樣把自己的信念完全寄託於這個崇拜物質的世界,那將是愚蠢的。學者馬洛指出,斯威夫特設定這一個角色是為了證明潛藏於“啟蒙時代”的價值觀中的巨大缺陷。格列佛固然是一個平庸的人,而斯威夫特正是利用了主人公的這種局限達到了最充分的諷刺效果。
1985年,美國《生活》雜誌在百萬讀者中開展評選“人類有史以來的最佳圖書”活動,結果《格列佛遊記》名列第11名。英國小說家毛姆說:“《格列佛遊記》有機智和諷刺,有巧妙的構思,有灑脫的幽默,有潑辣的譏嘲,痛快淋漓。它的文體精彩絕倫。至今沒有人用我們這艱難的文字寫得比斯威夫特更簡潔、更明快、更自然的。”大批評家威爾遜把斯威夫特稱為六位最偉大的英國作家之一,排名僅在莎士比亞和彌爾頓之後。英國著名作家喬治·歐威爾一生中讀過《格列佛遊記》不下六次,他說:“如果要我開一份書目,列出哪怕其他書都被毀壞時也要保留的六本書,我一定把《格列佛遊記》列入其中。”
讓我們沉浸在斯威夫特天才的諷刺藝術中,盡情地享受這種讀書的快樂吧!
白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