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國學讀本·敬事篇

青少年國學讀本·敬事篇

本套叢書以中華傳統教育精神為歸旨,依託豐富的國學資源,提煉梳理出道義、仁愛、誠信、敬事、勇毅、練達、好學、省己八種德行修為,以契合於當今青少年精神培育的需求,在正面教育的機械刻板與社會影響的迷亂無根之間作一種填充彌補。

基本介紹

  • 作者:浙江古籍出版社
  • ISBN:9787807155775
  • 頁數:113
  • 定價:11.00元
  • 出版社:浙江古籍
  • 出版時間:2010-7
編劇推薦,內容推薦,目錄,部分線上閱讀,

編劇推薦

我們的生命能否呈現為浩大之境,關鍵在於我們能否修為得使精神自主地處於我們所面對的事務中從而“情順萬物而無情”。然而更多情況下,我們常處於得失計較中、任意使氣中、瞻前顧後中、虛浮矯飾中,我們無法真切面對每一天的工作、學習等事務,我們都把這些事務作為賺錢、考分升學的手段,我們每一階段都處於應付當中,做學生應付老師和家長,做工作應付領導和客戶。在這一段段的應付中好像我們成功了,但到最後我們不知道得到了什麼,大概是應付吧!但更關鍵的是我們成了空心人,我們沒有了自己。在應付中我們把我們每天的事務當成了對手、敵人,到最後卻發現我們真正的對手是我們自己,我們就在這自我消磨中失去了自己,散逸了精神。我們究竟該有多大的自覺啊!

內容推薦

如何契合當今青少年精神培育的需求,在正面教育的機械刻板與社會影響的迷亂無根之間作一種填充彌補,使青少年的心靈通過國學的浸潤,經受和煦的撫慰與澄明的引領感召?浙江古籍社面對這一意義深遠的命題,以中華傳統教育精神為歸旨,依託豐富的國學資源,提煉梳理出道義、仁愛、誠信、敬事、勇毅、練達、好學、省己八種德行修為,策劃編寫了《青少年國學讀本》叢書。本套叢書雖八個專題各自成冊,但全書處處滲透著編者對於傳統文化認同感、民族自信心、道德約束力、人格獨立性的明確持守與倡導。力求在超越傳統修養勵志類讀物的基礎上,創製出一種有益於青少年人格成長與知識擴充的閱讀載體,希望成為青少年喜愛閱讀、樂於接受、可資引用的修養讀本、嘉言美文、知識手冊。
本冊為《敬事篇 態度決定成敗》。

目錄

編者的話
開篇詞
恪盡職守
李離殉法
子罕之寶
子產不毀鄉校
董狐秉筆直書
陶侃愛物
王恭身無長物
趙普恭肅
敬事而行
臧武仲論除盜
里革更書逐奸
衛嗣君論治國之道
子皋情理兩全
齊威王炫耀國寶
袁盎諫文帝
張釋之廷爭
趙綽執法不阿
狄仁傑直諫
蘇東坡抗洪
敬事有道
祁奚唯才是舉
秦穆公不念舊惡
鄧艾有志事成
歧路亡羊
九方皋相馬
苻融斷案
顏延之誡子
曹彬仁愛
王旦大肚能容
程顥口不言利
蘇東坡死裡逃生
米顛痴名不虛
馬伶三年進修
勇於任事
曹沫劫持桓公得故地
弦高犒師
文摯捨命為病人
卜式為國捐財
朱暉不忘平生言
司馬遷孤憤著書
裴寬不敢自欺
“殿上虎”劉安世
馬皇后情諫朱元璋
武訓乞食興學
量體裁衣

部分線上閱讀

九方皋相馬
故事會
秦穆公對伯樂說:“您的年歲高了!您的子孫中有可以派去尋求天下好馬的人嗎?”伯樂答道:“一般的好馬可通過形體狀貌辨識,天下特出的好馬,若有若無,若隱若現,其體態特徵,恍惚迷離,很不容易識別。像這樣的馬跑得非常快,奔跑時不會揚起塵土,也不會留下足跡。我的兒子們都是才能一般的人,能夠教會他們識別一般的好馬,無法教他們識別天下特出的千里馬。我有一個曾在一起扛過東西、打過柴草的朋友,名叫九方皋,這個人對於馬的識別本領不在我之下,請讓他來謁見您。”

穆公於是召見他,派他外出找馬。三個月後九方皋返回報告說:“已經在沙丘那個地方找到千里馬了。”穆公問道:“是匹什麼樣的馬呢?”九方皋答道:“是一匹黃色的母馬。”穆公派人去找馬,發現原來是一匹黑色的公馬。穆公很不高興,就對伯樂說:“糟糕啊,你所推薦的找馬的人連馬的毛色、公母都不知道,又能知道什麼是好馬?”伯樂長長地嘆息道:“竟然到了這種境界嗎?九方皋相馬比我強千萬倍還不止啊!像九方皋所觀察的是天地間的奧妙,已經得到了它的精微而放棄了它的粗略,省察其內部而忘卻其表象,看見了他所應當看見的地方,而沒有看見他不必看見的地方,考察了他所應當考察的地方,拋棄了他所不必考察的地方。像九方皋這種善於識別千里馬的人,實在有比尋訪千里馬更可寶貴的地方啊!”後來馬送到了,穆公一看,果然是天下特出的好馬。

編者語
九方皋相千里馬的高明之處是:看到馬的精華所在而忘掉了粗糙的東西,考察到馬的內在素質而忘掉了馬的外形特徵,看的是應該看的,而不去管不必看的。這正是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表及里、抓住事物的本質,抓事物的主要方面。
古人云
可以言論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言論所不能致,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粗精焉。(《莊子·秋水》)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只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唐·韓愈《馬說》)
伯樂
伯樂是春秋時代一個著名的相馬師,本來的名字叫孫陽。伯樂本來是星宿的名字,是中國傳說中在天上管理天馬的神仙。《晉書·天文志上》:“傳舍南河中五星日造父,御官也。一日司馬,或日伯樂。”孫陽因多次辨出不起眼的千里馬而聲名大噪,所以被封為伯樂。據說名駒見到伯樂就會向天長鳴,駿馬又會因伯樂的蒞臨而喜,因他的離開而悲。唐朝大文豪韓愈的名句“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更使伯樂成為家喻戶曉的名字。“伯樂”一詞被後世借用來指懂得鑑別有才者的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