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天白日團

青天白日團,簡稱“青白團”,又稱“青白社”,是中國國民黨CC系的核心組織。1932年夏成立。由CC系骨幹分子在蔣介石的授意下發起組建。其宗旨是:擁護蔣介石為唯一領袖,堅持反共。該團規定其成員在鎮壓革命運動中,必須率先行動;對內負有監督一般黨員的責任,對黨內的改組派等反蔣派系則要展開鬥爭。該團成立後,利用其在各地、各部門的成員領導策劃該地或該部門的各種反革命活動,並組織各種秘密或公開的團體作其外圍組織。其首腦人物是陳果夫陳立夫余井塘張厲生葉秀峰徐恩曾張道藩7人。1938年取消。

團體成立,成立目的,組織結構,宣布取消,

團體成立

陳立夫在其晚年回憶錄中,一方面否認CC系的存在,同時又談到蔣介石曾令其兄弟組織過一個名叫“青白團”的組織:
“抗戰還沒開始時,共產黨煽動一般青年人,說我們政府太軟弱不敢抗日……在這個時候,蔣委員長看到這批青年,怕被人家拉走,就叫我們去組織,叫黃埔系去組織‘復興社’是秘密的,是蔣委員長核准的,他們又被稱為‘藍衣社’;我們這邊也是蔣委員長要我們搞的,叫做‘青白團’,雙方都不以黨的名義去拉青年,把他們吸收進來以免被中共拉走。‘復興社’是軍方的,‘青白團’是黨方的。照理說黨里是不可以搞小組織的,所以人家說我們是什麼‘CC系’,都毫無事實的,若然我們早被本黨所懲罰了。此番的兩小組織都是蔣委員長要我們搞的。大約是24年開始的,到了26年抗戰一開始,青年們心都歸向我們,我們的任務已經達成,因此,蔣委員長在漢口把這兩個小組織一起取消了。一取消之後就組織青年團,這批人都改歸到青年團了。這是一種政治運用。人家說我們搞小組織,其實都是奉命行事的。”
這是陳立夫首次公開承認“青白團”的存在,而且反覆申明是奉命成立的。陳之強調“青白團”是奉命成立,顯然為了表明其組織的“合法性”。“CC”一名最初雖源自Central Club,但後來之所以廣為流傳,在很大程度上是因其恰與二陳英文姓氏的第一字母相吻合,意含貶義且具濃厚“私性”色彩。陳氏兄弟反感人們以“CC”相稱,想亦主要在此。
“青白團”是“青天白日團”的簡稱,成立時間不是陳立夫所說的1935年,而應是1932年。1932年6月2日蔣介石日記載:“與青白團員談話,商定組織辦法。”據此推斷,青白團在此之前已成立,而其組織辦法尚待商定,可見成立未久,很可能成立於1932年5月,晚力行社成立約三個月。蔣介石日記中,有時亦稱“青白社”。

成立目的

其次,陳氏兄弟成立的“青白團”,不是一個孤立的團體,而是一個多層級的金字塔型組織,頂層是“青白團”,中層是“中國國民黨忠實黨員同盟會”,下層是眾多“活動集社”和“外圍團體”。陳立夫聲稱“青白團”成立的目的,是為了與共產黨爭奪青年,但觀下面這份“中國國民黨忠實黨員同盟會”創立旨趣的原始檔案,發現其成立背景並不盡如陳立夫所言:
“本黨自北伐完成以後……五載以還,紛爭迭見,反動之勢焰未消,而黨內之隱憂環伏,革命大業,幾若斷若續,若可為若不可為矣。竊恨垂成之功,不敗於敵人之摧殘,而敗於同黨之陰賊;不挫於敵人之分化,而挫於同黨之離析。黨基搖動,黨統垂絕。批評之者,且將譏之曰:亡中國國民黨者,中國國民黨也。嗚呼,凡屬忠實同志,睹此情狀,寧不痛心疾首,思有以挽此末運歟……近更環顧黨內,小組織紛起,公然恣肆,號召一方,所謂新中國國民黨、社會民主義〔黨〕、改組同志會者,或則標新立異,或則死灰復燃,胥為本黨同志直接或間接之組織,於主義政綱則曲解,於革命進程則武斷,言論悖謬,觸目驚心……當此叛變紛乘之際,本黨垂危之秋,惟有亟起團結本黨忠實同志,於公忠勇毅之領袖領導之下,與叛背本黨者相周旋。黨外無我仇,凡謀傾覆本黨者仇之;黨內無我敵,凡謀摧毀本黨者敵之……一致擁護蔣中正同志為本黨唯一領袖,領導吾人,完成革命使命。”
從上引文獻觀之,“青白團”和“中國國民黨忠實黨員同盟會”的成立,主要是為了應對當時國民黨黨內的嚴重危機和各反蔣派系的挑戰,樹立蔣介石在黨內的最高領袖權威。顯然,“青白團”與力行社的成立,均是蔣介石在1932年下野復出後所採取的應變措施。
蔣何以在力行社成立三個月之後,又令陳氏兄弟成立與力行社相類似的秘密團體?蔣的這一做法,一般認為是他的一種政治謀略的運用。蔣慣於搞雙軌組織,以使其相競相成,相剋相生,從相互制衡中達到駕馭的目的。陳立夫晚年回憶錄中即明確指責蔣介石“好使部下力量對立”。在蔣一生政治生涯中,確不乏此類政治謀略運用的實例。除此之外,蔣對力行社“期望值”的下降和漸失望,有可能促使他對陳氏兄弟的黨機器重新寄予希望。1932年11月30日蔣介石日記載:“與立夫談黨事,如明年不能形成新黨基礎,則再過三年,餘年五十,救國之日愈短,希望更少,命其努力進行也。”蔣令陳氏兄弟依照力行社的組織形式成立一個新的秘密組織,與力行社一道,如車之兩輪,鳥之兩翼,肩負起輔佐他建立個人領袖權威的重任。

組織結構

從目前所掌握的資料看,陳氏兄弟所建立的,是一個與力行社相類似的多層級的金字塔結構的組織系統。由於新組織的名稱不為外人所知,外人仍以“CC系”名之。“青白團”是CC系的頂層組織,內設中央幹事會,由陳果夫陳立夫余井塘張厲生葉秀峰徐恩曾張道藩周佛海程天放等人組成。據胡夢華回憶,該團由陳果夫和陳立夫分別任正、副幹事長。“青白團”的成員為數不多,主要是各地各部門的CC骨幹分子。其具體人數則說法不一,有的說有五十餘人,亦說有二百多人。
“中國國民黨忠實黨員同盟會”(以下簡稱“忠實黨員同盟會”)是CC系的次級組織。有關這一組織的名稱,由於其秘密性質,當時人多不甚明了,如時任國民黨中央黨部秘書的王子壯在其日記中寫道:“二陳先生所領導之CC……現在似又稱忠實同志會,不過一般人仍以CC目之”。“忠實黨員同盟會”的中央幹事和省級幹事長一般由“青白團”成員兼任。“青白團”沒有地方組織。“忠實黨員同盟會”則有一個自上而下,從中央到地方的組織系統,其組織規模遠超過“青白團”,是CC系在地方活動的組織主體。CC系在全國各地的組織活動,主要通過“忠實黨員同盟會”的組織網路來進行。部分“忠實黨員同盟會”的骨幹會員同時也是“青白團”團員。胡夢華即稱他的入團入會手續是同時履行的。
“中國國民黨忠實黨員同盟會”的組織形態,有以下幾點值得注意:
一、以“始終奉蔣中正同志為本黨唯一領袖”為中心宗旨;聲稱“吾人為完成一黨一國之歷史任務,須使本黨及領袖獲得絕對的政治支配權”。每個入會會員均要求宣誓“絕對服從並擁護唯一之領袖”,並規定“宣揚本黨領袖蔣中正同志之革命功績”為每個會員的基本任務。
二、以“絕對集權制”為組織原則,強調下級絕對服從上級,全會絕對服從領袖,要求會員“犧牲個人之一切自由、權利、幸福,甚至生命,以求本會目的之實現”,放棄了國民黨名義上遵循的“民主集權制”。
三、組織系統共分5級,依次為:中央幹部→省市幹部→地方幹部→地方支部→地方分部,與國民黨組織系統大致相仿。“幹部”是各級組織機構的稱謂,相當於國民黨的各級“黨部”。各級“幹部”內分別設若干幹事和一名幹事長;各級幹事長為指揮各級組織的最高領袖,有最後決定權,有別於國民黨黨部的委員制。省市以下各級“幹部”的幹事長和幹事,均由上級指派,而不由選舉產生。規定省市“幹部”每兩周須開會一次,地方“幹部”、地方支部和地方分部每周須開會一次。此外,省和地方“幹部”的幹事每月須對同級幹事長作書面報告一次;省和地方“幹部”的幹事長每月須向其上級“幹部”作書面報告一次;地方支部或分部每周須向區“幹部”報告工作一次。
四、以“9”為分層計數單位,如中央“幹部”由9名中央幹事組成;省“幹部”由9名省幹事組成;省以下的各級幹事亦以9人為限。此外,一省之內劃分為若干區,但至多不超過9區;一區之內劃分為若干地方,組織地方“幹部”,但至多不超過9個;一地方之內以設9個地方支部為限;地方支部為本會的基本組織,每一支部以9名會員為限;地方支部之下,必要時得設地方分部,但每一支部之下,以設9個分部為限,每一分部會員以9人為限。CC系似乎迷信“9”這個數字。
五、會員入會,須經中央“幹部”考核認為合格,或經省市“幹部”會議通過報請中央“幹部”核准。凡經核准為會員者,須填具中國國民黨忠實黨員宣誓書,並履行“忠實黨員宣誓”手續。規定會員有從事本會指定之一切工作的義務。
六、會員吸收對象分基本對象和普通對象。基本對象為大、中學學生,各級學校教師,各級黨部活動分子,經濟界之金融家、實業家、技術人才,尚未加入國民黨的軍人;普通對象為各級政府公務員,農村的民團隊長,工廠工頭,公司銀行辦事人員,商店店員和其他中下層社會的職業民眾。
以上是“忠實黨員同盟會”的法理形態。一般而言,一個組織的實際運作不可能完全依其法理形態進行。由於陳氏兄弟掌控著國民黨中央組織大權,大多數省市黨部控扼在CC系分子之手。故“青白團”和“忠實黨員同盟會”的中上層組織系統主要寄附於國民黨各級黨部組織,不僅其中央幹事會的辦事處附設於國民黨中央組織部機關內(1935年底以前),“忠實黨員同盟會”的各省市幹事和幹事長也多由國民黨各省市黨部執監委員擔任。在這些省市,其活動對內秘密,對外則憑藉國民黨各省市黨部的招牌進行。省市黨部遇有重大事件,一般先提交“忠實黨員同盟會”在該省市的幹事會審議通過,然後再由黨部公開執行。“忠實黨員同盟會”的省市幹事會實際上成了這些省市國民黨黨部的領導核心。
CC系的第三層級組織為“活動集社”,第四層級組織為“外圍團體”。其組織章程規定,“活動集社”和“外圍團體”均依社會對象組織之,分青年、農民、工人、商人、文化教育、政治人員、經濟實業、特種團體等類別。“活動集社”以每一區域每一職業界組織一個為原則。在各省,平均每縣須有一個“活動集社”;象上海這樣的特別市,則要求學生界、教育界和工商界各成立一個“活動集社”,但同一職業界不能有兩個“活動集社”。“外圍團體”則要求多方發展,如在青年中組織同學會、學生自治會、學術研究會,工人中組織工會、工人福利會,商人中組織商會、國貨促進會,文化教育界企業文化協會、科學研究會、教職員聯合會等。
在名稱上,“活動集社”稱作“某某社”(如乾社、誠社),“外圍團體”稱作“某某會”(如中國文化建設協會)。在CC系地方組織中,“忠實黨員同盟會”為地方活動的主體和核心,負責指導和發展“活動集社”。再由“活動集社”指導發展“外圍團體”。在CC系的組織計畫中,規定一個“活動集社”至少須領導兩個以上的“外圍團體”。
“活動集社”與“外圍團體”之間,一秘密一公開,雙軌並進。前者主要吸收“積極分子”,後者主要吸收“同情分子”。以青年學生為例,其《組織發展計畫大綱》將青年學生分為兩類:一類為活動分子,一類為勤學分子;認為前者容易接受其主張,一般直接吸收進“活動集社”;後者多不願意作公開的急激的政治鬥爭,一般吸收進“外圍團體”。加入“活動集社”的分子,必須經“忠實黨員同盟會”幹部核准,並履行宣誓手續;加入“外圍團體”的分子亦須經“忠實黨員同盟會”幹部核准,但毋須履行宣誓手續。
除“外圍團體”為公開組織外,“青白團”、“忠實黨員同盟會”和“活動集社”均為絕對秘密組織。組織內部成員之間只有縱的關係而無橫的聯絡。下級組織成員一般不了解上級組織的存在。如“忠實黨員同盟會”所訂《地方組織通則》的附則規定:“本通則除會員得備知全部外,對第二級只得就其切需揭示其所應明了之點,對於第三級分子絕對秘密。”“外圍團體”和“活動集社”的成員固不知有“青白團”和“忠實黨員同盟會”,“忠實黨員同盟會”除幹部外,一般會員亦多不知有“青白團”的存在。如夏賡英曾於1936年履行過“忠實黨員宣誓”手續,自認為是CC系的重要分子,卻不知有“青白團”這一組織。他只從別人處聽說有一個叫“青白團”的組織是CC派領導的。他推測“青白團”只是CC派的外圍組織。

宣布取消

青白團自建立以來,就和國民黨內另一秘密組織力行社互相傾軋。1935年12月12日,蔣介石密召陳立夫和力行社負責人劉健群,商議將青白團和力行社合併,但未能成功。1938年3月國民黨臨時全國代表大會期間,青白團與力行社一道被蔣介石宣布取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