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華民族復興社
- 拼音:zhonghuaminzufuxingshe
- 簡稱:復興社
- 別稱:藍衣社
- 性質:情報性質的軍事性質團體
- 主張:一個主義、一個政黨、一個領袖
復興社一般指本詞條
中華民族復興社簡稱復興社,是三民主義革命同志力行社的外圍組織。強調“一個主義、一個政黨、一個領袖”,推行對領袖蔣介石的個人崇拜,加強蔣介石嫡系對軍隊軍官的...
2014年中華書局出版社出版乾國勛 編著圖書。......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文獻叢刊:藍衣社·復興社·力行社》由中華書局出版。藍衣社復興社力行社目錄...
三國復興社是由四六居士於2007年3月15日創建的組織,其中包括賴四、八神秒才、太師、公達等人,是一個旨在傳播三國歷史的組織。...
復興社爪哇小組編輯 鎖定 本詞條缺少信息欄、名片圖,補充相關內容使詞條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級,趕緊來編輯吧!日本統治印度尼西亞時期中國政府在印尼華僑中間設立的地下...
藍衣社(The Blueshirts),全名中華復興社,是1930年代國民黨的一個內部組織,積極效仿義大利和德國法西斯主義的褐衣黨(brown shirts)和黑衫黨(Black shirts)。核心組織...
陳治明等人正要組織“復興社”。“復興社”是國民黨一個外圍組織,內部又分為三個組織,最高層次的是“三民主義力行社”,其次一個是“革命軍人同志會”,成員包括...
國民黨十三太保是指蔣介石成立的中華民族復興社的十三位骨幹成員。這十三人為:劉健群、賀衷寒、鄧文儀、康澤、桂永清、酆悌、鄭介民、曾擴情、梁乾喬、肖贊育、滕傑、...
梁乾喬(1903—1946),廣東梅縣人,1924年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後歷任黃埔軍校教導二團排長,國民革命軍第三師營黨代表;1926年赴蘇聯學習;1931年加入復興社,成為...
一生歷任中華民族復興社代理書記,特務處副處長兼華北區區長,參謀本部第二廳少將處長、軍令部第二廳中將廳長兼軍統局局長、保密局局長、國防部常務次長、參謀次長,...
勵進社,系中華民國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由陳果夫於江蘇所成立的幫派式組織。我們所熟知的“中統”和“軍統”,即是由那時的勵進社和復興社演變來的。...
1930年回國,往黃埔同學會登記,參與復興社的早期組創活動。"軍統"的前身,為"中華民族復興社"(簡稱"復興社", 有人稱其為"藍衣社")的特務處。特務處的前身則為...
潘佑強(1898—1977),別號龍如,別字季剛,湖南湘鄉人。中華民國軍事人物,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曾任“中華復興社”中央監察會監察、“革命軍人同志會”幹事、書記等...
劉健群早年因知遇於何應欽,後加入國民黨組織,並歷任國民黨黨內要職。著有《如何抗日救國》、《復興中國革命之路》等。後因心臟病卒於台北。終年70歲。...
力行社,又稱藍衣社。中國國民黨建立的全國性特務組織。成立於1932年3月,是效法義大利的法西斯組織褐衫黨建立的。以黃埔系軍人為核心,公開名稱是力行社,因社員...
《民國檔案系列:蔣介石的親信十三太保》選取了“復興社”核心成員胡宗南、桂永清、戴笠、康澤、鄭介民、賀衷寒、劉健群、滕傑、鄧文儀、蕭贊育、梁乾喬、曾擴情、周復...
1937年9月,張春橋離開上海,返回濟南,奉山東復興社特務頭子秦啟榮之命,由復興社特務趙福成掩護,伺機潛入我根據地,1938年1月混入延安。張春橋1936年4月在上海參加了...
1924年,酆悌南下廣州,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與陳賡、左權、曾擴情等人是同學,在同鄉宋希濂介紹下,加入國民黨,成為復興社十三太保之一,開始從事軍隊政治工作。1938年因...
蔣介石派遣“復興社”和“CC系”的骨幹分子在武漢等地組建三青團﹐大量吸收公職人員﹑軍警﹑政工人員入團﹐並且將“復興社”完全併入三青團充作骨幹力量。同年7月9...
1935年加入復興社特務處,任上海區少校行動隊長、中校隊長、上校情報組長。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忠義救國軍總指揮部上校聯絡參謀、上校參謀處長,軍統局上海先遣軍...
《蔣介石麾下十三太保》是2012年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李新麗。...... 復興社的『台柱』之首——賀衷寒 賀衷寒,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一期,陸軍中將。他是...
1935年任復興社湖南分社書記、軍委會軍政處上校設計委員1936年任復興社湖北分社書記、軍事委員會政訓處設計委員1937年任196師副師長、任豫皖綏靖公署民訓處少將處長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