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衫軍(義大利法西斯準軍事組織)

黑衫軍(義大利法西斯準軍事組織)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黑衫軍(英文: Blackshirt,義大利語: Camicia Nera),有時也被稱為國家安全志願軍(Milizia Volontaria per la Sicurezza Nazionale ,簡稱MVSN),是義大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成立的準軍事組織,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才真正解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黑衫軍
  • 外文名:camicie nere
  • 性質法西斯準軍事組織
  • 國家:義大利
  • 創建時間:1919年
  • 解散時間:1945年
基本信息,歷史,編制,作戰歷程,軍銜,

基本信息

黑衫軍在義大利現代軍事史中具有不可忽視的歷史地位,僅有加里波第將軍領導的紅衫軍(義大利統一戰爭時期)能夠和他們相提並論。作為一支和義大利正規軍並肩作戰的武裝力量,黑衫軍有著自己的徵兵標準:具有法西斯黨黨員的身份,年齡在17歲以上50歲以下,身體健全,以及未在正規軍里服役過。
黑衫軍的名稱是從加里波第紅衫軍中受到啟發,它是由墨索里尼組織的一個為他的政治活動服務的軍事工具。黑衫軍的主要創建成員是一些民族主義的知識分子、反對農民及工會組織的青年地主、退伍軍官和一些Arditi(義大利一戰時的精銳部隊)的成員。隨著墨索里尼權力的增長,他們的行為變得越發粗暴,並且使用暴力和威脅的方法對抗墨索里尼的反對者。
黑衫軍的兵力在1928年1月時為27.7萬人;到了1931年時則增加到了39.9萬人。但在1940年6月,其人數被裁減到了31.2萬人。隨著時間的推移,黑衫軍的地位也逐漸發生了變化:從當初的政治打手變為了一支既是特警部隊又是武裝部隊的力量。
黑衫軍的想法甚至是服裝後來被那些和墨索里尼有相似的政治企圖的人所複製,比如納粹德國希特勒就創立了身穿棕色襯衫的“暴風突擊隊(衝鋒隊)”(Sturmabteilung)以及穿黑色制服的“黨衛軍”(Schutzstaffel)。除此之外,英國的奧思沃德·莫斯利(Oswald Mosley)、美國的William Dudley Pelley、墨西哥的Camisas Doradas、巴西的Plinio Salgado、愛爾蘭的Eoin O'Duffy、加拿大國家社會主義黨、羅馬尼亞法西斯所建立的Iron Guard(鐵衛團)組織以及西班牙的佛朗哥政府也建立了類似的準軍事組織。

歷史

黑衫軍在1919年成立,其中包含了許多不滿政府的退伍軍人。在墨索里尼1922年10月27日到29日的“向羅馬進軍”行動時,其人數達到了20餘萬人。1922年的時候衝鋒隊被編入民兵並被編組成了大量的旗隊。1923年2月1日,黑衫軍被編組為國家安全志願民兵(Milizia Volontaria per la Sicurezza Nazionale,或稱MVSN)。
黑衫軍黑衫軍
早在1923年9年,就有3個黑衫軍團被動員並派往利比亞,由維爾內總執政官指揮,這支部隊在貝尼一鳥利德、埃爾一雷吉瑪、埃爾-祖埃蒂那和戈泰爾薩斯等地的戰鬥中表現突出,重新征服了失控的地區,恢復了當地的義大利殖民秩序。
在1935年底,為了支援意埃戰爭,黑衫軍動員了7個黑衫師的兵力,它們分別是:“3月23日”黑衫師、“10月28日”黑衫師、4月21日”黑衫師、“1月3日”黑衫師、2月1日”黑衫師、“台伯河’黑衫師、“蘭尼”黑衫師,還有2個黑衫營群,一支森林警察大隊和一些較小的獨立部隊,總計有5611名軍官,169390名黑衫軍人。這些部隊被編人斯塔拉切、維爾內、阿戈斯蒂尼、納瓦拉4個縱隊之中。7個黑衫師平均由3個黑衫軍團組成,另加上1個機槍營,1個65/17炮兵群,2個補充營,1支汽車補給隊。
北路意軍由巴多利奧接替了原來的德·波諾負責指揮,南面意軍則由格拉齊亞尼指揮。黑衫軍和義大利皇家陸軍一起順利攻人了阿迪格拉特、阿杜瓦、馬卡萊並在多里亞運河、馬依貝萊斯、瓦雷烏山口、阿拉達姆山、澤萊雷山、沃克山、塞拉克拉卡、亞迪亞巴、梅坎山口、阿西安吉湖、奧力口登、達瓦帕爾馬、貢達爾和萊薩達斯等地進行了一系列較艱苦的戰鬥,證實了自已的勇氣。最終,意埃戰爭的發展並沒有像世界各地的軍事專家們所預測的那樣漫長而不確定,意軍在7個月內獲得了全面勝利。
1936年12月,首批黑衫軍被運抵西班牙加的斯港。接下來幾個月內便有第1“神的意志”黑衫師、第2“ 黑色火焰”黑衫師、第3“黑色翎羽”黑衫師踏上了西班牙的土地,總數超過20000人。在西班牙內戰期間,黑衫軍占領了馬拉加和畢爾巴鄂,在瓜達拉哈拉經歷了苦戰,獲得了在桑坦德、Tortosa、Levante、Javalambre等地的勝利,隨同西班牙國民軍一起開進了馬德里和巴塞隆納,1939年1月26日他們在此地舉行勝利閱兵,接受弗朗哥的檢閱。
1939年4月,義大利人侵阿爾巴尼亞,有6個黑衫營參加。同年9月18日,阿爾巴尼亞和義大利王國在法律意義上的聯合愈加緊密,阿爾巴尼亞法西斯黑衫軍也應運而生,由一個設在地拉那的司令部和4個分別部署在地拉那、哥里扎、瓦洛那和斯庫塔里的軍團組成,這支由意阿軍官指揮的新黑衫軍自然也就被用於人侵希臘,戰死者眾多,它在這次危機中的表現比起被編人義大利皇家陸軍的6個阿爾巴尼亞菅來要強過許多,這些阿爾巴尼亞營大部逃跑譁變導致最初的嚴重挫敗,立即被撤下前線。
1940年6月10日晚上6點,墨索里尼在羅馬威尼斯宮陽台上宣布站在德國一邊對法國宣戰。有28個黑衫營(幾個月前才被編人陸軍師的步兵連中作為突擊部隊,但缺乏專業訓練)在法國阿爾卑斯前線首次露面,之後的希臘戰爭中投人了足有56個黑衫營,損失也非常高昂。希臘戰爭結束後足有27個營解散,由於它們只能由各自指定省份招募兵員,因而補充如此大的損失也毫無可能。
在希臘的作戰如同在在西班牙那邊的戰鬥一樣,都是要與意志頑強的敵人經行殘酷的戰鬥。黑衫軍的士兵們常常要頂著惡劣的氣候去和敵人進行惡戰,並承受很大的傷亡。這就不難解釋,為何一些黑衫軍部隊即使戰果不突出,但同樣得到了對手的尊重。
1940年義大利全部3個黑衫師(“ 3月23日”、“10月28日′“1月3日”)很快也在北非西迪埃巴拉尼和托布魯克因英軍1940 年12月和1941年1月間發動的首次反擊而損失不小,昔尼蘭加全境失守,但黑衫軍的表現,以“1月3日”黑衫師為例,得到了英軍的讚許和尊重。1941年6月,黑衫軍同皇家陸軍及德國非洲軍一起重返昔尼蘭加,11月~12月又再次撤退,勝利攻占托布魯克,繼而挺進埃及,歷經阿拉曼戰役和突尼西亞戰役,最終於1943年在突尼西亞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抵抗後投降。
同時在意屬東非,當地部署的總數達30個營的黑衫軍參與了東非戰役的每一個階段,最初攻占了英屬索馬里,最後退守帝國邊陲,與衣索比亞起義者作戰,他們的作用在漫長的克倫戰役期間表現得最為突出,但這役戰役最終以1941年12月貢達爾的淪陷而結束。然而,在整個1942年,許多義大利黑衫軍和義大利土著軍的游勇仍在加拉西迪馬與得到幾個英國和希臘營支援的塞拉西皇帝的軍隊作戰。
在殘酷無情、不可預知的巴爾幹前線,1941至1943年間用於南斯拉夫、阿爾巴尼亞、希臘的反游擊戰的黑衫軍多達144個營。
巴爾幹地區,那裡的黑衫軍則進行著反游擊作戰。黑衫軍在這裡的所作所為可歸類為:掃蕩、軍事報復和處決,但這些暴行到現在已經被世人遺忘了(只剩下一些傳言)。黑衫軍在這場發生在巴爾幹地區的反游擊戰爭中的表現如同他們在蘇聯戰場上的表現一樣——都體現出了高效的作戰能力。很多黑衫軍的老兵都回憶道:他們對游擊隊的所作所為“和德國人完全一樣”。根據義大利史學家Filippo Focardi的統計,有超過10萬名希臘人和25萬南斯拉夫人死在了義大利侵略軍的槍口下。
黑衫軍的第63塔利亞門托軍團也被編入義大利駐俄國遠征軍,最先在 1941年被派往俄國前線,次年由於該部表現優異,國民安全義勇軍組建了一支精選的“M禁軍”(M代表墨索里尼)有:“崇山”、“母獅”和“斯克里維亞山谷”3個黑衫營群,各自被配屬於“1月3日”和“3月23 日”2個黑衫集群。黑衫軍在東線有11個營的兵力,損失也相當高昂:在作為集團軍預備隊參加了1942年的斯大秫格勒戰役和用於對抗蘇聯紅軍在當年冬季的反攻後,90%的營長、70%的軍官和55%的士兵陣亡在蘇聯土地上。
在蘇聯的戰爭對黑衫軍來說更是一個使命,而不僅僅是一次冒險。意識形態的鬥爭使得黑衫軍的士兵們能夠克服他們遇到的各種困難。當然,在蘇聯的黑衫軍部隊擁有著更多、更好的武器和裝備,這也是他們能夠發揮出實力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即使面對著蘇聯嚴酷的寒冬氣候,或是和強大的敵人進行苦戰並付出重大代價,在東線作戰的黑衫軍士兵也很少有什麼怨言。
1943年9月8日,那不勒斯-巴里一線以北及在巴爾幹半島和法國的黑衫軍(除了被孤立在科西嘉的登入群和愛琴海地區的幾個大隊)出於所處環境表現得相當一致,立即站在了德國人一邊,隨後加人了義大利社會共和國(RSI),轉變為共和國衛隊(Guardia Nazionale Repubblicana,或稱GNR)和格拉齊亞尼元帥統轄的民族陸軍。在南方,除開幾個從撒丁島叛逃至德國一邊的建制完整的營,約有12個黑衫營停火時在名義上和事實上與義大利皇家陸軍進行了合作。
那些加入了德國軍隊或者義大利RSI軍的黑衫軍士兵們被授予“真正的法西斯主義者”和“積極的法西斯主義者”的稱號;無論面對的敵人是誰(哪怕對面的敵人同樣是義大利人)他們都絕不會手軟。這些行為上“和德國人完全一樣”的黑衫軍士兵在德國人的指揮下繼續進行著戰鬥,直到戰爭結束。
在被“斬首”的史達林雕像旁吃午飯的兩名黒衫軍士兵。在被“斬首”的史達林雕像旁吃午飯的兩名黒衫軍士兵。

編制

貝尼托·墨索里尼是整個黑衫軍的領袖(Comandante Generale),不過具體的命令通常由總參謀長(相當於一個陸軍上將)發出。
基本軍制
與通常的歐洲陸軍軍制不同,MVSN模仿了古代羅馬軍團的編制(班(Squadra)-小隊(Manipolo)-百人隊(Centuria)-分隊(Coorte)-軍團(Legione)-集團軍(Zona)),其中每個軍團下都有一小部分職業軍官和龐大的預備役志願兵組成。
不過這些作戰單位也會按照三三制原則來進行編制,如下所示:
3個班組成一個小隊(maniple)
3個小隊組成一個百人隊(centurie)
3個百人隊組成一個分隊(cohort)
3個分隊組成一個軍團(legion)
3個軍團組成一個(divisioni,相當於野戰師
3個或者更多的軍團組成一個行政師
1935年黑衫軍一個師的具體編制:
師指揮部
3個步兵團,毎團下屬:
* 1個團屬機槍連(16挺機槍)
* 2個步兵營,含3個步兵連(9挺輕機槍及3門45mm迫擊炮)和1個機槍連(8挺8mm布雷達式機槍)
* 1個山炮連,裝備4門65mm/L17山炮
1個炮兵營(陸軍編制)下屬3個山炮連(毎連65mmL17山炮4門)
1個工兵連(由陸軍和黑衫軍混編而成)
2個補充營(1個是步兵營,另1個混編營)
1個野戰醫院
1個後勤補給中心(主要補給食物)
1個騾隊(1600匹用於牽引火炮用的騾子)
1個混合卡車編隊(80輛輕型卡車)
黑衫軍的步槍營下屬的3個步槍連但沒有機槍連。1個步槍連,下屬3個排(每個排有3個班,每個班一挺輕機槍);每個團有一個團屬機槍連,下屬4個排,每排3挺機槍(外加2挺備用)。黑衫軍的補充營編制和步槍營類似,但其中的每個排都是超編的(60人),而且每排只有一挺輕機槍。
1940年6月10日(義大利對法國宣戰時)黑衫軍一個師的編制
·師指揮部
·2個步兵團,毎團下屬:
* 3個步兵營
* 1個81mm迫擊炮連
* 1個協同山炮連,裝備65mm/L17山炮
1個機槍營
1個炮兵團
* 2個75mm/L27榴彈炮
* 1個100mm/L17榴彈炮群
* 2個20mm防空炮連
1個混合工兵營
* 1個救護站
* 3個野戰醫院(計畫)
* 1個補給站
1個混合運輸站
部署
最初的MVSN由15個軍區合計133個軍團(一省一個)組成,一個軍團(legion)下有3個大隊,10個軍團組成一個獨立戰鬥群(Independent Group)。1929年MVSN被改編成4個集團軍(raggruppamenti),而到1936年10月時,整個MVSN仍有14個軍區133個軍團,但是每個軍團只有2個大隊,其中一個由21至36歲的青壯年組成,另一個大隊的成員則是由最高可達55歲的中老年人組成的,除此之外,MSVN在羅馬、蓬札群島還有一些特殊部隊,加上墨索里尼的衛隊“領袖的火槍手”(Moschettieri del Duce)以及阿爾巴尼亞民兵(4個軍團)以及非洲殖民地民兵(7個軍團)。特殊的民兵部隊也包含有安全警察的職能。
安全警察(內衛部隊)
防空與海岸炮兵(相當於國土防衛軍),由以下兩類民兵組成一個聯合指揮部。
* 防空民兵
* 海岸炮兵
護林隊
邊境衛隊
公路衛隊
港口隊
郵政和電報衛隊
鐵路衛隊
大學衛隊

作戰歷程

入侵衣索比亞
在1935-1936年義大利入侵衣索比亞時總共編成了7個黑衫軍師:
* 黑衫軍第1“ 3月23日”師
* 黑衫軍第2“10月28日”師
* 黑衫軍第3“ 4月21日”師
* 黑衫軍第4“ 1月 3日”師
* 黑衫軍第5“ 2月 1日”師
* 黑衫軍第6“台伯河”師
* 黑衫軍第7“蘭尼(Cirene)”師
這7個師中的前6個(第1-6師)正式參與了義大利入侵衣索比亞的戰爭,而第7師卻從未被部署到海外,甚至在它被解散之前,第7師從未滿編。
黑衫軍黑衫軍
西班牙內戰
黑衫軍的3個師曾經作為干涉軍的一部分參加了西班牙內戰。當時的黑衫軍(Camicie Nere,或稱CCNN)師由正規軍和法西斯黨的支援民兵混編而成。這些黑衫軍師都實現了半摩托化。
* 黑衫軍第1師“神的意志”
* 黑衫軍第2師“黑火”
* 黑衫軍第3師“黑羽”
在1937年4月瓜達拉哈拉之戰後黑衫軍第3師被解散併合併到第2師中。在1937年北部戰役結束之後,第2師和第1師合併並更名為“西班牙的黑火”(XXIII de Marzo Division "Llamas Negras")。
黑衫軍黑衫軍
二戰
1940年時MVSN已經召集了34萬一線作戰部隊,組成了3個師(第1,第2和第4師——都在北非戰役中損失掉了)。此外,在1942年,黑衫軍又新建立了第4師("M")及第5師("非洲")。
墨索里尼也曾計畫招募142個650人制的MVSN作戰營從而保證每個陸軍師有一個突擊營。這些突擊營由兩個分隊(每個分隊3個百人隊,每個百人隊下設3個小隊,每個小隊下設2個班)以及一個支援火力連(包含兩個重機槍小隊,每小隊3挺重機槍,此外還有兩個81mm迫擊炮小隊,每小隊3門迫擊炮)。
稍後墨索里尼招募了41個機動團作為義大利陸軍師的第三個團,以內根據先前的作戰經驗來看,義大利陸軍的二二制無論從人力還是從重裝備的角度來說都太小了。由於這些機動團缺乏訓練、裝備,並且不滿員,因此他們的傷亡非常巨大。但無論如何,在任何一個義大利軍戰鬥的地方,都能看到MVSN的身影。

軍銜

在1935年,黑衫軍的領袖墨索里尼開始自稱榮譽第一下士(Primo Caporale Onorario)。(同樣地,1935年希特勒也自稱榮譽下士(Caporale Onorario)。除此之外的其他軍銜非常接近於古羅馬時代的軍銜:
將軍:
上將(Comandante Generale,總司令)
一級中將(Luogotenente Generale Capo di S.M. ,總參謀長)
中將(Luogotenente Generale)
準將(Console Generale)
軍官:
上校(Console Comandante,軍團(legion)的指揮官)
中校(Primo Seniore)
少校(Seniore,分隊(Cohort)的指揮官)
上尉(Centurione,百人隊(Centuria)的指揮官
中尉(Capomanipolo)
少尉(Sottocapomanipolo)
準尉(Aspirante Sottocapomanipolo)
軍士及士兵:
二級準尉(Primo Aiutante)
三級準尉(Aiutante Capo)
四級準尉(Aiutante)
上士(Primo Capo Squadra)
中士(Capo Squadra,班長)
下士(Vicecapo Squadra,副班長)
上等兵(Camicia Nera Scelta)
列兵(Camicia Nera)
作戰中的GNR士兵(中間者)和義大利籍黨衛軍士兵(SS29)作戰中的GNR士兵(中間者)和義大利籍黨衛軍士兵(SS29)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