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性白內障



青光眼性白內障(glaucomatous cataract)又稱青光眼性晶狀體混濁斑、青光眼斑(cataracta cisseminata glaucomatosa acute,glaukomflecken)。指由於眼壓突然升高所致的晶狀體前囊下或核性混濁。如急性青光眼發作後可在瞳孔區晶狀體前囊下遺留呈橢圓形或不規則形灰白色的混濁斑,即青光眼斑;晚期或絕對期青光眼可逐漸出現帶有綠色反光的核性白內障。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

病因

青光眼引起的白內障多由晶狀體前皮質和核開始,逐漸使晶狀體全混濁。以後水分吸收,囊膜增厚,晶狀體囊膜皺縮,並有鈣化等變化。
青光眼手術是否會促進白內障形成,尚有爭議,有人認為,因青光眼手術突然降低眼壓或由於營養障礙,可在術後促使白內障的發生。

臨床表現

1. 急性青光眼
嚴重的急性閉角型青光眼可以引起晶狀體改變,在瞳孔區晶狀體前囊下可見半透明瓷白色或乳白色混濁斑點。前囊下邊界清楚的灰色斑點呈啞鈴狀或不規則圓形,狀如散落在地的石灰漿,稱為青光眼斑。斑點為壞死的晶狀體上皮。典型的青光眼斑是長圓形或點狀混濁,位於晶狀體纖維末端。病變較輕者,只出現少數散在小點,呈不規則的排列。
原發性急性閉角型青光眼合併白內障可有眼壓升高,球結膜混合性充血,角膜水腫,前房極淺,瞳孔散大。房角鏡檢查可發現不同程度的房角關閉。如病程時間長,眼壓高,可發生永久性的房角粘連。
2.絕對期青光眼
因眼壓高,眼內組織廣泛變性並營養障礙,致使晶狀體核發生混濁,發展緩慢。

檢查

1.直接焦點照明法
用裂隙燈光直接照射,看晶體有無混濁及脫位。
2.虹膜投影法
以較窄的裂隙光帶呈45度自瞳孔緣斜行投射至晶體,如晶體混濁位於核心部,在混濁區與瞳孔緣之間有一新月狀陰影,混濁越重陰影越窄。如晶體全部混濁則新月狀陰影完全消失。
3.檢眼鏡徹照法
將檢眼鏡光線投入瞳孔區內,正常時可見均勻紅色反光,如晶體或屈光間質混濁,則可見紅色反光中有黑點或黑塊,檢查時可令患者轉動眼球,看黑影移動與否,以了解混濁所在部位。

診斷

根據眼部全面檢查、眼病史,以及晶狀體混濁的兩個特徵:其一早期混濁有彩色反光。其二混濁與周圍皮層界限不清楚,可做出明確診斷。

治療

青光眼和白內障並存時,治療很棘手,除藥物治療外,多以手術為主,手術的方法很多,有以下幾種選擇:
1.急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合併白內障,可以適當放寬手術指征,早些實施白內障手術,部分青光眼病人可以通過白內障手術得以解決。青光眼若不及時治療,視野可以全部喪失乃至失明,其危害比白內障嚴重得多。
2.單行青光眼手術可能加重白內障,術後可以再做白內障手術。
3.需要同時做青光眼和白內障手術的患者,可以實施青光眼白內障聯合手術。提倡將這兩種眼病一起治療,特別是對於前房較淺、眼壓升高的白內障患者,建議及早手術摘除白內障,有助於加深前房深度至安全範圍,以解後顧之憂。聯合手術可以解決多種因白內障導致青光眼的致病因素,使術後的併發症和復發率明顯減少和降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