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靈的文學與佛教
- 作者:老舍
- 頁數:317 頁
- 類別:文學理論
- 著作權方:公共著作權
- ISSN:1003-0263
《靈的文學與佛教》是1985年被創作的文學理論類書籍,它的作者是老舍。內容簡介在西洋文學裡,有一個很使大家注意的人――但丁,他是中古時代義大利的一個偉大的文學家。我們知道:研究中國文學的就得念屈原的《離騷》,研究英國文學...
《佛教文學概論》一書,作者吳正榮,出版時間2010年3月。《佛教文學概論》是佛教文學領域裡第一部自成體例、理論構架完備的學術專著。首次明確地將佛教文學定性為生命文學。全書皆圍繞這一論點深入展開論證。內容簡介 《佛教文學概論》始終...
《佛教與中國古典文藝美學》是2008年嶽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蔣述卓。內容簡介 蔣述卓同志的這本《佛教與中國古典文藝美學》,是佛教與文藝美學研究的聯姻,在文藝觀念、理論的層次上系統論述了佛教對中國文藝的影響。這是個嶄新的研究...
陳國學的《紅樓夢》的宗教書寫是非常複雜的,它承繼了多種與宗教密切相關的文學傳統,構成其超現實世界描寫。《紅樓夢的多重意蘊與佛道教關係探析》探討了石頭入世——回歸的循環框架(又稱為“僧道框架”)、神瑛侍者與絳珠仙子的三世...
佛家禪語主要指從佛門中傳出的精華語句,話語平朴,含意深遠,對人生思想等方面有著精神食糧的作用。由於禪語的文雅和雋永,常在文學藝術作品中得到套用。佛是無量諸佛的通義,是廣義的。佛是一個理智、情感和能力都同時達到最圓滿境地的...
第三節佛經文學與宣佛小說創作 第三章 變化與感應:佛經文學與六朝小說神通類母題 第一節兩種神通觀的碰撞交融 一 中土固有之神通觀 二 從平實到神通:佛教神通觀的演變 第二節支解復形母題 一 佛經文學中的支解復形故事 二 六朝...
來自印度的佛教是一種想像奇幻、充滿詩意的宗教,它善於把抽象、枯燥的說教寓於生動、形象的故事之中,使不少佛經成了一篇篇優美的文學作品,其中最富有民間文學特色的就是其中的佛傳故事、本生故事、譬喻故事和因緣故事(靈應故事)。這...
名之為阿波陀那(Avada^na)的譬喻文學,系由印度通俗文學中尋求主題,再穿插佛教教理,以教化民眾為目的之佛教文學。其梵文寫本之數量僅次於秘密部,內容亦極重要;譬喻百集(Avada^nas/ataka,漢譯撰集百緣經)、天譬喻(Divya^vada...
人民文學出版社於1958年曾據清華大學講義本校訂排印。謝靈運信奉佛教,曾潤飾《大般涅槃經》,撰寫《十四音訓敘》以註解《大般涅槃經·文字品》。有《辨宗論》為其闡釋頓悟的哲學名篇。謝靈運還於元嘉間奉詔撰《晉書》,但未成。出版...
作為中美文學交流史上的集大成者,斯奈德與艾倫·金斯伯格於1984年隨同美國作家團訪問中國,了卻了他多年來想親睹親臨“寒山寺”的夙願,實現了他與寒山的跨時空對話,也推進了東西詩學的互動。斯奈德動態吸收轉化了中國佛教禪宗及儒道思想...
從某種意義上說,“文字禪”是佛教中國化、世俗化、儒學化和文學化的必然歸宿,對於宗教學、哲學、文獻學、語言學和文學研究都有重要意義。可以想像,如果沒有宋代禪僧和居士們對“文字”的肯定和理解,中國禪宗研究將不可避免地留下...
早在漢代,梵淨山就已載於史籍,此後一直是武陵地區各少數民族朝拜的神山、靈山。宋代,佛教開始傳入此山,至明初,梵淨佛教業已興盛,正式得名為“梵淨山”,俗稱“大佛山”。梵淨山的靈性、梵淨山的人、梵淨山的佛教、梵淨山的美景是...
《緣起 : 佛教譬喻文學的流變》是由2020年中西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范晶晶。內容簡介 《緣起——佛教譬喻文學的流變》以佛教譬喻文學為研究對象,作者在掌握十二分教中譬喻的興起與研究史的基礎上,通過對印歐語言中的各種譬喻類文獻及...
林清玄散文最大的特點是把自己的宗教體會和文學相融合,他結合自己的生活用優美的語言談論佛教精神,繼承了中國傳統文人和佛教的親密關係,創造了一種獨特的佛教美學。(中國台灣作家張曉風評)(林清玄)文如流水,語似冬陽。(國際佛光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