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里·斯奈德詩歌歷程中的佛學思想研究

加里·斯奈德詩歌歷程中的佛學思想研究

《加里·斯奈德詩歌歷程中的佛學思想研究》是霍紅宇創作的文學研究著作,首次出版於2013年6月。

該書綜述了加里·斯奈德的詩歌歷程,總結了其詩歌文本中所體現出的佛學思想的發展軌跡,指出斯奈德佛學思想的積極因素對當代東西方社會的生態危機、文化危機等社會問題的文化治癒功能,並指出斯奈德多元文化的詩歌歷程對當代世界東西方文化的互補互通有著深遠示範意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加里·斯奈德詩歌歷程中的佛學思想研究
  • 作者:霍紅宇
  • 首版時間:2013年6月
  • 字數:168千字
  • 類別:文學研究著作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共分五章,第一章為“導論”,介紹背景,回顧文獻,導覽全文。主體部分為第二、三、四章,分別深入探討了斯奈德的佛學思想從基石之作《砌石和寒山詩》中的佛學啟蒙,到界標之作《龜島》中的佛學生態觀,進而到豐碑之作《山水無盡》中的佛學認識論的發展軌跡。第五章為“結論”,梳理思路,歸納脈絡,總結全文。

作品目錄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 Overview on Snyder
1.2 Literature Review
1.3 Structure Preview
Chapter 2 Cornerstone: Buddhist Enlightenment in Riprap and Cold Mountain Poems
2.1 Snyder's Buddhist Pilgrimage to Asia
2.1.1 Snyder's Asia Dream
2.1.2 Buddhism Boom in America
2.1.3 Snyder's Buddhist Practice in Japan
2.2 Snyder's Interplay with Han Shah
2.2.1 Similarities between Snyder and Han Shah
2.2.2 Snyder's Translation of Cold Mountain Poems
2.3 Snyder's Buddhist Enlightenment in Riprap Poems
2.3.1 Buddhist Theory of Dependent Origination
2.3.2 Buddhist Concept of Interpenetration in Riprap
Chapter 3 Milestone: Buddhist Ecology in Turtle Island
3.1 Snyder's Repatriation to America
3.2 Snyder's Perception of Ecological Crisis on "Turtle Island"
3.2.1 Ecological Crisis on Turtle Island
3.2.2 Ecological Crisis as Cultural Crisis
3.3 Snyder's Buddhist Ecological Vision in Turtle Island
3.3.1 Holistic Bioregional Vision
3.3.2 Buddha Nature in Indra's Net of Interrelatedness
Chapter 4 Capstone: Buddhist Epistemology in Mountains and Rivers Without End
4.1 Snyder's Journey in Mountains and Rivers Without End
4.2 Snyder's Dharma Gate of Non-Duality in Mountains and Rivers Without End
4.2.1 Mountain and Water
4.2.2 Visual Painting and Verbal Poem
4.3 Snyder's Buddhist Epistemological Vision in Mountains and Rivers Without End
4.3.1 Buddhist Concept of Impermanence
4.3.2 Buddhist Concept of Emptiness
Chapter 5 Conclusion
Notes
Bibliography
Aeknowledgements

創作背景

加里·斯奈德是美國當代詩人、佛學推廣人、深層生態代言人和踐行者,他早年在加利福尼亞大學攻讀東方語言文學,其間他翻譯的中國唐代詩僧寒山的詩歌在美國反響強烈,影響深遠,被評論家菲克勒稱為“意義重大的文學譯作”。作為中美文學交流史上的集大成者,斯奈德與艾倫·金斯伯格於1984年隨同美國作家團訪問中國,了卻了他多年來想親睹親臨“寒山寺”的夙願,實現了他與寒山的跨時空對話,也推進了東西詩學的互動。斯奈德動態吸收轉化了中國佛教禪宗及儒道思想,通過翻譯寒山禪詩深入了解中國古典詩畫傳統,加之他對人類學,印第安土著文化以及生態環境的濃厚興趣和高度關注,逐漸形成其獨特的詩學觀。基於此,《加里·斯奈德詩歌歷程中的佛學思想研究》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

作品思想

該書綜述了斯奈德的詩歌歷程,總結了其詩歌文本中所體現出的佛學思想的發展軌跡。在其基石之作《砌石和寒山詩》、界標之作《龜島》及豐碑之作《山水無盡》中,斯奈德佛學思想的發展軌跡由淺而深,從世上諸事“相依互存”的“緣起論”和天下萬物“相貫相融相即”的“圓融觀”為特點的佛法啟蒙,到以“萬物有靈”的“佛性論”和“彼此相生”的“因陀羅網觀”為核心的佛學生態觀,進而到以世間諸行“相續自新”的“無常有論”和人間眾生“遇緣即起”的“自性空觀”為特點的佛學認識論。回顧斯奈德近六十載的詩歌歷程,其佛學思想的發展一脈相承,日臻成熟。他對詩學、佛學以及生態學等領域多層面的貢獻可從他作為跨文化詩人,佛教推廣者,文化治療者等多重身份來逐一歷數。
首先,作為跨文化詩人,斯奈德在引領人們回歸自然的同時也使詩歌擺脫了學理的桎梏,將詩歌的璞然之美還給了生活,正所謂“詩即生活”。其次,作為佛學推廣者,伴隨著其詩歌歷程由古而今,由東而西,斯奈德使古老的東方佛學智慧在當代西方煥發出新興光芒。而且,斯奈德在生態屬地習禪參佛的日常實踐淡化了經院佛學的玄奧神秘,突顯了佛學近人入心的生態建構意義。最後,作為文化治療者,斯奈德兼具詩學情懷與佛學感悟,他將漫漫六十載的詩歌歷程中累積的文化能量投放到當代美國人的心態建構、生態建構和文化建構之中,以期緩釋並解決全美甚或全球範圍內由過度工業文明而引發的種種生態危機和社會頑疾。
總之,斯奈德的詩學瑰寶既繁榮了美國的生態文學,又拓展了東西文化交流的維度,也揭示了東西文化的互補模式。斯奈德佛學思想的正能量對當代東西方社會的生態危機、文化危機等社會問題具有一定的文化治癒功能,其多元文化的詩歌歷程對東西文化的互補互通也產生了深遠的意義。因此,在全球多元文化共生的背景下,以斯奈德佛學思想為範例,從“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基點出發,達至東西方生態和諧共存的狀態,再延展到東西方文化和諧共生的形態,這顯然對系統研究東西文化互動影響的模式具有一定的推動意義和參考價值。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加里·斯奈德詩歌歷程中的佛學思想研究》
2013年6月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978-7-313-10000-9

作者簡介

霍紅宇,女,1972年9月生,博士,上海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第九屆校優秀青年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英美文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