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靈應廟
- 俗稱:大廟
- 始建於:唐聖歷三年
- 僅存:正殿
靈應廟:lingying Miao,別名:大廟,該廟建於元朝至元二0年,明朝嘉靖三十五年被毀,三十七年重建,清朝曾多次修建。解放後為慈湖中學學生宿舍,直至1968年因駐軍建造營房所拆除。寧波靈應廟 作者 : 不詳 寧波靈應廟 該廟位於慈城鎮東北0...
江南城隍廟廟會是一種中國民俗文化活動。在宣武門外橫街東門口外路北,建於元朝初年,稱為佑聖王靈應廟,前各種小吃攤、算命攤排成一條長龍。民俗 江南城隍廟在宣武門外橫街東門口外路北,建於元朝初年,稱為佑聖王靈應廟.明萬曆二年(...
社衙頭,即“長壽社”,為古之長壽、衙後、后街三鋪社公的廟宇,原名“靈應廟”,俗稱“社衙頭”,創建於五代唐長興元年(公元930年),比興化古城早五十餘年。二十世紀50~90年代曾作糧店營業之用,今已恢復為宗教活動場所。簡介 ...
黃陵廟,古稱黃牛廟、黃牛祠,又稱黃牛靈應廟,位於湖北省宜昌市三峽水文遺址文化園內,始建於漢,唐宜宗大中九年(855年),黃陵廟進行復修擴建,建築面積4800平方米。黃陵廟現保存禹王殿、武侯祠及山門。禹王殿為重檐歇山式建築,...
都城隍廟後殿(寢祠)〔Rear Hall of the Temple to the City God(Sleeping Hall)〕,原稱佑聖王靈應廟,位於北京市西城區成方街33號,元至元四年(1267年)在金朝古剎原址改建佑聖王靈應廟,元天曆二年(1329年)改稱都城隍廟...
莆田城內縣巷有座長壽社,也稱靈應廟。別看它偏處街巷一隅,如今的荔城區鎮海街道長壽社區名稱即源於此。基本信息 長壽社區隸屬於荔城區鎮海街道,據說,宋代有陳宣,活至百歲,明朝皇帝追封“長壽聖王”,後人尊為一社之主,故得名。
江南城隍廟在宣武門外南橫街東口外路北,建於元朝初年,稱為佑聖王靈應廟。城隍作為中國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於地方民眾的名臣英雄充當,是中國民間和道教信奉守護城池之神。明萬曆二年(1574年)加封大都城隍...
始建於元至元四年(1267),名佑聖王靈應廟。明永樂年間重修,改名大威靈祠。以後又多次重修、重建。廟坐北朝南。都城隍廟大殿位於北京市西城區成方街33號。為北京市重點保護文物。城隍是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多由有功於地方...
閩山廟位於福建省福州市。在閩山巷,祀宋景祐元年進士卓祐之。詳《人物》廟即其宅,神累著異。端平二年,詔封廟為“靈應廟”,神為廣利侯,俗稱神為“應公大夫”。史料記載 《八閩通志》:“閩山威顯侯廟在文儒坊,神姓卓...
景點:在山之南坡,山門主入口、祗園寺、靈應廟、鳳凰潭、等。東林山南本身即為現佛教文化的聚集處,留存著許多佛教聖地。1、山門主入口: 東林山風景區現狀無明顯主要入口,風景區主入口設計強調標誌性,同時滿足大量遊人的聚集 與...
歿後,並祀於惠北十都(今屬泉港區南埔鎮先鋒一帶)靈應廟。此後近千年的封建時代,儘管薦福院演變為離相院、二相院、離相寺,此處始終長期兼作書院,化育一方文教。從離相院書院走出的周圍鄉里諸姓英才俊彥、登科入仕者輩出不窮...
在重慶綦江的山區里,早年人們還發現了男根石雕和刻在山壁上、河邊礁石上的男根圖,目前男根圖保存完好的就有200多根,當地還有一座宋代修建的靈應廟,廟宇前立有兩根3、5米高的男根,堪稱世界第一長男根。也就是在綦江的橫山鎮...
在重慶綦江的山區里,早年人們還發現了男根石雕和刻在山壁上、河邊礁石上的男根圖,目前男根圖保存完好的就有200多根,當地還有一座宋代修建的靈應廟,廟宇前立有兩根3、5米高的男根,堪稱世界第一長男根。也就是在綦江的橫山鎮...
北京都城隍廟始建於公元1270(元代至元七年),因大都城即成,宜有明神之主,請立城隍神廟,故而選都之坤方一隅,命少府督工建城隍廟,其名為佑聖王靈應廟。明永樂年間重建。公元1430年六月(宜德五年),命行在工部修北京城隍祠。
〈四明靈應廟記〉,梅麓所作。尤工樂府,惜不多見。潘漁莊希白字懷古,永嘉人。寶佑中登第,幹辦臨安府節制司公事,工長短句。其九日大有一解雲︰「戲馬台前,採花籬下,問歲華、還是重九。恰歸來,南山翠色依舊。簾櫳昨夜聽風雨...
31.鳳凰山廟碑刻石 32.分水招待所碑群 33.東溪村錢祠石礎 34.百歲坊鳳凰石刻 35.桐廬岩橋村石刻 第三章 湮碑追記 第一節 敕賜碑 1.龍門寺碑 2.靈應廟碑 3.八行八刑碑 4.白鹿教條碑 5.臥碑 6.儒學箴碑 第二...
欒保群編著的中國神怪大辭典中記錄的人物 南宋·吳自牧《夢粱錄》卷一四“土俗祠”條記南宋時杭州有靈應廟,其神為楊都督,與蘇將軍並為崇善王位下之神將。又云:有七娘子廟。舊傳為崇善王之妹。《夢粱錄》卷一九“社會”條: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