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意畫是由中國當代人田炳信創作的系列字畫、鋼筆畫,其靈感源於中國的遠古典籍《山海經》、甲骨文和先民的陰山岩畫。根據他對中國遠古典籍的常年研究和心得,以一個現代人的靈性,從精神上追根溯源,以繪畫的形式探索中國人的心靈家園。因其畫風充滿精靈古怪的意象,故稱其為靈意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靈意畫
- 外文名:soul-image painting
- 創作者:田炳信
基本介紹,作者簡介,創作背景,作品賞析,
基本介紹
何為靈意?此處的靈,是指存在於生命體內或出入於生命體並與生命體有暫時或長遠的依存關係的智慧意識,即我們通常所說的靈魂。它在宇宙時空中屬於陰性能量體,可以藉助於某一介質而駐世,如人、動物、植物、非生物等;也可以獨立存在,如鬼、遊魂、精靈等。此處的意,不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意識,而是能夠傳達、複製超強的思維、記憶的信息載體,我們稱其為神。它是陽之精氣的集結,是獨立於宇宙時空或借存於某個實體的陽性能量體。
作者簡介
田炳信,法學博士,詩人、作家。現任港澳傳媒集團董事長、港澳日報社長,兼任中國生態道德促進會副會長、廣東省國際關係促進協會副會長、廣東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山大學嶺南學院兼職教授、暨南大學文學院客座教授。
1982年內蒙古大學漢語言文學系畢業後即進入新華通訊社工作,先後擔任過新華社內蒙古分社農村牧業採訪室記者、新華社內蒙古分社政治採訪室主任、新華社《經濟參考報》副總經理、新華社廣東分社政治文教採訪室主任、新華社廣州記者站站長、廣東省信託房產開發公司總經理、《法制日報》社長助理、香港《文匯報》社長助理、香港《成報》社長等職。曾先後出版《現代熱點採訪錄》、《神秘的內蒙古》、《中國第一證件——中國戶籍制度調查手稿》、《變色》、《美國為什麼妖魔化中國》、《鄧小平最後一次南行》、《歷史不止一隻耳朵》、《遛腦》、《我說你聽——田炳信深度訪談錄》、《狄野蠻聲》、《田炳信詩集》等著作。2005年,《中國第一證件——中國戶籍制度調查手稿》入選國家圖書館“文津圖書獎”推薦圖書獎。
創作背景
田炳信先生作畫,先用毛筆蘸墨畫,再以鋼筆線條畫,引來坊間騷客或驚奇、或訝異、或錯愕、或狐疑、或讚許、或羨慕、或膜拜、或深思的目光、言詞、品評,可謂應有盡有。可他落筆作畫到底生出了些什麼?他不解讀,大家雲裡霧裡;他一解讀,仍舊一頭霧水。有人把他的字畫、他的畫字,與畢卡索的理性、抽象、立體畫相比照;與反映先民生活、拜祭等場景的陰山岩畫相參究;與巫師、神漢、修行者在通靈狀態下的塗鴉(所謂的靈異畫)相歸類。其實,田炳信之作是他在靈性感通和神識交匯狀態下的自然呈現,在與他交感之後,其呈現的畫作,被稱其為靈意畫。
起初,田炳信只是遛腦,玩玩文字遊戲,可玩著玩著就真的進入了文字本體的迷宮。在亘古幽深的迷宮裡,他的靈性意識感通、接收到先民們的畫字,其實是人與宇宙、自然之間相互交流、感應的主體形態和過程的記錄。
讀田炳信之詩作,幾乎篇篇會有讓你哭笑不得、尷尬不已、知不道、識不得的生字,會有出自中國第一部詞典兼百科全書——《爾雅》卻被打入冷宮兩千多年而不見天日的生字、僻字,但他卻從未按“詁言訓,親宮器樂,天,地丘山水,草木,蟲魚鳥獸畜”的編排順序對這些生僻字加以冗長、累牘地釋義,而是將其有秩序、有規律地鑲嵌在詩意盎然、韻味無窮的諸多詩歌之中。信手拈來幾首,如《煥靈光》、《七淼魚》、《紫星冪》、《燚金鑾》、《簋卿卿》、《青白霧》、《窮蟬鳴》、《落蝶靜》、《鳴蛙子》、《荻萌萌》、《凹凹嬌》,《大河嘂》、《馬塔》、《奣》、《朙》、《駥駥踏青》等,皆為田炳信以靈性意識和神性意識,與宇宙時空中的各種動物、植物、非生物,在其生長、運動、交流等信息進行對接的體現,抑或是對《山海經》中各種意象的生動描繪。在此我們姑且稱其為靈意詩,而他的靈意詩是不經大腦思考的。
燕雀雁鷲、鵬雕凰鳳,嘰喳於枝頭樹梢,橫飛於雲天太空;
蛇蛙鼠兔、狐狼虎豹,游竄於石縫草間,狂奔于山脊原野;
魚蝦鰍鱔、蚝螺鮑龜,酣睡於沉沙積泥,浮戲於緩流急湍。
風吹霧散林木嘯,
雨打霞蔚草蒲油。
群山疊嶂,岱為星點;
眾海通連,澫作塘池。
巫敲鑼,妖擂鼓;
吹拉彈唱,歌舞歡嬉;
靈神共樂,山海和諧。
蛇蛙鼠兔、狐狼虎豹,游竄於石縫草間,狂奔于山脊原野;
魚蝦鰍鱔、蚝螺鮑龜,酣睡於沉沙積泥,浮戲於緩流急湍。
風吹霧散林木嘯,
雨打霞蔚草蒲油。
群山疊嶂,岱為星點;
眾海通連,澫作塘池。
巫敲鑼,妖擂鼓;
吹拉彈唱,歌舞歡嬉;
靈神共樂,山海和諧。
《山海經》是一本反映巫妖時代的地理通冊和那個時代的志書,它以山、海、大荒為三才,揭示陰、陽、庸的諧和;以南、西、北、東、中表五行配位;以外南、西、北、東表四隅,內南、西、北、東表四正,展現先天八卦之正位。它以平鋪紀實的手法,呈現巫、妖在千奇百怪、廣闊無際的山海中的生活形態。
然而,田炳信的畫與詩略有區別。他憑藉多年積澱的生活經驗和工作經歷,淵博的學識,以及對文字語言和概念的與時精進,在描繪靈性感通和神識交匯的場景時,遣詞精準,運句典雅,通篇樸實。他的詩篇雖本自天然成,但為了養眼,為了朗朗上口,還是免不了再加工、修飾和潤色。田炳信的畫作則是另一番境況,因他沒有受過系統的繪畫訓練,雖說僅憑個人的素養也能透過那深邃、毒辣的眼睛讀懂、讀通大師的畫作、古人的極品,但要親自用筆塗鴉,手拙本是理所當然之事。然而,他就是“逆天”,還真就拿起筆,管它是毛筆、鋼筆抑或原子筆,只要能落下印跡,皆可旁若無人地隨手為畫,猶如上帝抓住了他的手,任其在紙上靈性撒野,肆意揮灑,噴流不息。他的畫作如詩篇,不需要意識的支配,只是借筆跡呈現靈性感通和神識交匯的意象。它是原生態的,是遠古的靈性藉助田炳信之手在現代的呈現,也就是我們所幸能看見的靈意畫。
作品賞析
田炳信的繪畫作品既不是水墨畫,更不是西洋畫。但是,這些繪畫作品有靈性,有意思,很中國。這些繪畫作品妙筆天賦,線條流暢,揮灑自如,點、線、面組織神奇,黒白對比強烈,空靈、古拙、神秘、抽象、超現實,在繪畫史上無法歸類。
靈意畫作為繪畫藝術
仔細品讀這些繪畫便不難發現,田炳信這些作品首先是繪畫,大多數作品取材於甲骨文,山海經等神話、傳說。山海經里的神鳥,滅絕的古代怪獸,線條非常流暢,但是稀奇古怪。
這些作品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神秘、古拙、抽象、明快、空靈,當然還有怪誕的成份,而且意味無窮。可以看出,這些作品受陰山岩畫等史前時期的岩畫影響較大。
作為最古老的藝術形式之一的岩畫,正是以其神秘、古拙、抽象、明快和意味無窮,而令人感到妙不可言。由於先民的真摯、純情和物我兩忘,而使他們的作品化入了一種空靈的境界,岩畫是先民們為生存而被激發出來的全部情感的傾注,是他們的生命藝術形式——原始岩畫藝術符號,其魅力也正在這裡。
特別是陰山岩畫中生殖崇拜主題,在內容上豐富多彩,表現為誇張與寫實的女陰、男根崇拜,其藝術風格主要表現為稚拙與成熟的動物生殖崇拜,神秘與直白的男女交媾圖形以及強烈與詼諧的舞蹈紋飾。
秦漢王朝是中國早期建立的中央集權制大國,疆域遼闊,國勢強盛,絲綢之路溝通著中外藝術交流,繪畫藝術空前發展與繁榮。尤其是漢代盛行厚葬之風,其墓室壁畫、畫像磚、畫像石,以及隨葬帛畫,生動塑造了現實、歷史、神話人物形象,具有動態性、情節性,在反映現實生活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其畫風往往氣魄宏大,筆勢流動,既有粗獷豪放,又有細密瑰麗,內容豐富博雜,形式多姿多彩。
田炳信的這些繪畫作品,完全契合了古代中國岩畫與繪畫的這些風格特徵,這讓他的繪畫創作與所有現當代畫家保持了一種時間與空間上的距離,同時,也讓他成為當代一位特立獨行、極具鮮明個性的畫家。
靈意畫不僅是繪畫,而是亦書亦畫
亦書亦畫,是田炳信繪畫作品的一個非常顯著的特徵之一。作為中國傳統繪畫的基本元素,筆和墨是少不了的。雖然他的繪畫只有筆即“線條”,而沒有水墨,但這絲毫不妨礙這些繪畫作品的中國畫屬性。
這種只有用筆沒有水墨的繪畫,也許正是中國畫的本來面目。在遙遠的史前時期,在人類還處在茹毛飲血、牙牙學語階段,先人們不是創造出了以陰山岩畫為代表的粗獷、古樸、自然的繪畫作品,而且一直流傳至今嗎?!
中國古人講,書畫同源,這個理論相信無人置疑。實際上從甲骨文、陰山岩畫的研究成果看,每一幅畫,其實都是一幅字。田炳信通過對山海經、甲骨文、陰山岩畫的研究,創造出了屬於他自己的繪畫,雖然現在他使用的繪畫工具是鋼筆,但是以後完全可能使用鉛筆、毛筆來畫。實際上,使用什麼工具、材料來畫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們是否傳達了人類的思想和情感,是否能夠反映人類的靈性、思維、感知,能否讓人類重溫遠古時代的生存狀態、生產和生活方式,能否喚醒人類“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
從這個角度來說,他的繪畫,既是繪畫中的書法,也是書法中的繪畫。也許,他從甲骨文、山海經裡面看見了畫,從而創作出了獨樹一幟、獨一無二的繪畫作品,而我們則從他的一幅幅繪畫裡面,看見了中國古老的象形文字的最初面貌。
靈意畫的符號性特徵
田炳信的繪畫,符號性強,線條流暢,點、線、面的處理很到位,很有空間感。不難看出,大多是急就之作,屬於信手塗鴉。這些繪畫可以視為他的閱讀筆記,準確地說,是他閱讀過後的“速寫”。
當然,他有一顆精靈古怪的腦袋,有著超乎常人的記憶力和想像力。能夠畫出如此粗獷古樸,如此神秘怪誕,如此抽象明快,又如此空靈自然、意味無窮的繪畫,不是俏皮的頑童,就是閱歷老到的丹青高手。
想像力,是藝術的翅膀,也是田炳信繪畫的一個可貴之處。缺乏想像力的藝術家,不是一個好藝術家,至少不能算是一個優秀的藝術家。田炳信無疑具有驚人的想像力。沒有驚人的想像力,是很難想像能夠創作出如此神秘怪誕又如此可人純粹的繪畫作品的。
前面說過,田炳信的繪畫靈感可能來自古代岩畫,這又不得不說說岩畫。
大量的動物岩畫,表面看畫的是一隻虎、一匹馬或一隻羊,其真正涵義是什麼?我們並不能單憑直觀印象加以判定,因為他們要表現的並非動物本身,而是它的暗藏寓意,諸如圖騰崇拜、祈求牲畜興旺等等。動物形象只是表達理想的一種媒介,一個象徵性的符號,或出於敬畏、或出於祈求、或出於占有心理,使其在思想中成為實現願望的籌碼。四川珙縣僰人懸棺四周常畫有狗的形象,目的也不是畫狗本身,而是表示狗所代表的超自然的力量。
岩畫作為一種原始的藝術形式,大多是塗繪或鑿刻在岩石上的圖畫,最初是原始人因生產和生活的需要,而對自然界和現實社會的一種符號記錄和摹寫,很少有特定的含義。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生產活動的增加,原始人有了表達各種思維活動和心理意願的要求,於是便賦予岩畫某些象徵意義,這時的岩畫無疑表現出了較強的藝術性,具有了較高的審美價值。
那么,作為一種藝術符號的田炳信的繪畫,又表現了什麼象徵意義呢?
要認識田炳信的繪畫,不僅需要審視繪畫作品本身,也需要從創作這些繪畫的時代背景進行觀察,更需要對畫家本人進行一番考察和研究。
靈意畫的象徵意義
進入二十一世紀,中國社會正處在轉型時期。這個時期的一個特點,就是經濟加速發展,社會加速進步,物質文明發達,開始進入到一個後工業時代。現代化在帶給人類物質生活極大豐富與便捷的同時,也給人類帶來種種不安和煩惱,甚至是恐懼。環境危機,生態危機,食品安全危機,使人們寢食難安,坐臥不寧。
正是在這個時代大背景下,一些有識之士開始思考,開始反思,探索減少經濟發展的自然環境成本,學習與自然和諧相處,並尋求一種科學安全的、可持續發展的生產、生活方式。
田炳信讀大學時,是中文系古漢語語言專業,法學博士,又長期從事新聞、出版職業,出道前一直求學、生活、工作在內蒙古。雖是一介書生,可卻是大塊吃肉、大碗喝酒長大的草原漢子,一條真正來自“北方的狼”。當然,這種“狼性”主要表現在他開闊的視野,敏捷的思維,博大的胸懷。
儘管內蒙古不是他的出生地,但卻是他真正的故鄉,更是他靈魂的棲息地。所以,工作以後,雖然他一路向南,先是北京,爾後廣州,再到香港,但是隨著歲月的增長,閱歷的豐富,對於故鄉的理解和依戀,對於故鄉的那份難以割捨的情感和情結,又讓他的腳步重新開始一路向北。但不管他的腳步行走多遠,內蒙古都被他視為真正意義上的故鄉。
關於他的繪畫,他說,畢卡索、米羅的作品非常質樸,就像小孩子初學畫畫一樣,一開始都非常幼稚,意境也不明確,歪歪斜斜,模模糊糊,朦朦朧朧,但是非常質樸,非常純真,有些作品儘管還只是步履蹣跚,牙牙學語,有一種說不明道不白的感覺,但就是這份質樸和純真,能夠挑動人們的神經,能夠打動人,感染人,讓人看了之後內心顫抖的原因吧。
田炳信的繪畫與史前岩畫有著非常相似的一面,看他的那些繪畫,的確給人一種宇宙洪荒,混沌初開,無邊無際,拙樸自然的感覺,但在表達心靈、情感、意象上,他的繪畫與史前岩畫又有著根本的區別。這種區別主要表現在,他生活在二十一世紀,他的繪畫發生在當代,關注的自然也是“當下”。因此,他的繪畫毫無疑問有著鮮明的時代性,毫無疑問屬於當代的藝術。
那么,“當下”人類需要關注、值得關注的又是一些什麼樣的問題呢?其實就是人類生存發展的一些根本性問題,比如,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我們去往何方?人類能否回到從前,不是要回到茹毛飲血的時代,而是需要找回持中守正,順其自然,管控好人類的貪婪與欲望,學會與自然和諧共處,達到“天人合一”的一種理念與精神。正是基於人類現實生存發展狀況的一種深刻的思考和憂慮,他才以一個資深媒體人的敏銳視角和社會責任感,用繪畫的形式,呼喚人類返璞歸真,道法自然,回歸到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狀態。
這也許是田炳信探索、創作“靈意畫”的初衷,也是他的“靈意畫”全部意義和價值所在。
如果從這個角度上觀察,對田炳信繪畫藝術的時代精神與審美價值進行梳理、研究,就有了非常重要的文化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