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台遺址(西周靈台遺址)

靈台遺址(西周靈台遺址)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在陝西西安的西周豐鎬遺址,有一處體現西周建築藝術水平、具有周人宗教祭祀性質的靈台遺址,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和巨大的開發潛力。

中國古典小說《封神演義》中有這樣一個片斷:周文王姬昌在歷經千辛萬苦從羑里逃回西岐後,為紀念在朝歌蒙冤的伯邑考、商容、梅伯等忠烈之臣,特意建造了靈台來祭祀這些忠魂,並對抗建於朝歌用於享樂的露台,也為西岐祈福。其實,這座凝結著文王德政理念的靈台並不是小說作者的虛構,而是真實存在,只不過書中的靈台在西岐,而歷史上真實的靈台就位於西周豐京附近,灃河西畔的長安區靈沼鄉阿底村南一公里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靈台遺址
  • 出土地點:陝西西安
  • 所屬年代:西周
  • 地址:西安市長安區靈沼街道阿底村
文王造靈台,史書記載,重視發掘,

文王造靈台

公元前11世紀,活動於今寶雞岐山縣周原遺址附近(古稱岐下)的周部落日益強大,其首領姬昌“遵后稷、公劉之業,則古公、公季之法,篤仁、敬老、慈少、禮賢下者,日中不暇時以待士”(《史記·周本紀》),奠定了西周建國的基礎。在伐邘(今河南省沁陽縣西北二十里)的第二年,文王平定崇侯虎後,開始建造豐邑,並正式由岐下遷都於豐。在豐邑,除了修造城垣宮殿外,還建造了靈台、靈囿、靈沼等一系列集祭祀、狩獵、游賞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禮制建築群。在中國最古老的詩歌總集《詩經》的《大雅》中,有一首題為《靈台》的篇章,最始幾句為“經始靈台,經之營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表明周文王建造靈台是得到全體百姓擁護的偉業,百姓支持建台,於是齊心協力在很短時間內就完成了建設。而關於靈台等處的得名,《說文解子》釋“靈”字為“巫以玉事神”,言其與祭祀活動的緊密聯繫。五百年後的孟子則以不無讚嘆的口吻追憶道:“文王以民力為台為沼,而民歡樂之,謂其台曰靈台。”(《孟子·梁惠王上》)文王以仁德治國,建造靈台“觀祲象,察氛祥”即觀測天文現象,預示禍福吉凶。因此,靈台可視為中國最早的英雄紀念碑天文觀象台

史書記載

西周一代,靈台都是天子祭祀、朝聘諸侯之所,平王東遷後,秦盡據原西周故地。魯僖公十五年,秦獲晉侯,也將其關押在靈台,這說明至春秋時,秦國又增設了靈台的附屬建築,或是對其原有館舍進行了擴建。其後文獻中,對於有關靈台活動的記載越來越少,僅從歷史地理學的角度記敘其道里方位。至唐宋時,西周建築已湮沒無聞,“辟雍靈沼今無復處,惟靈台孤立,高二丈,周圍一百二十步也”(宋敏求《長安志》引李泰《括地誌》),至此,除了埋藏在地下的墓葬及房屋基址外,西周遺存僅存靈台殘跡,其餘的地表建築景觀完全毀滅。再加上隨著西安城市中心在三千年中的數次轉移,西周豐鎬遺址已經偏處於西北一角,其上也已經成為阡陌縱橫的農田,往昔面貌不存。因此,即使有人費力尋找,也難覓其蹤影。

重視發掘

時光荏苒,千年後的隋唐及再後的明清建築因基本保存完整而逐漸成為見證盛衰交替的珍貴歷史遺產和西安歷史風貌的體現。而西周遺址湮滅荒廢,使人頗有《黍離》之悲。其實,西周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開端與西安地域歷史文化精神的起點,更應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與深入發掘。周朝為後世中國政治史、文化史的貢獻,諸如周代禮制、敬天保民等社會政治倫理以及人際交往規範,都是在豐鎬醞釀實施並推廣到全國的。而今天,提煉升華其中的積極因素對我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偉大實踐有著特殊的借鑑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