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霹靂-5空空飛彈
- 前型/級:霹靂-4空空飛彈
- 次型/級:霹靂-6空空飛彈
- 定型時間:1986年9月
- 國家:中國
- 研製單位:中國航空工業部所屬第六一二所
- 最大速度: 2.2M
- 戰鬥部:高爆炸藥,重30kg
- 最大過載:20G(PL-5B) 30G(PL-5C)
- 飛彈類型:空空飛彈
發展沿革,建造沿革,服役歷程,技術特點,性能數據,系列型號,總體評價,
發展沿革
建造沿革
1966年,中國開始研製霹靂-5空空飛彈,最初計畫研製雷達及紅外製導兩個型號,後來雷達型的研製工作取消。分為半主動雷達制導型和被動紅外型,名稱和代號分別為霹靂-5甲(PL-5A)和霹靂-5乙(PL-5B),主要研製單位為航空工業部所屬第六一二所(現為洛陽光電技術發展中心)。霹靂-5甲於1966年4月開始研製首批樣彈,1971年7月開始首次載飛試驗,1972年9月進行空中模擬彈發射試驗,1981年4月研製第二批樣彈研製,同年8月開始進行空中靶試,直到1982年3月結束髮射試驗,1983年在航空工業型號調整中停止研製生產。
1966年4月,霹靂-5乙開始研製首批樣彈,1967年初開始首批地面和空中載飛試驗,隨後經過多批樣彈研製和各種地面和空中發射試驗,因受國內形勢影響直到1986年9月才通過國家定型委員會審查,獲準設計定型並投入批生產,進入中國空/海軍服役。該彈布局類似於美國AIM-9D飛彈,技術上相當於美國AIM-9飛彈的第二代。在霹靂-5乙的基礎上,又推出了霹靂-5C改型。
服役歷程
霹靂-5空空飛彈外貿型號,被出售至阿爾巴尼亞,孟加拉共和國,緬甸,埃及,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蘇丹,斯里蘭卡,坦尚尼亞和尚比亞。
技術特點
霹靂-5空空飛彈採用鴨式氣動外形布局,由制導控制組件、戰鬥部、紅外近炸引信或無線電近炸引信、固體火箭發動機、鴨式舵面和三角形彈翼組成。紅外導引頭採用壓縮空氣致冷,靈敏度高,具有抗背景輻射干擾的能力。戰鬥部採用高爆炸藥,有殺傷破片型和連續桿型,前者配用紅外近炸引信,後者配用無線電近炸引信。這兩種類型的戰鬥部及其近炸引信,可以互換使用。戰鬥部有效殺傷半徑10m。紅外近炸引信的抗干擾能力強,起爆可靠性高。該彈的最大脫靶量9m。
性能數據
彈體參數 | |
---|---|
彈長 | 3.128m (PL-5B, PL-5C) 2.893m (PL-5E) |
彈徑 | 0.190米 127毫米(PL-5E) |
翼展 | 0.657m (PL-5B, PL-5C) 0.617m (PL-5E) |
彈重 | 148kg (PL-5B, PL-5C), 83kg (PL-5E) |
引信 | 無線電引信或紅外光學引信 |
戰鬥部 | 高爆炸藥,重30kg657mm |
最大射程 | 10km(PL-5A) 16km(PL-5B) 16-18KM(PL-5E) |
最小射程 | 1300m (PL-5B\C)500m(PL-5E) |
最大速度 | M2.2,2695千米/小時 |
最大過載 | 30G 40G(PL-5E) |
使用高度 | 1000~18000m(PL-5A 500~21500m(PL-5B) 0-21千米(PL-5E) |
制導方式 | 半主動雷達(PL-5A) 被動紅外(PL-5B) |
動力裝置 | 固體火箭發動機 |
系列型號
在霹靂-5乙的基礎上,我國又推出了霹靂-5C改型。霹靂-5C外觀上近似乙型,但改用了雙三角舵面,這是區分上述兩個型號的要點。霹靂-5E是霹靂-5系列的最新改型,外觀酷似霹靂-5C。該彈採用了雷射近炸引信,因此沒有霹靂-2乙或C型上的引信環形視窗,而在更為接近舵面的位置有兩排尺寸較小的雷射引信視窗。
此外,PL-5E更可以看做一種全新的飛彈。是PL-5B/C改進型,是我國自行設計的具有"後半球、近距、格鬥"功能的第三代紅外型空空飛彈,性能優於美國現役的AIM-9L/M系列。它創造了兩個國際先進,一個國內首創,它使用的少煙推進劑解決了因飛彈發射煙霧而造成飛機發動機空中停車的關鍵問題。PL-5E - 型號總師:董秉印。1991年,開始研製。
總體評價
霹靂-5雖然性能較好,但也有自己的缺點,那就是重量較大,其重量達到120公斤,不但遠遠高於AIM-9L的90公斤,也高於R-73的105公斤,可以說是現役最重的近距空空飛彈,衍生的問題就是載機適應能力較差。我國在引進怪蛇-3之初進行載機測試時,就感覺殲-7重量偏輕,掛上飛彈後,重心後移,發射時衝擊力大,飛行員難以控制,因此當時批量生產的殲7II型飛機實際上難以掛載霹靂-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