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關鎮

霞關鎮

霞關鎮古稱鎮霞關。霞關鎮是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轄鎮,是浙江省最南端的濱海集鎮,距蒼南縣城37.5公里,東南瀕臨東海,與福建海域連線;北靠漁寮鄉;西與福鼎市沙埕港隔海相望。陸地總面積32.11平方千米(2017年)。經2000年行政村(居)區劃調整後,轄12個行政村,1個居民區,共6743戶,總人口17790人(2017年)。霞關港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景色秀麗、冬暖夏涼、氣候宜人,海岸迂迴曲折,島嶼港灣眾多,是不可多得的避風良港。基礎設施完善,霞關有豐富的物產資源以及豐富的旅遊資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霞關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
  • 面積:32.11平方千米(2017年)
  • 人口:17790人(2017年) 
  • 陸地總面積:34.5平方公里
人文歷史,自然地理,基礎設施,經濟產業,農業,漁業,工商貿易,物產資源,交通旅遊,社會事業,黨建工作,

人文歷史

霞關鎮古稱鎮霞關。明代初年,為防禦倭寇入侵,朱元璋曾派兵鎮守霞關,故冠之“鎮”字。清康熙年間,水兵駐紮於此,據傳,清晨時,水兵看到旭日東升,光照雲海,紅霞滿天,五彩繽紛,清澈的海水映得一片通紅,蔚為壯觀,故又美其名為“霞關”。
霞關鎮是革命老區之一,早在大革命時期,南坪等地就開展農民運動。抗戰初期,在南坪建立中共蒲門區委,領導抗日救國運動。1941年4月11日,在中共鼎平縣委的領導下,舉行了“霞關起義”,這一起義,在霞關革命老區歷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霞關鎮位置

自然地理

霞關漁港在1987年10月被國家農業部定為國家一級漁港,並且於1991年由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為浙江省對台貿易口岸,實行對台灣漁輪勞務合作,開展對台小額貿易。霞關港總面積32.11平方千米(2017年),分為內港、外港,漁港年貨物卸港量達6.5萬噸,有大小漁船900多艘。1997年10月以來,國家農業部批准了《霞關漁港總體規劃》,一期前期工程投入資金3049萬元。霞關漁港已成為浙江南部的重要漁港、浙南漁場和閩東漁場漁業管理生產的後方補給基地以及浙江省對台開放視窗,促進了旅遊和貿易的發展,繁榮了當地經濟。對台口岸的開闢,為霞關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和投資環境,進一步促進了蒼台交流交往的發展,對台經濟已成為該鎮發展經濟的又一個“亮點”。
霞關鎮

基礎設施

2003年,該鎮委託溫州市規劃設計院,對霞關集鎮總體規划進行修編,經過實地踏勘、測繪、材料收集、編制、討論,新一輪的霞關鎮城鎮總體規劃已經“出爐”,並在6月份通過了會審。還清理了歷年違法、違章建房問題、處罰補辦了42間居民住宅建設手續,徵收公建費累計11.2萬元。投入資金80多萬元加大城鎮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認真落實2003年人大會期間提出10件為民辦實事項目。在交通方面,全面啟動了南坪砂改油工程建設;全線貫通霞關集鎮濱海大道,實現濱海大道直通車,緩解了霞關集鎮交通擁擠的問題;規劃測繪了三星至興霞、南坪至柳壠、庫下、澄海至大壠、仙岩等四條機耕路,2004年初動工建設。在漁港設施方面,疏浚霞關港區港池,完成霞關國家一級漁港一期掃尾工程以及交通碼頭加固維修;加大資金投入,採用股份制運作方式,建北關布袋岙海塘,加強漁業養殖基地建設,切實為漁民轉產轉業提供條件。繼續做好澄海、南坪、新林、興霞扶貧小區規劃建設工作。開通三澳閉路電視,積極籌建仙岩、大壠衛星電視,架設小靈通接收台以及加強移動通訊信息示範鎮建設,不斷提高該鎮信息化水平。投入26萬元,架設供電線路,實現了村村通路燈;興建金沙小區供水設施。疏浚清理澆建港區三條涵洞,鋪設280米排污管道,遷建了垃圾場,新配置了中型垃圾車、垃圾箱;新建澄海、興霞、南坪、瑤洞水沖式公廁四座。投入36萬元資金,完成長沙、小曹學校的危房改造。
霞關鎮

經濟產業

農業

2003年糧食總產量達700噸,蘑菇130畝,各種蔬菜產量4700噸,同時利用山區資源優勢,揚長避短,發展山區水果林3000多畝,其中四季柚1000多畝,改造茶園100畝,飼養山羊700多頭,為山區經濟發展開闢有效的途徑。興修、加固了三十擔、菜籽安水庫等水利設施,增加庫容面積,提高了防禦自然災害能力,進一步完成澄海平原農田水利建設,修築田間機耕路800米,渠道500米,閘門5座,進一步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

漁業

漁業是霞關鎮的支柱產業。當地黨委、政府始終堅持“以漁興漁,以漁興港”的發展戰略,按照“主攻養殖、最佳化捕撈、深化加工、搞活流通”的工作方針,克服了漁業經濟發展的不利因素,保持了漁業經濟的穩步發展,每年捕撈業產量穩定在3萬噸左右,產值約1.2億元,占全鎮經濟總量85%。針對近海海洋資源的衰竭等不利因素,該鎮適時調整漁業經濟結構,大力發展近海養殖業,2002年新建投入深水網箱養殖6隻,發展傳統網箱畝,海帶、紫菜等淺海、灘涂養殖1500畝;在捕撈業方面,繼續抓好傳統毛蝦捕撈同時,注重發展燈光圍網等新興作業,為漁民轉產轉業提供條件;在加工方面,積極引進先進設備,新建蝦皮加工廠5座,為蝦皮加工提供了便利,增加了漁產品附加值;在流通方面,廣開銷售渠道,利用霞關鎮被命名為“浙江省蝦皮之鄉”的品牌,積極開拓國內市場。

工商貿易

2003年全鎮商品銷售服務額1400萬元,交通運輸業收入550多萬元。外資外貿工作,利用毛蝦、丁香的品牌,加大對漁產品進行精深加工力度,擴大出口對外創匯,2003年,鹽水蝦皮、乾皮、丁香出口達1500噸,創匯100萬美元,外貿收入在社會經濟總收入所占比重逐漸提高。

物產資源

霞關有豐富的物產資源。澄海平原地區土地肥沃,河網縱橫,適宜於發展糧食生產和油菜、蔬菜等經濟作物;廣大的丘陵山地,可以大面積開發四季柚、荔枝等水果業;森林資源有杉木、松木等用材林、薪炭林和經濟林。海域遼闊、海岸線長,有取之不盡的海洋資源,主要水產品有黃魚、墨魚、帶魚、鯧魚、石斑魚、梭子蟹、紫菜、青蟹等數十個品種,海洋捕撈業和海塗養殖業前景可觀。霞關地處浙江省東南沿海,屬於中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區,夏冬長、春秋短,四季分明,無嚴寒酷暑,氣候宜人,全年日照充足,溫暖濕潤。

交通旅遊

霞關依山傍水,旅遊資源豐富,港區內有多個島嶼、港灣、沙灘、岙口等特點,是開闢水上運動和特色旅遊項目和發展垂釣等海濱休閒漁區的絕佳選址;港區周圍多奇礁、怪峰、幽洞,是巧奪天工的天然海濱浴場和消夏度假的旅遊勝地。
霞關水陸交通方便,水霞公路貫穿鎮境8個行政村,並與104國道線連線,通往全國各地;除海島外,該鎮已實現村村通機耕路,各村機耕路與水霞線連線,構成四通八達的鎮內公路交通網路;海運南至福州、廣州,北至上海、南京等地,近途有沙埕、台山和南關客輪往返直達。

社會事業

全面推進教育體制改革和素質教育,改善農村辦學條件,十分注重教師隊伍建設,經過師生共同努力,2003年,該鎮中考50名學生上線,中考升學率為40%。全面推進霞關衛生院改革,積極創建南坪醫療服務社區,切實提高服務質量和醫療水平;做好初級衛生保健宣傳,提高衛生保健水平。文化、廣播事業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加強文化、廣播市場管理,取締非法經營活動,淨化文化市場。計生工作取得了較大成績,全鎮共放環139例,人流66例,引產5例,結紮39例,外出人員辦證2584本,辦證率達99%,驗證率達100%。加強民政工作領導,積極推進殯葬改革,加大青山白化治理工作力度,努力破除封建迷信;重視救災救濟工作,全年共發放救濟款3萬元,投入18萬元資金,擴建敬老院,在全縣率先實現農村五保對象的集中供養,提倡愛護孤寡老人,不斷擴大低保面,新增低保達286戶、715人,全年新增發放低保總額達20萬元,切實維護弱勢群體合法權益。做好徵兵工作,保質保量向國家輸送了6名兵源。

黨建工作

深化“民情系列”活動。把村級作“多方聯動”的基礎,建立完善村民情接待室,堅持每周二民情接待日制度,以及每季一次民情質詢會制度。每逢周二民情接待日,該鎮要求駐村幹部下村與村幹部一起“坐診”民情接待室,實行“全天候”,認真傾聽民眾意見,並做好詳細登記,對能解決的,當場及時予以解決,當場無法解決的,由駐村幹部及時提交鎮民情分析協調會研究解決;同時,邀請村民代表、老黨員等民眾參加,堅持每季召開一次民情質詢會制度,聽取民眾對村級財務、計生、民政救濟救災等各項工作的意見,並努力加以整改,努力實現小事不出村。切實解決村級單位無法解決民情問題,並要求駐村幹部堅持記好民情日記,發放民情聯繫卡,切實做好宣傳工作。
抓好農村基層幹部的學習教育。該鎮以鎮黨校為主要陣地,加強對黨員、幹部理論學習和教育工作。2003年共上黨課6次,18課時,電化教育12次,黨員教育率達99%,採取方式為集中和分片學習授課相結合。根據省、市、縣委統一布置,該鎮也適時開展主題教育。2003年7月1日,組織350多名黨員、幹部在南坪烈士紀念館開展“七一”紀念活動,33位新黨員在黨旗下莊嚴宣誓加入中國共產黨
在發展新黨員工作方面,該鎮按照中央提出“堅持標準,保證質量,改善結構,慎重發展”的十六字方針,2003年,發展新黨員25名,入黨積子47人,培養後備幹部65名,在發展25名黨員中,生產一線15人,占60%;35周歲以下占56%;婦女黨員3名。在發展新黨員過程中,嚴格履行入黨手續,通過考察,支部通過,組織談話,然後履行手續,經鎮委研究方可發展,做到積極慎重,保質保量。同時,健全黨費收繳制度,並切實加強黨費管理和使用。2003年,共收繳黨費1.8萬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