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山村(廣東省湛江市霞山區工農街道霞山村)

霞山村(廣東省湛江市霞山區工農街道霞山村)

廣東湛江霞山區霞山村是一個具有愛國主義精神和優良革命傳統的村莊,在十九世紀末,霞山村人民在抗擊法國侵略者的鬥爭中英勇不屈,鑄造光芒四射的民族精神。當年,在辛羅宮前,村民們高舉抗法義旗,誓死保家為國。解放戰爭時期,辛羅宮和黃氏宗祠是南路地區革命志士開展秘密工作的重要據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霞山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湛江市霞山區工農街道
  • 人口:7451
  • 氣候條件:熱帶雨林
概況,歷史沿革,名字由來,

概況

霞山村是湛江市霞山區工農街道管轄下的一條古老村莊。常住人口4256人,1050戶。村場位於霞山區城區中心部位,東至人民大道南,南靠港務局一區宿舍,西至解放西路,北臨市人大“大樓”,工農路把霞山村分割成東、西兩村。
霞山村有著優秀、渾厚的文化底蘊,在抗法鬥爭、抗日戰爭中,霞山村人民英勇不屈,鑄造光芒四射的民族精神。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霞山村無償貢獻出一萬多畝土地支援國家建設。改革開放以來,霞山村人民在開闢市場參與經貿中,搶占商機,艱苦創業,勇於創新,先後建成湛新市場、湛霞旅社、華聯大廈、湛霞加油站、湖光路紡織品市場、南站服裝批發市場B幢等經濟實體。村集體現有固定資產1.5億元,集體物業年收入400多萬元。
集體經濟的良性發展,直接惠及村民,村建立了完整的“村民生活補助基金”、“敬老基金”、“教育基金”等福利體系。村民年人均收入達10000元, 65﹪村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35﹪村民生活達到富裕。全村電話、電視入戶率達100﹪,電腦入戶率達65﹪,百戶村民平均擁有小轎車3 輛。
新一屆村“兩委”領導班子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積極開拓進取,與時俱進,依託優越的地理位置,改造湛新市場,興建江霞廣場,大力發展商貿業。村集體經濟迅速成長和崛起,已成為霞山區“城中村”經濟建設的一個典範。

歷史沿革

清末,霞山僅是個小漁站。海邊只有一個海頭小港,供民船停靠。漁民趕潮在此兜售水產魚貨,鄰近鄉民小販則挑來柴米等日用品與漁民交易。潮漲成圩,潮落收市,海灘僅有一字排開的茅棚數間遮日避雨。漁民在海邊建有磚木結構的“海生宮”廟(今海富酒店旁),意指漁民都是海的兒女,祈求保佑平安,這也是霞山最早建築之一。早期的霞山沒有確切的地名,周圍稀稀落落分布有謝屋、霞山、炮台仔、鄭屋、海頭港、洪屋等村落,曾統稱海頭汛,屬雷州府遂溪縣二十二都管轄。
霞山村位置剛好在當年市委市政府辦公大樓旁霞山村位置剛好在當年市委市政府辦公大樓旁
1947年,黨組織在辛羅宮成立了東南區霞山村游擊小組,1948年春,黨組織又在辛羅宮成立地下聯絡站,辛羅宮為湛江的解放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在湛江革命鬥爭史上譜寫了光輝一頁。
2008年2月27日早上,湛江霞山工農街道辦下轄的霞山村鑼鼓喧天。這裡正舉行一個隆重儀式,慶祝辛羅宮被審定為湛江市第六批文物保護單位。工農街道辦負責人告訴筆者,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霞山村人民弘揚優良革命傳統,密切配合湛江城市建設規劃,為湛江的經濟發展作出巨大貢獻。辛羅宮被審定為湛江第六批文物保護單位,既是霞山村建設特色文化村的一件大事,也是街道發展文化事業的一件大喜事。
霞山辛羅宮被定為湛江市文物保護單位霞山辛羅宮被定為湛江市文物保護單位
清末,法國強租廣州灣(今湛江市)清末,法國強租廣州灣(今湛江市)

名字由來

1899年法帝強迫清政府,把包括今霞山區(舊稱西營)在內的518平方公里陸地和1912平方公里的海域,總稱廣州灣湛江舊稱)劃為法國租界。法帝入侵後,駐軍在麻斜和海頭港,根據兵營的位置稱為東營和西營。
廣州灣法國公使署舊址廣州灣法國公使署舊址
為鞏固和發展其殖民統治,法人在西營進行市政建設,初成商埠,便將兵營的所在地易名為“西營”和“東營”。
當時入侵廣州灣的法國兵。當時入侵廣州灣的法國兵。
當時,廣州灣設東營、西營兩個市及赤坎、坡頭、淡水三個區(後增設赤坎市),西營是廣州灣法國當局最高行政首府所在地,這是霞山原稱西營的來由。法國侵略者,為紀念其戰艦“白雅特號”最早登入廣州灣,又把西營稱為“白雅特城”,但民間一直沿用西營地名。
抗日戰爭勝利後,廣州灣光復,1946年湛江建市,西營作為市轄一個區,地名保留。解放後至1956年,湛江市仍沿襲使用西營地名,市委、市人委行政機關設在西營。
法國軍艦“白雅特”號(資料圖片)法國軍艦“白雅特”號(資料圖片)
解放後,當家作主的湛江人民,紛紛要求更改帶有殖民地烙印的地名東營、西營。經廣東省人委批准,1957年1月1日,取消西營和東營名稱。取消後,西營以“湛江市”名稱包括,不另命名,東營改稱麻斜。西營以“市”來包括,造成混亂,給人民生活和工作帶來諸多不變。湛江市人委根據市區中心有個大村莊霞山村,位置剛好又落在市委市政府辦公大樓旁,經請示省批准,1958年6月30日,把西營改稱為霞山。從此,霞山地名一直沿用至今。霞山地名幾經更迭,幾度易名,見證了霞山區的發展歷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