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震後快速反應的含義
地震發生以後,各級政府和部門、震區各單位、社區以及家庭和個人如何迅速應對這種突發性事件,對減少災害損失、防止災害擴大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
地震的突然襲擊,造成房屋倒塌、人員大量被壓埋,通信中斷、交通受阻、生命線設施遭受破壞承店廈符,房屋起火、煤氣爆炸、次生災害接連發生,瞬間的突變使震區面目全非,人們的心理受到重大創傷,這種場面的出現,使得震區在震後幾個小時之內處於最為困難、最最關鍵的時期,這時的應急對減輕災害會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時間就是生命”,搶救遇難人員貴在爭取時間。國內外大地震的事例已經充分說明了這個問題。震後以最短的時間對被破壞的生命線設施尤其是通信設施進行搶修,保證災區政府特別是指揮系統與外部的通信暢通,這樣,整個應急及以後的救災工作就會有組織的進行,減災效果將會更加明顯。
綜上所述,地震發生後24小時內的應急行動具有特別的意義,這裡將它稱之為震後微擔艱快速反應,它屬於地震震後應急的—部分而且是其最初也最重要的階段,其特點是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出最迅速的反應,採取最有效的措施,爭取最佳的減災效果。
二、地震部門的快速反應
作為行使政府防震減災職能的部門,地震發生以後的快速反應,是地震部門自身義不容辭的職責。
(—)震區市、縣級地震部門快速反應
1.迅速到崗
地震發生後,震區市、縣級地震部門工作人員都要迅速到崗按應急預案要求開展工作,如果市、縣級政府所在城市發生重大、特別重大地震,在房屋倒塌、人員遇難的情況下,地震部門的倖存者也要履行崗位職責。
2.了解和速報災情
最緊迫的任務就是通過各種辦法了解災情,並將災情及警時報告當地政府和上級地震部門。
在交通、通信都受到破壞的情況下,要想各種辦法將震區的信息傳遞出去,報告上去,汽車不行,可用腳踏車、機車,到破壞較輕的地方迂迴傳送。
3.保障通信暢通
在通信受阻時,要請通信部門搶修,或啟用備用設備,以確保各級政府和省地震局能隨時了解震區的震情和災情。
4.向當地政府提出應急反祝拘凶煉應建議
(1)一般較大地震後,可提出以下應急建議:
①根據震情趨勢,提出居民可否返回家中,可否進行正常生產、生活和學習;是否需要對生命線設施及重要設施加強防範。
②根據災情,提出是否需要派鍵凝恥出救生、醫療隊伍及隊伍規模,民眾需要什麼物資,如食品、帳篷、衣物等。
③提出穩定社會及民眾轎悼的宣傳口徑及材料等。
(2)重大與特別重大地震發生後,地震部門的領導要儘快與同級政府領導取得聯繫,建議迅速組成抗震救災指揮部,組織領導救援被壓埋人員,應急搶險和救災工作。
(二)省地震局快速反應
如果地震發生在省會城市或其近郊,造成了破壞,那么省地震局首先要按震區地震部門快速反應的要求採取行動,然後才能談到實施應急預案所規定的其他快速反應措施問題。
1.震情速報
(1)要在規定的時間內確定出地震三要素,速報中國地震局,同時報告省政府,待中國地震局確定參數後,向省政府正式報告,以便於省政府做出應急決策。
(2)及時將地震參數通報震區市、縣級地震部門和省內其他市地震局。
2.應急組織指揮
(1)在進行震情速報的同時,迅速成立應急指揮部,組織指揮全局應急工作。
(2)立即啟動省地震局地震應急預案,按預案的要求採取相應措施特別是快速反應措施。
(3)按照省政府地震應急預案履行抗震救災指揮部辦公室職責或者有關職責。
3.災情收集及預評估
(1)通過電話、通信電台或計算機網路立即向震區地震部門、地震台站和縣鄉鎮政府了解災情,同時匯集震區地震部門、地震台站、縣鄉鎮政府或其他單位、個人主動報來的破壞情況和社會影響,及時匯總上報中國地震局和省政府。
(2)根據已知的地震三要素、震區地質地理環境、社會經濟要素等,運用以往震害事例經驗、已有的震害預測結果,震後立即對地震災害損失進行快速預評估(盲估),儘快向中國地震局速報預評估結果,同時向省政府報告,有利於省政府採取有效的快速反應和應急搶險措施。
4.緊急震情會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