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解說詞寫作

電視解說詞寫作

《電視解說詞寫作》系統闡述了電視解說詞創作的基本規律,通過符號學、語言學、心理學、社會學等方面的理論,對電視解說詞的語言特點作了深入的理論分析。並結合大量的創作經驗和創作實踐,詳細介紹了解說詞同其他電視手段的配合關係,介紹了電視解說詞在形式上和藝術上的特殊要求,並詳細講述了具體的創作步驟和過程,以及創作各種類別的電視節目解說詞時需要注意的問題。

基本介紹

  • 書名:電視解說詞寫作
  • ISBN:7303058303
  • 頁數:381頁
  • 出版社: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1年7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32
內容簡介,編輯推薦,作者簡介,目錄,序言,後記,

內容簡介

電視解說詞是電視節目創作中非常重要的表現手段,在各種類型的電視節目中都發揮著不同程度的作用。而電視解說詞的創作與構思,不同於一般的文學創作,有著自身特殊的規律和要求。近年來電視節目的迅猛發展,使過去的一些論述遠遠落後於實踐的需要,這方面的系統論著已經空缺多年,廣大電視工作者迫切需要這方面的專著問世。
《電視解說詞寫作》脈絡清晰,深入淺出,既具有相當的理論深度,又開拓了廣闊的研究空間,且具有極強的操作性,為實際創作提供了具體的指導。《電視解說詞寫作》側重方法論的介紹,不過多地拘泥於死板的概念和定義界定。辯證的分析和講述,使讀者能夠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翔實經典的例證,明確的重點和難點,活潑的文風和靈動的思路,是這《電視解說詞寫作》突出的特點,亦是電視節目創作不可或缺的教材之一。

編輯推薦

翔實經典的例證,明確的重點和難點,活潑的文風和靈動的思路,是這《電視解說詞寫作》突出的特點,亦是電視節目創作不可或缺的教材之一。
嚴格說來,電視解說詞的創作,不完全是一種寫作而是一種處理和安排。在電視特定的語言環境中,怎樣合理安排和處理解說,這是一種特殊的技巧……

作者簡介

徐舫州,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1982年畢業於鄭州大學中文系,後考入北京廣播學院讀碩士研究生,畢業後留校任教至今。多年來一直從事電視專業教學和研究工作,先後開設過“電視文化學”、“電視解說詞寫作”、“電視節目策劃”等課程。出版過《文學與電視》等著作,參與《中國套用電視學》、《電視廣告的創意與製作》等著作的撰稿工作。長期擔任中央電視台專題片解說詞撰稿。是中國電視經濟節目、中國電視法制節目、中國電視“金鷹獎”的評審。現任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高校藝委會理事。
本書是作者多年實踐與研究的成果,既具有深入的理論探討,又具有適合操作的實踐指導價值,見解新穎,文風活潑,是創作實踐中迫切需要的一部理論專著及專業教材。

目錄

緒論
第一章 電視解說詞的套用範圍和相關準備
第二章 電視語言的合理運用
第三章 電視解說的語言特點
第四章 電視解說詞的合理位置
第五章 電視解說的功能與作用
第六章 特殊類型的電視節目對解說的要求
第七章 電視解說的創意與構思
第八章 電視解說詞的形式特點
第九章 電視解說的藝術追求
第十章 電視解說的理論思考和發展前景
後記

序言

當人們站在新世紀的門坎,回首本世紀最偉大的發明時,電視.無疑是最引人注意的驕傲之一。電視不僅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而且改變了人類的思維方式,成為當今社會人類精神生活最重要的一部分。
中國電視經過了四十年的風風雨雨,如今已走入活力勃發的成熟期。有人用“電視大國”來描述中國的電視事業一世界上電視觀眾最多;世界上電視機數量最多;世界上電視台數量最多;世界上電視從業人員最多……這些驕人的數字其實並不能真正說明中國電視的業績,中國電視真正值得讚許的是它日益與時代的脈動同步。
幾乎與電視的發展同時,人們已在不斷地試圖去了解它和認識它:電視是如何發揮傳播信息的優勢的?電視是如何創造了奇特的文化景觀的?電視是如何影響觀眾的?電視節目是如何製作的?……特別是近十幾年。人們更是開始從總體上對電視的內在規律和外部聯繫進行著全面深入的分析與研究,以至於使得“電視學”作為一門新興的綜合性科學開始出現在人們的理論視野中。

後記

寫完這本書,中國已經進入網際網路時代了。滿耳滿目跳躍著“上載”、“連結”、“病毒”、“聊天室”之類的字眼。研究語言學、訓詁學的老先生們對“開開心心”、“夠威夠力”、“閃亮登場”之類的說法蹙眉疾首,卻無可奈何。北京街頭的“的哥”出事故撞了車,也一改過去的調侃“調頭拐彎也不給個手勢”,“給你手勢(首飾),還給你項鍊呢!”最時髦的說法是指責對方“違反正常的駕駛程式,大動作突然轉向”。中美撞擊事件的報導居然引發出這樣的語言現象,真是匪夷所思!
沒有相應的新聞背景,沒有社會大眾對事件的普遍關注,沒有這次事件對“遺憾”、“抱歉”、“致歉”、“道歉”這些字眼的反覆掂量,這種說法的獨特韻味無從領會。這就是語言在動態的環境中變幻出的奇異色彩!也許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轉瞬即逝的語言現象失去了時效的魅力,漸漸被人淡忘。把它記錄下來,是藉此說明時間、空間、時代環境、社會氛圍對語言現象的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