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電白縣霞洞鎮
- 下轄:轄24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
- 總人口:2000年80518人
- 總面積:120平方公里
地理交通
經濟社會
人口語言
區域人口
地方語言
歷史文化
姓氏文化
崔氏
向來是電白縣的名門望族。人口眾多,居住比較集中,歷代都湧現出一些影響比較大,頗有建樹的 人物,名聞鄉間,蜚聲海內外。崔氏為電白縣第十四大姓,人口30497人,該鎮崔姓人口占全縣86%左 右,姓氏占全縣姓氏人數比例最高。
王氏
電白王姓32666人,該鎮所占比例為56%,姓氏占全縣姓氏人數比例居次。
教育事業
各村均建有國小,部分大村有2至3所國小。
飲食文化
霞洞豆餅
霞洞荔枝
2002年五月間,《廣東科技報》以整版篇幅報導了“天下荔枝第一鎮”——電白縣霞洞鎮的情況, 向人們介紹了霞洞荔枝,其中有這樣一句話:“全球荔枝看廣東,廣東荔枝看霞洞。”
荔枝為無患子科植物荔枝的果實,茂名種植荔枝已超過2000年,比茂名這座城市的歷史還要悠久。 世界上與茂名氣候水土條件近似的地區不知凡幾,但荔枝這種佳果卻偏偏鐘情於茂名,使茂名可以獨享 盛名、歷久不衰。尤其是在浮山嶺南北,到處是一片荔枝林。目前,茂名市的荔枝種植面積已達170萬 畝,產量接近全國的1/4,世界的1/5,而霞洞鎮作為當地有名的荔鄉,為茂名市最大的荔枝生產基地, 說荔枝為其特產,一點也不為過。
該鎮荔枝主要品種有:白糧罌,白臘,黑葉,桂味,糯米糍,桂味,妃子笑等。
相關說法—霞洞荔枝與根子荔枝
霞洞和根子分別是電白和高州的荔枝原產地,從公開的數字看,霞洞鎮現有荔枝八萬畝,根子鎮也 有七萬多畝(2002年),兩鎮荔枝園相鄰,兩鎮都獲得國家農業部授予的名優荔枝生產基地的稱號。從種植面積和產量看,如果不算最近合併的鎮,霞洞鎮作為“天下荔枝第一鎮”是當之無愧的。上世紀八十年末,霞洞以百里荔林,霞飛浮山,丹荔映翠,被命名為“荔映丹霞”選“電白新八景”。
自然景觀
浮山嶺
晏公廟
隋朝譙國冼夫人,是中國古代巾幗英雄第一人。她是愛國主義典範,一生致力於維護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大業。她平叛亂、誅反賊,維護了嶺南十餘州的安定,待修建的晏公廟保境安民,發展生產,有功於人民,人民崇敬她。為緬懷她的功績,雕像建廟紀念。解放前粵西各地冼太廟有100多座,但以電白縣霞洞晏公廟最為宏偉壯麗。晏公廟建在看人坡北端獅子嶺向陽坡,座北朝南,占地約1000平方米,依山勢而建。分三殿,後殿地勢高,有兩尊泥菩薩。中殿面積最大,畫棟雕梁,莊嚴肅穆。置兩尊冼夫人身像,形神一模一樣。前殿最低,臨近廟門。
該廟由崔、王兩姓共同建造和管理。廟前有一副對聯: 左邊是:合眾心,奉一尊,誠可千古,敬可 千古; 右邊是:分法相,庇兩族,王也萬年,崔也萬年。
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七日,崔、王兩姓在此廟前面三里處一個叫漢人坡的平坡搭上戲台,分別聘請兩廣著名的粵劇團唱大戲,相互競賽,看誰的戲台塔得高,戲唱得響。同時舉行當地人叫做“走公”的賽跑活動。每年對冼太夫人的紀念活動從正月十六日一直延續到十九日,每當這個時候,南來北往的商人、看客雲集這裡,看戲的,做買賣的,車水馬龍,人山人海,熙熙攘攘,盛極一時。一九五七年,霞洞晏公廟曾出現粵桂湘瓊四省100萬人到來瞻仰朝拜冼太夫人的盛況。可惜,晏公廟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所進行的“三反五反”浩劫中被燒毀,蘇東坡等歷代詩人的碑刻也已蕩然無存。到九十年代後期當地民間自行籌資,在原址上簡單地重修,由附近村民打點,香火四季不絕。
晏公廟的傳說
在明朝初期,霞洞有兩個橋夫,一姓王,一姓崔,一向很要好。由於家窮,便合夥抬轎過生活。一天,兩人從霞洞抬客到高州,回來時已是兩點鐘了。由於沒有回頭客,少了收入,因此悶悶不樂。不料才離開高州一里多,路邊有一位穿戴得十分華麗的老太婆叫他倆停轎,她說要到霞洞,如果肯抬她,願意給他們一千兩銀子。兩個轎夫非常高興,忙請她上轎。他們抬著這位老太婆在路上飛快地走著,感覺到全不用費力氣,好像抬空轎一樣。僅僅四個小時,就到了霞洞的雞籠嶺山下。這時,轎內的老太婆忽然叫他倆停橋,她說要解手。這兩個轎夫把轎放下,扶出老太婆後就地等候著。但是等呀等,足足等了一個鐘頭,還未見她出來。這時太陽已下山了,兩個轎夫都很擔心,生怕她會被老虎吃了,急忙進深山裡叫喊尋覓,但總不見蹤跡,後來忽然發現在一塊大石下有一個香爐,香爐上刻著“冼太夫人”四個字,再看看,香爐底還壓著一錠錢,他倆拿出這一錠錢數一數,正好一千兩。兩人不約而同地說:“啊!原來我們抬的是冼太夫人神,怪不得這么輕呢!”他們高興地把錢收起,一同向香爐拜了三拜,才走出森林抬著空轎飛快跑回村,將這神奇的故事告知父老們。第二天,天剛朦亮,王崔兩姓的人們紛紛跟著這兩個轎夫去觀看,果然香爐還在。人們還仔細觀察這地形,無不稱讚是個好地方。然後,王崔兩姓的父老就合力湊款建起一座美麗的冼太夫人廟,並將夫人的身像塑造兩個,同坐在一個神庵里,左邊的一個屬王族的,右邊的一個屬崔族的。神庵的左右有文人題的對聯:
合眾心,奉一尊,誠可千古,敬可千古;
分法相,屁兩族,王也萬年,崔也萬年。
這兩句工整的對聯顯示出王崔兩姓的人們對奉敬冼太夫人的誠心,並祈望她永遠保護人民。
看人坡(漢人坡)
貢園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相傳高力士進奉給楊貴妃的家鄉美味荔枝,當為浮山嶺之陽的霞洞荔枝。榮夏村委會有條“進奉”(也稱為“正奉”)園村,其村落周圍有許多古磚殘留下來。
粵西年例
“年例”大過“年”,目前茂名及其所轄市縣(區)鄉村,大都盛行做“年例”,而且相當隆重熱鬧。它還讓我們去追根溯源其文化與歷史上的傳奇人物——冼太夫人的聯繫,而在霞洞,自大年初六起,各村陸陸續續操辦自己的年例。
霞洞鎮大年例
人神共樂正月十七:
道光《電白縣誌》記載,霞洞鎮有一個“年例”叫“十七把人看”,即在“正月十七日”來紀念冼太夫人,活動規模大,節日氣氛濃烈。每年正月從十六至十九日在看人坡按時舉行。年例戲台這裡是一塊縱橫約三裡面積的平原地貌,唐時是冼太夫人孫輩聚居的村莊,一年中有兩次“年例”,一次是冼太夫人的生日,一次是冼太夫人的卒日,與“縣誌”中記載冼太夫人每逢元宵節出遊的習慣和冼太夫人的忌日有著密切的關係。可見當地人把“年例”視為“元宵節”也是有它的演化痕跡可尋的。
二月二為霞洞居委會的年例,因有大老闆贊助,歷年來規模較大。
人神共樂
電白冼太夫人文化節
每年農曆十一月二十四和正月十七前後數日,即冼太夫人誕辰和忌辰,是電白人民紀念冼太夫人最集中、最隆重、規格最高、人數最多的兩個節日。為了全面弘揚冼太夫人文化,以其“愛國愛民”精神廣泛、深入教育人民民眾,於二OO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即農曆十一月二十四日,中共電白縣委、電白縣人民政府舉行了隆重紀念冼太夫人誕辰1480周年慶典系列活動(包括集會、巡遊、冼太夫人文化研討、以及文體活動等),故里人民和來自省市縣各級黨政領導、全國各地冼太夫人研究專家和冼馮後裔數千人參加了有關活動,共同緬懷冼太夫人的豐功偉績。當中又以正月十七至正月二十二,冼太夫人出 生地——電城山兜和正月十七冼太夫人夫家——霞洞馮家村的聖誕活動,規格最大,影響最廣。
自此之後,每年冼太夫人誕辰和忌辰縣均組織相關活動,統稱為電白冼太夫人文化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