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散場,音樂留步

電影散場,音樂留步

電影散場,音樂留步本書並未採用教科書式的歷史講述,而是以人為主體,重點介紹自有聲電影至今,活躍在世界影壇(尤其是好萊塢)的著名配樂家。

基本介紹

  • 書名:電影散場,音樂留步
  • ISBN:9782546406041
  • 出版社:成都時代出版社
  • 出版時間: 2012-4
書籍出版信息,作者簡介,內容簡介,書籍目錄,書籍點評,

書籍出版信息

作者: 王詩元
出版社: 成都時代出版社
出版年: 2012-4
頁數: 376
裝幀: 平裝
ISBN: 9782546406041

作者簡介

王詩元:生於上世紀八十年代,重慶萬州人,現居成都。畢業於西南交通大學中文系,自幼學習音樂,鑽研電影音樂已有12年,自詡為國內電影原聲碟資深藏家,自2004年起,撰寫各類音樂隨筆和評論近五十萬字。大學畢業後投身媒體行業,曾先後擔任財經類雜誌記者、文化類雜誌編輯總監、政法類雜誌主編,現任《讀城》雜誌社主筆。

內容簡介

每篇文章以不同配樂家的奇聞異事(譬如配樂家的成長經歷、心路歷程、創作某部名作時發生的幕後故事,以及和某知名導演的恩怨等等)為切入點,由淺入深,進而探討配樂家的整體風格或曲風演變、作品分析等方面,以期管中窺豹,從一個鮮活的側面反映世界電影音樂的發展史。
《電影散場音樂留步》結集了從好萊塢黃金時代到當下的近五十位配樂名家,講述他們的故事,剖析他們的創作,並斗膽串起一段或耳熟能詳或不為人知的電影音樂史。配樂家的人生變遷,皆藏於其中,它既是獨一無二的,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個群體和一個時的註腳。適合影視、音樂愛好者閱讀。

書籍目錄

序:影過留聲
第一章 那些老古董們
引子:從無聲到有聲
兩個奧地利人
經濟危機下的大猩猩
一部配樂救了他的命
亂世雙雄
老有所依or老無所依
黃金時代“接力跑”
馬琳·黛德麗與科學怪人
偉大的繼承者
為古羅馬造樂
音樂私生活
這是什麼垃圾
音樂大師的測試遊戲
解剖貝多芬?
和時間賽跑
長生樹與終結者
配樂教父,家族之父
最佳拍檔,狂飆突進
漸漸暗淡的光芒
與黃金時代決裂
另一扇門
2001,失落的傳說
不只是“流星”
鎖不住的旋律
月亮河上,赫本猶在
延伸閱讀
第二章 並未遠去的身影
不老的傳說
雙峰並峙,共赴天堂
開創新紀元
大佬的“面具”
誰是誰的“翻版”
“大白鯊”入侵
“外星人”降臨
人民藝術家
延伸閱讀
法蘭西從不寂寞
《齊瓦哥醫生》更棒!
“雙手互搏”闖江湖
“新浪潮”的聲音
不認華格納,不諂好萊塢
義大利之春
“教父”譜《教父》
或遺忘,或傳唱
誰在膜拜莫瑞克奈
“三部曲”中曲
延伸閱讀
為阿根廷喝彩
老來得“子”
心有千千結
會呼吸的音符
音樂還是音效?
英倫的愛與愁
邦德誕生
“我可以謀殺觀眾了”
巴里老矣,尚能樂否?
第三章 中生代立此存照
成為漢斯·季默
結束是另一次開始
改朝換代之時
站在頂峰看世界
季默後遺症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從泰坦尼克到阿凡達
天使與魔鬼
先鋒不新
幻想與現實的邊界
洛杉磯,雨過天晴
搖滾小子奇遇記
時代最強音
站在潮流浪尖
於“無聲”處聽“驚雷”
一年“不敵”一個月
情慾,還是情慾
背叛之路
深紫色的浪漫
極簡主義新面孔
尋找新聲音
不變應萬變
簡約不簡單
第四章 我心追隨的節奏
沒有硝煙的變革
這不是一場遊戲
打字機獨奏曲
現象級個案
風格是什麼?
延伸閱讀
遲來的致敬
尋找新樂園
東歐風情畫
一把吉他走天涯
跨界有道
特立於此,唯我獨行
神奇三俠
規則是用來被打破的
第五章 逃離好菜塢
在這裡,聽懂法國
高盧三劍客
觸摸法蘭西之心
此時風景已不同
地中海的憂傷
一千年後,仰望星空
希臘:詩意棲居地
巴爾千的中古遺風
波蘭血未冷
最後的“唯心主義”大師
暫時的安靜
“高仿”名家波蘭造
東洋之葩
歡迎來到中國
現在進行時
冰火兩重天
後記

書籍點評

從內容上看,作者以介紹作曲家為主線,基本將整個好萊塢的重要發展階段做了串聯。就全書的布局安排上來看,該作者極有可能參考了Mervyn Cooke的《電影音樂史》(A History of Film Music),兩本書都以好萊塢為內容開端(Mervyn Cook的書前面還有一部分內容是電影聲音、音樂發展史),所選擇的黃金年代作曲家的選擇都是Max Steiner、Erich Wolfgang Korngold、Franz Waxman、Alfred Newman、Miklós Rózsa、David Raksin和Dimitri Tiomkin,出場順序也一致,整本書的中後部按照作曲家地區分類的介紹方法也和《電影音樂史》保持一致。除此之外,我還沒有找到更多的證據來證明該作者對《電影音樂史》一書進行更多的參考(目前我也沒有比較過兩書的內容),不過借鑑這種較為成熟的介紹方法在初期創作上來講是比較保險的,不會因為國家地區和年代的不同而對讀者造成理解上的混淆。
作者的觀點相對來是是比較中立的,對個別傾向性的觀點也是通過文章中他人之口道來,本文的歷史依據和評價顯然參考了大量的網路資料,但有不少較為明顯“引用”錯誤。比如作者介紹Jon Burlingame為“電影音樂史學家”,這個頭銜來自於網路上一部盜版DVD的花絮中文介紹,其實Jon Burlingame在USC的官網頁面上的頭銜是電影電視配樂的做客教授,所有能檢索到的資料也絕沒有“家”這一稱號。再比如,書中說漢斯寂寞得到《雨人》的創作機會是因為巴里·萊文森看上了他的《分離世界》配樂,這個從wiki一直錯到中文百科的問題直到現在都沒有人修正過,其實寂寞得到《雨人》的創作機會是因為巴里·萊文森的妻子聽到了BBC第四頻道的《年少輕狂》中某段他的配樂而引起了注意,這個疑問我在三年前就已經考證過了,還有比較明顯的錯誤論述如約翰威廉士第一部使用合成器的作品是《人工智慧》:其實在他的兩部早期實驗性作品裡就已經有用到合成器了,一部是73年的《幻像》(Images)還有一部是81年的《機器情人夢》(Heartbeeps)。此外,像“赫爾曼《公民凱恩》在當時並沒有引起轟動,直到今天,也鮮有人會去過問影片中那些沉鬱寂寞的曲子是誰寫的”這樣的話也是有待商榷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