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原理

電影原理

電影是人類史上的重要發明,它藉助了照相化學光學機械學電子學等多門學科的知識和原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電影原理
  • 發源:1895年12月28日
  • 原理:視覺暫留
  • 所屬:電影
原理介紹,電影發展,

原理介紹

電影最重要的原理是“視覺暫留”。科學實驗證明,人眼在某個視像消失後,仍可使該物像在視網膜上滯留0.1-0.4秒左右。電影膠片以每秒24格畫面勻速轉動,一系列靜態畫面就會因視覺暫留作用而造成一種連續的視覺印象,產生逼真的動感。
1895年,法國的奧古斯特·盧米埃爾和路易·盧米埃爾兄弟在愛迪生的“電影視鏡”和他們自己研製的“連續攝影機”的基礎上,研製成功了“活動電影機”。
他們的電影機由一個暗箱組成,裡面裝有35毫米鑿孔膠片間歇運動的牽引機構和遮光旋轉機構,並裝有一個攝影鏡頭和放映鏡頭。
裝上攝影鏡頭時,可以以每秒12幅的頻率攝影,獲得負片。取下攝影鏡頭,將曝光後的負片與另一條未曝光的膠捲貼在一起曝光後轉成正片。
放映時,正片裝入機內。點燃燈泡後,光束穿過膠片和鏡頭,靜止的畫面以極短的間隔次高速地通過片窗,使影像在觀看者的視網膜上暫留,觀眾便可看到一組活動的畫面。

電影發展

1895年12月28日。巴黎卡普遣路14號“大咖啡館”的地下室。黑暗中,一群模模糊糊的黑白人影在晃動,屋子裡充斥著嘈雜的放映機噪聲。這是電影史上劃時代的一天。盧米埃爾兄弟把影片放映在銀幕上供許多人一同觀看了《拆牆》、《火車到站》、《嬰兒的午餐》等12部記錄短片。
這一天被定為是電影誕生的日子。盧米埃爾兄弟也當之無愧地成為了“電影之父”。
1923年,美國人弗雷斯把電子管用在有聲電影的錄音設備上,錄音式電影問世。電影進入有聲時代。
1935年,三色的彩色系統問世,第一部真正的彩色電影誕生。
1949年,美國的沃勒工程師研究成功寬銀幕電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