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工電子學(第5版)

電工電子學(第5版)

《電工電子學(第5版)》是由浙江大學電工電子基礎教學中心電工學組編,葉挺秀、潘麗萍、張伯堯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於2021年3月29日出版的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iCourse·教材、“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高等學校電氣名師大講堂推薦教材。該書可作為高等學校非電類專業“電工學”課程的教材,也可供其他工科專業選用和社會讀者參考。

該書共10章,包括電工技術與電子技術兩大部分,兩者相互融合,電子技術部分增強了套用並包含了對一些新技術的介紹。

基本介紹

  • 書名:電工電子學(第5版)
  • 作者:浙江大學電工電子基礎教學中心電工學組編,葉挺秀、潘麗萍、張伯堯主編
  • 類別: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iCourse·教材、“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高等學校電氣名師大講堂推薦教材
  •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1年3月29日
  • 頁數:424 頁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040558173
  • 字數:540千字
  • CIP核字號:2021037236
成書過程,修訂情況,出版工作,內容簡介,教材目錄,教學資源,配套教材,課程資源,教材特色,作者簡介,

成書過程

修訂情況

該次修訂是在《電工電子學(第4版)》的基礎上,對第4版中出現的少量錯誤進行了更正,部分內容在敘述上做了修改,個別例題也作了更換,並在第4章可程式邏輯器件中增加了對現場可程式門陣列(FPGA)的簡單介紹。
該版教材由浙江大學電工電子基礎教學中心電工學組組織編寫,葉挺秀、潘麗萍、張伯堯任主編。第1、6、7章由姜國均執筆,第2、3、9章由應群民執筆,第4、8章由賈愛民執筆,第5、10章由潘麗萍執筆。教材修訂時吸取了課程組教師的教學經驗和意見。
該版教材由大連理工大學唐介教授主審。該教材在修訂過程中得到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幫助,亦得到浙江大學本科生院、電氣工程學院以及電工電子基礎教學中心有關領導和教師的支持。

出版工作

2021年3月29日,《電工電子學(第5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
出版工作人員
策劃編輯
責任編輯
封面設計
版式設計
插圖繪製
責任校對
責任印製
金春英
許懷鎔
李樹龍
楊樹
於博
胡美萍
田甜

內容簡介

該書將電工技術和電子技術相互貫通,並對傳統內容進行了壓縮,加強電子技術的套用及對一些新技術的介紹。全書共10章,內容包括電路和電路元件、電路分析基礎、分立元件基本電路、數字積體電路、集成運算放大器、波形產生和變換、測量和數據採集系統、功率電子電路、變壓器和電動機、電氣控制技術。

教材目錄

第1章 電路和電路元件
1.1 電路和電路的基本物理量
1.1.1 電路
1.1.2 電路元件和電路模型
1.1.3 電流、電壓及其參考方向
1.1.4 電路功率
1.2 電阻、電感和電容元件
1.2.1 電阻元件
1.2.2 電感元件
1.2.3 電容元件
1.2.4 實際元件的主要參數及電路模型
1.3 獨立電源元件
1.3.1 電壓源和電流源
1.3.2 實際電源的模型
1.4 二極體
1.4.1 PN結及其單嚮導電性
1.4.2 二極體的特性和主要參數
1.4.3 二極體的工作點和理想特性
1.4.4 穩壓二極體
1.4.5 發光二極體和光電二極體
1.5 雙極電晶體
1.5.1 基本結構和電流放大作用
1.5.2 特性曲線和主要參數
1.5.3 簡化的小信號模型
1.6 絕緣柵場效電晶體
1.6.1 基本結構和工作原理
1.6.2 特性曲線和主要參數
1.6.3 簡化的小信號模型
習題
第2章 電路分析基礎
2.1 基爾霍夫定律
2.1.1 基爾霍夫定律
2.1.2 支路電流法
2.2 疊加定理與等效電源定理
2.2.1 疊加定理
2.2.2 等效電源定理
2.3 正弦交流電路
2.3.1 正弦量的三要素
2.3.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2.3.3 電阻、電感、電容元件上電壓與電流關係的相量形式
2.3.4 簡單正弦交流電路的計算
2.3.5 交流電路的功率
2.3.6 RLC電路中的諧振
2.4 三相交流電路
2.4.1 三相交流電源
2.4.2 三相電路的計算
2.5 非正弦交流電路
2.5.1 非正弦周期信號的分解
2.5.2 非正弦周期信號作用下線性電路的計算
2.6 一階電路的瞬態分析
2.6.1 換路定律
2.6.2 RC電路的瞬態分析
2.6.3 RL電路的瞬態分析
習題
第3章 分立元件基本電路
3.1 共發射極放大電路
3.1.1 電路組成
3.1.2 靜態分析
3.1.3 動態分析
3.1.4 靜態工作點的穩定
3.1.5 頻率特性
3.2 共集電極放大電路
3.3 共源極放大電路
3.3.1 靜態分析
3.3.2 動態分析
3.4 分立元件組成的基本門電路
3.4.1 二極體與門電路
3.4.2 二極體或門電路
3.4.3 電晶體及場效電晶體非門電路
習題
第4章 數字積體電路
4.1 邏輯代數運算規則
4.2 邏輯函式的表示和化簡
4.2.1 邏輯函式的表示方法
4.2.2 邏輯函式的代數化簡法
4.3 集成門電路
4.3.1 集成門電路的類型
4.3.2 TTL與非門、三態門和CMOS或非門電路
4.4 組合邏輯電路
4.4.1 組合邏輯電路的分析和設計方法
4.4.2 加法器
4.4.3 編碼器、解碼器及數字顯示
4.5 集成觸發器
4.5.1 基本RS觸發器
4.5.2 同步RS觸發器
4.5.3 D鎖存器和正邊沿觸發的D觸發器
4.5.4 負邊沿觸發的JK觸發器
4.6 時序邏輯電路
4.6.1 時序邏輯電路的分析方法
4.6.2 暫存器
4.6.3 計數器
4.7 半導體存儲器
4.7.1 唯讀存儲器(ROM)
4.7.2 隨機存取存儲器(RAM)
4.8 可程式邏輯器件(PLD)
4.8.1 可程式唯讀存儲器(PROM)
4.8.2 可程式陣列邏輯(PAL)
4.8.3 通用陣列邏輯(GAL)
4.8.4 現場可程式門陣列(FPGA)
4.9 套用舉例
4.9.1 9位數字密碼鎖電路
4.9.2 帶數字顯示的七路搶答器
習題
第5章 集成運算放大器
5.1 集成運放的基本組成
5.1.1 概述
5.1.2 集成運放的輸入級電路差分放大電路
5.1.3 集成運放的輸出級電路互補對稱電路
5.1.4 集成運放的圖形符號和信號輸入方式
5.2 集成運放的基本特性
5.2.1 集成運放的主要參數
5.2.2 集成運放的電壓傳輸特性和電路模型
5.2.3 集成運放的理想特性
5.3 放大電路中的負反饋
5.3.1 反饋的基本概念
5.3.2 負反饋的四種類型
5.3.3 負反饋對放大電路性能的影響
5.4 集成運放在模擬信號運算方面的套用
5.4.1 比例運算電路
5.4.2 加、減運算電路
5.4.3 積分、微分運算電路
5.5 集成運放在幅值比較方面的套用
5.5.1 開環工作的比較器
5.5.2 滯回比較器
5.6 套用舉例
習題
第6章 波形產生和變換
6.1 正弦波振盪電路
6.1.1 正弦波振盪電路的基本原理
6.1.2 RC正弦波振盪電路
6.1.3 LC正弦波振盪電路
6.2 多諧振盪器
6.2.1 用集成運放構成的多諧振盪器
6.2.2 用石英晶體構成的多諧振盪器
6.2.3 用555集成定時器構成的多諧振盪器
6.3 單穩態觸發器和施密特觸發器
6.3.1 用555集成定時器構成的單穩態觸發器
6.3.2 用555集成定時器構成的施密特觸發器
6.4 單片集成函式信號發生器
習題
第7章 測量和數據採集系統
7.1 電量測量
7.1.1 常用電工測量儀表的分類
7.1.2 測量誤差和儀表準確度
7.1.3 電流、電壓、功率和電能的測量
7.2 非電量電測法和數據採集系統的組成
7.3 感測器
7.4 有源濾波和測量放大電路
7.4.1 有源濾波電路
7.4.2 測量放大電路
7.5 模擬開關和取樣-保持電路
7.5.1 模擬開關
7.5.2 取樣-保持(S/H)電路
7.6 數模(D/A)轉換器
7.6.1 T形電阻D/A轉換器
7.6.2 集成D/A轉換器舉例
7.7 模數(A/D)轉換器
7.7.1 逐次逼近型A/D轉換器
7.7.2 雙積分型A/D轉換器
7.8 非電量測量系統舉例
習題
第8章 功率電子電路
8.1 低頻功率放大電路
8.1.1 概述
8.1.2 基本功率放大電路
8.1.3 集成功率放大器舉例
8.2 直流穩壓電源
8.2.1 單相橋式整流電路
8.2.2 濾波電路
8.2.3 串聯型穩壓電路
8.2.4 開關型穩壓電路
8.3 功率半導體器件和變流電路
8.3.1 功率半導體器件
8.3.2 可控整流電路
8.3.3 交流調壓和變頻電路
8.3.4 直流調壓電路
習題
第9章 變壓器和電動機
9.1 磁路
9.1.1 鐵磁材料的磁性能
9.1.2 簡單磁路分析
9.2 變壓器
9.2.1 變壓器的用途和基本結構
9.2.2 變壓器的工作原理
9.2.3 變壓器的特性和額定值
9.2.4 自耦變壓器和互感器
9.3 異步電動機
9.3.1 三相異步電動機的結構和工作原理
9.3.2 三相異步電動機的特性和額定值
9.3.3 三相異步電動機的使用
9.3.4 單相異步電動機
9.4 直流電動機
9.4.1 直流電動機的工作原理
9.4.2 直流電動機的勵磁方式和特性
9.4.3 無刷直流電動機
9.5 控制電機
9.5.1 步進電機
9.5.2 伺服電機
習題
第10章 電氣控制技術
10.1 常用低壓電器
10.1.1 刀開關和熔斷器
10.1.2 低壓斷路器
10.1.3 剩餘電流動作保護裝置
10.1.4 交流接觸器
10.1.5 繼電器
10.1.6 按鈕和行程開關
10.2 三相異步電動機繼電-接觸器控制電路
10.2.1 直接起動和正反轉控制電路
10.2.2 時間控制和行程控制電路
10.3 可程式控制器
10.3.1 可程式控制器的結構和工作原理
10.3.2 可程式控制器的基本指令和編程
10.3.3 可程式控制器套用舉例
10.4 異步電動機的電子控制
10.4.1 異步電動機的軟起動
10.4.2 異步電動機的變頻調速
10.5 安全用電
10.5.1 觸電方式
10.5.2 保護接地和保護接零
10.5.3 電氣防火和防爆
10.5.4 靜電的防護
習題
附錄A 電阻器和電容器的標稱值
附錄B 半導體分立器件型號命名法
附錄C 半導體積體電路型號命名法
附錄D 部分半導體積體電路型號、參數和圖形符號
中英名詞對照
參考書目
(註:目錄排版順序為從左列至右列)

教學資源

配套教材

《電工電子學(第5版)》有配套的學習輔導與習題解答——《電工電子學(第5版)學習輔導與習題解答》。
書名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時間
ISBN
《電工電子學(第5版)學習輔導與習題解答》
浙江大學電工電子基礎教學中心電工學組編,潘麗萍、張伯堯主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1年3月29日
978-7-04-055808-1

課程資源

《電工電子學(第5版)》配套數字資源網站,針對全書內容,製作了與主教材配套的電子教案(PPT檔案)、期末參考試卷及答案。
《電工電子學(第5版)》有配套的慕課——“電工電子學”。
課程名稱
建設院校
授課平台
電工電子學
中國大學MOOC

教材特色

  1. 電路和電子技術適當結合。
  2. 適當加強數字電子技術,將模擬和數字電子技術的內容適當交叉。
  3. 加強知識的綜合和套用系統的介紹。
  4. 適當反映近代電力電子技術的發展。
  5. 增加了電子控制方面的內容。

作者簡介

浙江大學電工電子基礎教學中心電工學組隸屬於浙江大學電氣工程學院
葉挺秀,浙江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教師。
潘麗萍,碩士,浙江大學電氣工程學院副教授、電氣工程學院電工電子教學中心支部書記,研究方向: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張伯堯,浙江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教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