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工學(少學時)(第五版)

電工學(少學時)(第五版)

《電工學(少學時)(第五版)》是由唐介、王寧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於2020年4月28日出版的教育部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iCourse·教材、國家精品線上開放課程配套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該書可作為高等學校本科非電類專業的教材,也可供大專院校選用和社會讀者閱讀。

該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為電工學原理,內容包括電工技術和電子技術兩大部分,下篇為電工學實驗,共編入18個實驗供學習者選做。

基本介紹

  • 書名:電工學(少學時)(第五版)
  • 作者:唐介、王寧
  • 類別: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iCourse·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0年4月28日
  • 頁數:424 頁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040536515
  • CIP核字號:2020025031
  • 字數:590千字
成書過程,修訂情況,出版工作,內容簡介,教材目錄,教學資源,配套教材,課程資源,教材特色,獲得榮譽,作者簡介,

成書過程

修訂情況

《電工學(少學時)(第五版)》是在總結了之前的教改成果和讀者意見的基礎上進行修訂的,通過這次修訂以期該書在體系、內容、敘述、習題和實驗等方面更趨完善和成熟。
參加該書修訂的主要有唐介、王寧。負責該版教材視頻錄製工作的老師有陳希有(第1、10章)、劉嬈(第2章)、章艷(第3、4、8、9、11章)、劉蘊紅(第5、6章)、劉鳳春(第7章)、王寧(第12、13章)、牟憲民(第14章)。該教材經浙江大學張伯堯和潘麗萍兩位老師審閱,提出了很多意見。

出版工作

2020年4月28日,《電工學(少學時)(第五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
出版工作人員
策劃編輯
責任編輯
特約編輯
封面設計
版式設計
插圖繪製
責任校對
責任印製
金春英
孫琳
許海平
於文燕
杜微言
於博
張薇
尤靜

內容簡介

《電工學(少學時)(第五版)》分上、下兩篇。上篇為電工學原理,其中前七章為電工技術部分,包括電路理論、電機、電器及其控制等;後七章為電子技術部分,包括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感測器等。下篇為電工學實驗,共編入了18個實驗。

教材目錄

緒論
上篇 電工學原理
第1章 直流電路
1.1 電路的作用和組成
1.2 電路的基本物理量
1.3 電路的狀態
一、 通路
二、 開路
三、 短路
1.4 電路中的參考方向
1.5 理想電路元件
一、 理想有源元件
二、 理想無源元件
1.6 基爾霍夫定律
一、 基爾霍夫電流定律(KCL)
二、 基爾霍夫電壓定律(KVL)
三、 支路電流法
1.7 疊加定理
1.8 等效電源定理
一、 戴維寧定理
二、 諾頓定理
1.9 非線性電阻電路
1.10 套用實例
一、 手電筒電路
二、 汽車發電機電路
練習題
第2章 電路的瞬態分析
2.1 瞬態分析的基本概念
一、 穩態和瞬態
二、 激勵和回響
2.2 儲能元件
一、 電容
二、 電感
2.3 換路定律
2.4 RC電路的瞬態分析
一、 RC電路的零輸入回響
二、 RC電路的零狀態回響
三、 RC電路的全回響
2.5 RL電路的瞬態分析
一、 RL電路的零輸入回響
二、 RL電路的零狀態回響
三、 RL電路的全回響
2.6 一階電路瞬態分析的三要素法
2.7 套用實例
一、 點焊機電路
二、 閃光燈電路
練習題
第3章 交流電路
3.1 正弦交流電的基本概念
一、 交流電的周期、頻率和角頻率
二、 交流電的瞬時值、最大值和有效值
三、 交流電的相位、初相位和相位差
3.2 正弦交流電的相量表示法
3.3 單一參數交流電路
一、 純電阻電路
二、 純電容電路
三、 純電感電路
3.4 串聯交流電路
一、 R、C、L串聯電路
二、 阻抗串聯電路
3.5 並聯交流電路
3.6 交流電路的功率
3.7 電路的功率因數
*3.8 電路中的諧振
一、 串聯諧振
二、 並聯諧振
3.9 非正弦周期信號電路
一、 諧波分析的概念
二、 非正弦周期信號電路
3.10 套用實例
一、 日光燈電路
二、 電阻電容分流器
練習題
第4章 供電與用電
4.1 三相電源
一、 三相電源的星形聯結
二、 三相電源的三角形聯結
4.2 三相負載
一、 三相負載的星形聯結
二、 三相負載的三角形聯結
4.3 三相功率
*4.4 電力系統
4.5 觸電事故
4.6 觸電防護
一、 安全電壓
二、 保護接地和保護接零
三、 漏電開關
4.7 靜電防護
一、 靜電的形成
二、 靜電的防護
4.8 電器防火和防爆
4.9 套用實例
一、 住宅供電
二、 電源插座和插頭的使用
練習題
第5章 變壓器
5.1 磁路
一、 磁場的基本物理量
二、 物質的磁性能
三、 磁路歐姆定律
5.2 電磁鐵
一、 直流電磁鐵
二、 交流電磁鐵
5.3 變壓器的工作原理
一、 電壓變換
二、 電流變換
三、 阻抗變換
四、 功率傳遞
5.4 變壓器的基本結構
一、 主要部件
二、 主要種類
5.5 三相變壓器
*5.6 儀用互感器
一、 電壓互感器
二、 電流互感器
*5.7 自耦變壓器
*5.8 三繞組變壓器
*5.9 繞組的極性
5.10 套用實例
一、 渦流的套用
二、 鉗形電流表
練習題
第6章 電動機
6.1 電機概述
6.2 三相異步電動機的工作原理
一、 旋轉磁場
二、 工作原理
三、 轉矩平衡
四、 功率傳遞
6.3 三相異步電動機的基本結構
一、 定子
二、 轉子
6.4 三相異步電動機的銘牌數據
6.5 三相異步電動機的機械特性
一、 固有特性
二、 人為特性
6.6 三相異步電動機的起動
一、 籠型異步電動機的起動
二、 繞線轉子異步電動機的起動
6.7 三相異步電動機的調速
一、 變頻調速
二、 變極調速
三、 變壓調速
四、 轉子電路串聯電阻調速
*6.8 單相異步電動機
一、 脈振磁場
二、 工作原理
三、 起動方法
*6.9 交流伺服電動機
*6.10 步進電動機
*6.11 三相同步電動機
*6.12 直流電動機
*6.13 電動機的選擇
6.14 套用實例
一、 單相異步電動機的套用
二、 步進電動機的套用
練習題
第7章 電氣自動控制
7.1 手動控制
7.2 起停自動控制
一、 按鈕
二、 交流接觸器
*三、 中間繼電器
四、 熱繼電器
五、 控制電路
7.3 正反轉控制
7.4 順序聯鎖控制
7.5 行程控制
一、 行程開關
二、 控制電路
7.6 時間控制
一、 時間繼電器
二、 控制電路
7.7 可程式控制器
一、 等效電路
二、 梯形圖
三、 語句表
7.8 套用實例
練習題
第8章 直流穩壓電源
8.1 半導體的基礎知識
一、 本徵半導體
二、 雜質半導體
三、 PN結
8.2 半導體二極體
一、 普通二極體
*二、 光電二極體
*三、 發光二極體
*四、 光電耦合器
8.3 直流穩壓電源的組成
8.4 整流電路
8.5 濾波電路
一、 電容濾波電路
二、 電感濾波電路
三、 複式濾波電路
8.6 穩壓電路
一、 穩壓二極體
二、 穩壓二極體穩壓電路
三、 集成穩壓電路
8.7 晶閘管
一、 普通晶閘管
*二、 雙向晶閘管
8.8 可控整流電路
8.9 套用實例
練習題
第9章 基本放大電路
9.1 雙極型電晶體
一、 基本結構
二、 工作狀態
三、 特性曲線
四、 主要參數
9.2 放大電路的工作原理
9.3 放大電路的靜態工作點
9.4 放大電路的主要性能指標
一、 電壓放大倍數
二、 輸入電阻
三、 輸出電阻
四、 放大電路的頻率特性
9.5 雙極型電晶體基本放大電路
一、 共射放大電路
二、 共集放大電路
三、 共基放大電路
*9.6 雙極型電晶體放大電路的分析
一、 靜態分析
二、 動態分析
9.7 場效電晶體
一、 基本結構
二、 基本類型
三、 工作原理
四、 特性曲線
五、 主要參數
*9.8 場效電晶體基本放大電路
一、 增強型MOS管共源放大電路
二、 耗盡型MOS管共源放大電路
9.9 多級放大電路
9.10 差分放大電路
一、 工作原理
二、 輸入和輸出方式
9.11 功率放大電路
一、 功率放大電路概述
二、 乙類放大互補對稱放大電路
三、 甲乙類放大互補對稱放大電路
四、 集成功率放大器
9.12 套用實例
練習題
第10章 集成運算放大器
10.1 積體電路
10.2 集成運算放大器概述
一、 集成運算放大器的組成
二、 電壓傳輸特性
10.3 反饋的基本概念
一、 反饋的分類
*二、 反饋的判斷
三、 負反饋對放大電路性能的改善
10.4 理想運算放大器
一、 理想運算放大器的條件
二、 理想運算放大器的特性
10.5 基本運算電路
一、 比例運算電路
二、 加法運算電路
三、 減法運算電路
四、 微分運算電路
五、 積分運算電路
10.6 電壓比較器
一、 單限電壓比較器
*二、 滯回電壓比較器
*三、 雙限電壓比較器
10.7 RC正弦波振盪器
*10.8 有源濾波器
一、 低通濾波器
二、 高通濾波器
10.9 套用實例
一、 直流電壓表
二、 直流電流表
練習題
第11章 組合邏輯電路
11.1 集成基本門電路
一、 或門電路
二、 與門電路
三、 非門電路
11.2 集成複合門電路
一、 或非門電路
二、 與非門電路
三、 三態與非門
11.3 組合邏輯電路的分析
11.4 組合邏輯電路的設計
一、 半加器
二、 全加器
11.5 編碼器
一、 普通編碼器
二、 優先編碼器
11.6 解碼器
一、 二進制解碼器
二、 顯示解碼器
*11.7 可程式邏輯器件
11.8 套用實例
練習題
第12章 時序邏輯電路
12.1 基本雙穩態觸發器
一、 輸入為低電平有效的基本RS觸發器
二、 輸入為高電平有效的基本RS觸發器
12.2 鐘控雙穩態觸發器
一、 RS觸發器
二、 JK觸發器
三、 D觸發器
四、 T觸發器
12.3 暫存器
一、 數碼暫存器
二、 移位暫存器
12.4 計數器
一、 二進制計數器
二、 十進制計數器
12.5 集成定時器
一、 555集成定時器
二、 單穩態觸發器
三、 無穩態觸發器
12.6 套用實例
練習題
第13章 模擬信號與數位訊號的相互轉換
13.1 數模轉換器
13.2 模數轉換器
13.3 套用實例
練習題
第14章 感測器
14.1 感測器概述
14.2 力敏感測器
一、 電阻式感測器
二、 電容式感測器
三、 電感式感測器
四、 壓電式感測器
14.3 熱敏感測器
一、 熱電偶感測器
二、 熱敏電阻感測器
14.4 磁敏感測器
一、 磁敏電阻感測器
二、 霍爾式感測器
14.5 光敏感測器
一、 光電管感測器
二、 光敏電阻感測器
三、 光電池感測器
14.6 氣敏感測器
一、 半導體氣敏感測器
二、 固體電解質氣敏感測器
三、 接觸燃燒式氣敏感測器
14.7 濕敏感測器
一、 絕對濕度感測器
二、 相對濕度感測器
14.8 套用實例
一、 電子秤
二、 煙霧報警器
練習題
下篇 電工學實驗
實驗1 直流電路實驗
實驗2 電路的瞬態分析實驗
實驗3 交流電路實驗
實驗4 三相電路實驗
實驗5 變壓器實驗
實驗6 三相異步電動機實驗
實驗7 三相異步電動機的變頻調速實驗
實驗8 繼電器-接觸器控制實驗
實驗9 可程式控制器實驗
實驗10 直流穩壓電源實驗
實驗11 基本放大電路實驗
實驗12 集成運算放大器實驗
實驗13 組合邏輯電路實驗
實驗14 時序邏輯電路實驗
實驗15 集成定時器實驗
實驗16 數模和模數轉換實驗
實驗17 電子秒表實驗
實驗18 放大電路仿真實驗
附錄
部分練習題答案
主要參考文獻

教學資源

配套教材

《電工學(少學時)(第五版)》有配套教學參考書——《電工學(少學時)(第五版)學習輔導與習題解答》。
書名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時間
ISBN
《電工學(少學時)(第五版)學習輔導與習題解答》
唐介、王寧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0年4月27日
978-7-04-053652-2

課程資源

《電工學(少學時)(第五版)》數字課程針對全書內容,製作了與主教材配套的電子教案(PPT檔案)、教學實驗講義,以及考試模擬試卷。
《電工學(少學時)(第五版)》配有慕課——“電工學”。
課程名稱
提供院校
授課平台
電工技術(電工學 上)
中國大學MOOC
電子技術(電工學 下)

教材特色

  • 完整性
全書分上、下兩篇,上篇為電工學原理,下篇為電工學實驗,體現了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的有機結合,形成了較完整的體系。
  • 立體性
該教材採用了紙質教材內容與數位化資源的一體化設計,書中各知識點旁加入了二維碼,讀者通過掃描,利用手機或平板電腦可以方便地觀看相應的視頻內容。
  • 適時性
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認識和實踐領域的擴大和加深,學生需要學習和了解的新知識明顯增加,從人才培養的總體要求出發,知識的重新組織和分配勢在必行,該課程所占比重和學時不得不有所調整。為了適應這一新形勢、新情況和新要求,做到與時俱進,該教材在結構體系、內容選擇和敘述方法等方面做了較大改革和更新,使教材更適合教改的需要,形成和諧、內在聯繫更緊密的新體系。
  • 適用性
為了使教材更好地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和教師的教學規律,做到好教好學,該書做到敘述清楚、概念準確、思路清晰,重點突出。
  • 通用性
該教材在修訂時進一步考慮了不同層次、不同類型學校的不同要求,可以為各類學校所採用。學時較少或學生基礎較差時,可以減少講授內容,降低教學要求,或者通過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的改進,提高課堂信息量,適當增加學生的自學內容。學時較多或學生基礎較好時,可以從標有“*”的內容中挑選補充的內容,或者通過習題課或討論課等提高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掌握的程度。
  • 規範性
該教材的文字元號、圖形符號、名詞術語和計量單位都遵照中國國家標準的規定。

獲得榮譽

2021年9月26日,《電工學(少學時)(第五版)》被國家教材委員會授予首屆全國教材建設獎全國優秀教材(高等教育類)二等獎。

作者簡介

唐介,1936年12月28日出生於浙江省杭州市。1960 年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電機系,並分配到大連工學院電工學教研室。曾任電工學教研室主任、電磁系副主任,原中國高等學校電工學研究會理事長,大連理工大學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部電氣工程學院教授。
王寧,1995年畢業於大連理工大學並獲得碩士學位,2006年在大連理工大學獲得機械電子工程專業博士學位。主要從事智慧型電網通信安全、電網智慧型檢測的研究工作,先後主持多項電網企業合作項目,參與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國防預研項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