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計算60年》是2016年8月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彭民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電子計算60年
- 作者:彭民德
-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年8月
- 頁數:296 頁
- 定價:49 元
- 開本:16 開
- ISBN:9787121296932
《電子計算60年》是2016年8月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彭民德。
《電子計算60年》是2016年8月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彭民德。內容簡介這是一本親歷者講述中國電子計算技術60年波瀾壯闊發展歷史和現狀的著作。依照技術特點,結合計算機分代,劃分為6個階段,以8章60個專題,講述...
電子計算機發展階段 自從1946年研製成第一台電子計算機E-NIAC以後,電子計算機的發展過程握歷了幾 代的變化:(一)第一代(1949一1956)特點:電子管計算機體系確立時代,器件採用其空電子管。基本技術:提出程式存貯方式,採用二進制碼,考慮自動運算控制方式,發明變址暫存器,研製各種存貯器,確立程式設計概念等一系...
電子學使人類跨入了信息社會的新階段。能源供給人類生產和生活以所需的動力。核能和太陽能正日益受到重視,太陽能是可再生能源。據計算,太陽輻射到地球上的峰功率達一百幾十萬億千瓦。用半導體製成的太陽電池是利用太陽能的重要手段。電子學在開發和利用新舊能源方面,日益顯示其重要作用。一門新興分支學科──能電子學...
第二代電子計算器是電晶體計算器。1956年,美國貝爾實驗室用電晶體代替真空管,製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全電晶體管計算器Lepreachaun。它使計算器的體積、重量、耗電都大為減少。至60年代,世界上已產了3萬多台電晶體計算器,運算速度達到了每秒300萬次。第三代電子計算器是中小規模積體電路計算器。1962年,美國得克...
電子計算器(electronic calculator)是指中國小數學教材中介紹的一種小型電子計算工具。一般由電源與開關、顯示器、鍵盤和內部電路等幾部分組成。定義 電子計算器是一種小型的手持或桌面的設備,用於完成數學計算。一般的數學電子計算器與計算機是不一樣,數學計算器通常僅能完成算術運算和少量邏輯操作並顯示其結果,但...
電子計算機在鐵路上的套用可分為三個時期。 ① 50~60年代初,一般用於處理會計、統計、工資和貨物運費的核算、運輸計畫、機車車輛運用技術計畫、運輸工作日常報告等業務,以及用於科學研究計算等。② 60~70年代初,利用電子計算機,建立了各種運營管理自動化系統和運輸過程的自動控制系統。其中包括客票預約系統;空...
計算機是具備數據存儲、修改功能,並實現對相關邏輯與數據的計算,是現代化智慧型電子設備。作為集成網路、計算、媒體等技術為一體的電子設備。計算機技術是指計算機領域中所運用的技術方法和技術手段,或指其硬體技術、軟體技術及套用技術。計算機技術具有明顯的綜合特性,它與電子工程、套用物理、機械工程、現代通信技術和...
1941年夏天誕生的阿塔納索夫-貝瑞計算機是世界上第一部電子計算機,它使用了真空管計算器,二進制數值,可復用記憶體;在英國於1943年被展示的神秘的巨像計算機(Colossus computer),儘管程式化能力極為有限,但是它使人們確信使用真空管既值得信賴,又能實現電氣化的再編程;哈佛大學的馬克一號;以及基於二進制的ENIAC,...
機械計算機(英語:mechanical computer)由槓桿、齒輪等機械部件而非電子部件構成。最常見的例子是加法器和機械計數器,它們使用齒輪的轉動來增加顯示的輸出。更複雜的例子可以進行乘法和除法。1960年代曾出售一個計算平方根的模型。機器簡介 機械計算機可以是使用平滑機構(如弧形板或計算尺)進行計算的analog,或者使用...
進入21世紀,電腦更是筆記本化、微型化和專業化,每秒運算速度超過100萬次,不但操作簡易、價格便宜,而且可以代替人們的部分腦力勞動,甚至在某些方面擴展了人的智慧型。於是,今天的微型電子計算機就被形象地稱做電腦了。發展歷史 發展過程 20世紀60年代初期,美國的基爾比和諾伊斯發明了積體電路,引發了電路設計革命。隨...
2022年3月,來自奧地利維也納技術大學、格拉茨技術大學和馬克思·普朗克量子光學研究所的科學家團隊計算出電子設備的終極速度,即使用雷射脈衝這種最佳方式激發材料,其速度也絕對不超過1PHz(100萬GHz),而阻止其繼續增長的正是量子力學。該研究結果已經發表在《自然-通信》雜誌上。研究人員稱,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生產出...
第二個問題是,電子計算機的元器件中,電信號的傳輸速度(而不是電子的運動速度)約為每秒60千米。即便是在砷化鎵器件中,電信號的傳輸速度也不會超過每秒500千米。也就是說,電信號在導體中最快的傳輸速度遠不及光子流運動速度,這就大大限制了運算速度的提高。第三個問題是,由於計算機的結構和功能日趨複雜化,...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不久,第一台電子計算機在美國出現,並在以後的20年裡得到了迅速的發展。20世紀60年代出現了大型通用數字電子計算機,這種強大的計算工具的出現使複雜的數字運算不再成為障礙,為計算力學的形成奠定了物質基礎。與此同時,適用於計算機的各種數值方法,如矩陣運算、線性代數、數學規劃等也得到相應的發展...
電晶體計算機是指20世紀50年代末到60年代的計算機。主機採用電晶體等半導體器件,以磁鼓和磁碟為輔助存儲器,採用算法語言(高級語言)編程,並開始出現作業系統。由於採用電晶體代替電子管,所以很輕,且運算速度比較快,達到每秒幾十萬次。電晶體計算機的基本邏輯元器件由電子管改為電晶體( Transistor),記憶體儲器大量...
超級計算機(巨型計算機)是相對於大型計算機而言的一種運算速度更高、存儲容量更大、功能更完善的計算機。它通常是指每秒中能運算5000萬次以上、存儲容量超過百萬個位元組的電子計算機。超級計算機信息處理能力比個人計算機快一到兩個數量級以上,它在密集計算、海量數據處理等領域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作為高性能計算技術...
1970年,高校恢復招生,一些教師也陸續從鯉魚洲和綿陽返回學校。自動控制系、半導體車間、計算數學專業和無線電電子學系搬遷綿陽後留在北京的部分合併成為電子工程系,設立了自動控制、計算機、計算數學、無線電技術等專業。系開始招收學制為三年的工農兵學員。1973年5月,當時主管中國計算機工業的四機部(後稱電子工業部...
上世紀50年代,作為中科院計算所訓練班業務負責人和主講教師,為培養了我國最早的一批計算機專業人才做出了重要貢獻。1960年她主持研製成功我國第一台自行設計的通用電子數字計算機——107機。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她在高速計算機的研究和設計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創造性的成果,如用於石油地震數據處理的高速陣列機150-AP、最...
本書是根據教育部關於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的基本要求而編寫的。本書包括模擬電子和數字電子兩部分內容,與曹才開教授主編的《電工技術》配套使用,亦可作為“電子技術”課程教材單獨使用。全書共分9章,主要介紹了半導體器件基礎、晶體三極體放大電路、集成運算放大電路、正弦波振盪電路、電源電路、基本邏輯...
20世紀60年代,W.科恩和P.霍亨伯格提出電子密度泛函理論,認為系統的基態性質取決於系統中的電子密度的分布。孔恩和沈呂九依此理論建立了單電子在有效自洽場中決定其狀態的方程。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計算方法的改進,能夠更精確地計算具體晶體的能帶結構,特別是金屬電子費米面的具體形狀,而種種探測技術使金屬的電子...
計算機原理由馮·諾依曼(Von Neumann)與莫爾小組於1943年—1946年提出。在人類科技史上還沒有一種科學可以與計算機的發展之快相提並論。計算機原理適用於科學計算、信息管理等領域。發展簡史 1943——1946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研製的電子數字積分器和計算機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And Computer)是世界上第一台...
前者有其他名稱,如計算理論、計算機理論、計算機科學基礎、計算機科學數學基礎等。數學文獻中一般指理論計算機科學。發展背景 計算機科學在20世紀60年代初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出現,儘管作為其研究對象的電子數字計算機是在大約20年前發明的。計算機科學的根源主要在於數學、電氣工程、物理學和管理信息系統的相關領域。計算機...
在量子計算、高端晶片、高性能計算機、網路架構、基礎作業系統、衛星網際網路套用、工業網際網路及智慧型製造等領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同時,基於自身技術實力的提升,電子信息行業不斷為其他產業“賦能”,已成為融合發展的“潤滑劑”“加速器”,在推動綠色製造、智慧型製造、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細...
包括語言到內容轉換,語言間的自動翻譯。對各種過程的模擬,包括計算流體力學,物理,電氣,電子系統和電器,以及同人類居住地聯繫在一起的社會和社會形態。現代計算機能對設計進行最佳化,如飛機設計,尤其在電氣與電子電路設計中,SPICE 軟體對新的物理實現或修改設計有很大幫助。它包含了針對積體電路的基本設計軟體。
它已廣泛地套用于飛機、汽車、機械、電子、建築和輕工等領域。例如,在電子計算機的設計過程中,利用CAD技術進行體系結構模擬、邏輯模擬、外掛程式劃分、自動布線等。又如。在建築設計過程中.利用CAD技術進行力學計算、結構計算、繪製建築圖紙等。各個領域的設計自動化程度提高,使設計速度和設計質量大大提高。2.計算機輔助...
電子計算機問世不久,人們便考慮到它的非數值運算問題,並選中機器翻譯作為第一個非數值運算的課題。這個選擇可以說開闢了計算機非數值套用無比廣闊的領域,許多語言學理論和方法以及許多技術成果都是在它的基礎上或啟發下產生和解決的。例如,文字的輸入輸出設備、大存儲裝置、言語識別和文字識別等課題均在機器翻譯研究...
喬納森·庫梅是史丹福大學的土木與環境工程的顧問教授和科研帶頭人,相比於性能的提高,庫梅更關注的是能效的提升。他總結了過去60年計算機硬體發展的數據,才得出此結論。他指出,從1946年第一台電子計算機ENIAC誕生之日算起,相同的計算量所需能耗一降再降,如今僅僅是ENIAC時期的四萬分之一。ENIAC誕生於1946年2月...
50年代出現了電動式的動圈式毫伏計、電子電位差計和電子測量儀表,電動式和電子式的單元組合式儀表。電子數字計算機的發明20世紀40年代中發明的電子數字計算機開創了數字程式控制的新紀元,雖然當時還局限於自動計算方面,但為60~70年代自動化技術的飛速發展奠定了基礎。 1925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 V.布希領導的一個研究...
萊布尼茨對計算機的貢獻不僅在於乘法器,公元1700年左右,萊布尼茨從一位友人送給他的中國“易圖”(八卦)里受到啟發,最終悟出了二進制數之真諦。雖然萊布尼茨的乘法器仍然採用十進制,但他率先為計算機的設計,系統提出了二進制的運算法則,為計算機的現代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電子計算器 電子計算器把人的思維更加有效...
1945年,美國的夏品發明了矽太陽能電池,這是一種當太陽光或燈光照到其PN結上時能產生電能的元件,廣泛用於人造衛星,太陽能汽車,鐘錶,台式計算器等。提高這種元件轉換效率的研究與開發工作仍在進行中。6.照明的歷史 18世紀60年代由英國興起的產業革命使工廠進入了連續加工,批量生產的時代,夜間照明成了重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