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媒體導論

電子媒體導論

《電子媒體導論》是2006年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 [美]Joseph R.Dominick、Fritz Messere、Barry L.Sherman。

結合中國國情,分析了廣播、電視、有線電視、衛星電視以及網際網路的發展、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討論以美國電子媒體為主要對象,涉及電子媒體的發展歷史和現狀、內容編排、經營管理、監管自律、客群研究、傳播效果以及國際傳播等。中國電子媒體的相關內容也有所涉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電子媒體導論
  • ISBN:7309048962
  • 出版社:  復旦大學出版社
  • 開 本:16
  • 印刷時間:2006-4第1次印刷
  • 出版時間:2006-4第1版
  • 價格: 32元
  • 作者: [美]Joseph R.Dominick
  • 作者:Fritz Messere、Barry L.Sherman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以《電子媒體導論》英文版第五版為藍本,結合中國國情,分析了廣播、電視、有線電視、衛星電視以及網際網路的發展、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討論以美國電子媒體為主要對象,涉及電子媒體的發展歷史和現狀、內容編排、經營管理、監管自律、客群研究、傳播效果以及國際傳播等。中國電子媒體的相關內容也有所涉及。
本書理論聯繫實際,內容豐富、資料翔實、語言生動、深入淺出,適合傳播學、新聞學、廣播電視學等專業師生使用,對廣播電視和網路傳播從業人員也有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約瑟夫·R·多米尼克(Joseph R.Dominick),美國喬治亞大學新聞和大眾傳播學院教授,電信系負責人。1966年畢業於伊利諾伊大學,l97O年獲密西根大學博士學位。曾在紐約城市大學任教四年,以後任教於喬治亞大學新聞和大眾傳播學院,自1980年至l985年,曾擔任廣播電視電影專業的負責人。此外,他還兼任一些機構的媒體顧問。
弗里茨·梅瑟(Fritz Messere),美國奧斯威戈紐約州立大學傳播系主任、廣播和電信專業教授。畢業於紐約州立大學,l971年獲學士學位,l976年獲碩士學位。他有豐富的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驗,曾擔任一位FCC成員的兼職助理,並且是全國農村電信政策研究所的專家組成員。
巴里·L·謝爾曼(Barry L.Sherman,1952—2000),生前為喬治亞大學新聞和大眾傳播學院教授,自1986年至l991年任電信系主任。此外他還是美國廣播電視教育學會、國際廣播和電視協會以及廣播電視傳播博物館成員。
張海鷹,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l983年畢業於北京廣播學院新聞系,獲學士學位,1991年畢業於英國威爾斯大學卡的夫學院,獲新聞學碩士學位。1983年起在上海人民廣播電台工作,曾任記者、編輯、國際部主任,曾參與籌辦上海人民廣播電台英語台並主持工作。1993年加入香港《大公報》,任該報駐上海辦事處主任,高級記者。1998年到復旦大學新聞學院任教。

目錄

第1章 廣播電視的發展史
1.1 發明家
馬可尼和無線電
費森登和連續電波
德·福斯特和“無形帝國”
1.2 經營和管理
法律的困惑
無線電與戰爭
RCA的誕生
1.3 廣播的發軔
1.4 廣播的快速發展(1920年代)
廣告
廣播網
管理
1.5 廣播的黃金時代(1930—1948)
成長
影響
節目
1.6 電視
凍結和解凍
1.7 廣播的調整時期
1.8 電視的成長(1953—1962)
技術創新
好萊塢
節目
1.9 電視的穩定期(1963—1975)
技術
公共電視
新規定
節目
1.10 電視的變革(1975—1999)
競爭
兼併
公共電視的定位
節目
技術
1.11 視頻時代的廣播
高技術
調頻廣播(FM)
聯網廣播電台
節目類型細分化
合併
1.12 中國廣播電視的發展
中國廣播的誕生
中國廣播的發展
中國人民廣播事業的發展
中國電視的發展
小結
第2章 有線電視和網際網路的發展史
2.1 有線電視的故事
付費電視: 一個超前理念
有線電視的增長
2.2 有線電視的其他種類
衛星電視
有線電視的無線傳輸
2.3 中國有線電視和衛星電視
有線電視
衛星電視
2.4 網際網路和全球資訊網(WWW)
從冷戰到科研: 網際網路的誕生
後核戰爭: 還會有撥號音嗎?
ARPANET: 網際網路的先驅
電子郵件的興起
USENET: 走向大眾的計算機網路
個人電腦: 新興的大眾媒介
網際網路問世
搜尋網際網路
全球資訊網(WWW)的誕生
2.5 網際網路在中國
小結
第3章 音視頻技術
3.1 媒體技術的基本原則
複製技術
轉換
信號與噪音
模擬信號與數位訊號
振盪與波形
頻率與振幅
頻率靈敏度
3.2 信號處理的步驟
3.3 步驟一: 信號的生成
音頻信號的生成
視頻信號的生成
3.4 步驟二: 信號放大和處理
音頻的放大和處理
視頻的放大和處理
3.5 步驟三: 信號傳輸
音頻傳輸
視頻傳輸
衛星傳輸
有線通信的回歸
3.6 步驟四: 信號接收
廣播收音機
電視接收機
3.7 步驟五: 信號的儲存和重現
音響儲存
視頻儲存
網路廣播: 音視頻流媒體
小結
第4章 今日美國廣播
4.1 今日廣播中的三個“C”: 競爭、合併與控制
今日廣播業的競爭
合併: 大型廣播集團
控制: 廣播節目與促銷
4.2 今日廣播節目
鄉村音樂電台
新聞/談話和體育類電台
成人當代音樂和懷舊音樂電台
當代流行音樂電台
種族類型: 西班牙和黑人/城市當代電台
當代成人輕音樂電台
精選搖滾電台
其他類型電台
非商業廣播電台
4.3 今日衛星廣播
4.4 廣播電台的組織結構
小結
第5章 今日美國廣播電視和有線電視
5.1 美國電視台的種類
商業電視台和非商業電視台
VHF、UHF和DTV電視台
5.2 廣播電視網
福克斯廣播公司
新生的廣播電視網
廣播電視網的終結?
5.3 地方電視台
電視“錢袋子”:廣播電視網擁有和運作的電視台
主要廣播電視網的會員台
WB、UPN和Pax的會員台
獨立電視台
低功率電視台
5.4 電視台的所有權
5.5 公共電視
5.6 有線電視
有線電視節目
有線電視套裝服務:“層級上升”
有線電視系統的所有權
有線電視的經濟運作
5.7 直播衛星(DBS)
直播衛星節目
直播衛星的現在和未來
5.8 電視台的組織結構
有線電視系統的組織結構
小結
第6章 今日網際網路和新媒體
6.1 網際網路向大眾傳媒的轉變
從文字開始: 文字電視廣播(Teletext)
小型電視(Minitel)
連線信息服務在美國起步
新市場: Prodigy和美國線上
ISP增長,經營計畫落空
WWW的發展及其影響
6.2 網際網路基礎
標準和協定
新舊域名
電子郵件、瀏覽器與即時訊息
外掛程式
下載新媒體
門戶
社區
底線
所有制和聯盟
6.3 網際網路和廣播電視
“交叉促銷”
媒體共享: NAPSTER和對等服務
廣播的發展與網路廣播: 流媒體與特許使用權
網路新聞變臉
電視上網和網路電視
6.4 發展前景
小結
第7章 廣播、電視和有線電視的經營管理
7.1 電子媒體的競爭
不同媒體形態之間的競爭
決定媒體購買和成本計算
廣告投放
千人成本(CPM): 廣告成本計算
本地市場
7.2 廣播電視銷售實務
廣播電台銷售
電視台銷售
7.3 廣播電視銷售的其他方面
台號與推廣
其他廣告
7.4 中國廣播電視的管理經營
改革開放
廣播電視廣告
小結
第8章 美國廣播節目編排
8.1 廣播電台的管理和類型設計
8.2 廣播節目編排矩陣
音樂節目
新聞/談話節目
8.3 廣播節目的製作模式
8.4 電台與音樂廣播的類型化
確立電台的類型
類型化的音樂廣播
8.5 “類型空白”
聽眾分析
廣播節目播出順序時間表
制定時間表: 廣播節目編排術語
類型評估
類型調整
8.6 新聞/談話和體育類節目的編排
全新聞電台
新聞/談話電台
8.7 非商業性廣播電台的節目編排
公共廣播電台
大學廣播
社區電台
小結
第9章 美國電視節目編排
9.1 美國電視新聞簡史
甘迺迪總統遇刺與電視新聞的誕生
電視新聞的成熟
電視新聞成為一大產業
9.2 今日電視新聞
新聞聯播
地區和地方有線新聞
點播新聞
全球新聞
9.3 電視新聞團隊: 電視新聞的管理結構
第一階段: 前期製作
第二階段: 播出
9.4 電視新聞可信度的瓦解?
9.5 電視娛樂節目
9.6 廣播電視網: 四加三
會員制
廣播電視網的節目編排
有線電視的節目編排
公共電視的節目編排
9.7 電視辛迪加系統
辛迪加市場
辛迪加節目的類型
辛迪加“廣告貼片”
9.8 地方電視節目編排
地方電視台
地方有線電視節目
9.9 電視節目編排策略
觀眾的流動
反向節目編排
挑戰性節目編排
小結
第10章 廣播電視媒體的監管和自律
10.1 美國廣播電視媒體監管的歷史回顧
理論依據
相關法律
1927年廣播法案
1934年通信法案
有線電視監管
再度審視
10.2 聯邦通信委員會及其職能
廣播電台/電視台廣播執照的審批
廣播電台/電視台廣播執照的審批和更新延長
所有權的多樣化
執照更新
監管的執行
聯邦通信委員會與有線電視、衛星電視和網際網路
10.3 其他有關廣播電視和有線電視的聯邦法律
兒童電視
著作權保護
對褻瀆和淫穢、下流內容的規制
10.4 廣告監管
10.5 廣播電視媒體的自律
行為準則
標準和慣例
V晶片
行業組織
公眾組織
10.6 中國廣播電視業的法制建設和道德自律
法制建設
道德與自律
小結
第11章 收視率與客群反饋
11.1 客群研究的歷史
11.2 收視率處理
電視收視測量和數據處理
電視收視率報告
電視收視率的術語和概念
廣播收聽測量和數據處理
廣播收聽率報告
廣播收聽率的術語和概念
11.3 收視率的準確性
11.4 收視率的使用
11.5 收視率調查技術的新發展
11.6 其他客群調查
音樂調查
市場調查
11.7 網際網路客群調查
11.8 中國廣播電視的客群調查
小結
第12章 電子媒體的傳播效果
12.1 電子媒體的效果研究
12.2 媒介效果理論
“皮下注射”理論
有限效果理論
特殊效果理論
12.3 視頻暴力
歷史回顧
探求證據
電子遊戲中的暴力
12.4 對現實的感知
涵化理論
種族、民族和性別角色的刻板印象
12.5 廣播電視與美國政治
媒體對投票行為的影響
媒體對政治體制的影響
12.6 電視與學習
12.7 電視與親社會行為
12.8 網際網路的社會影響
12.9 未來: 社會的關注
小結
第13章 國際廣播電視和廣播電視的國際傳播
13.1 電子媒體體制之比較
13.2 其他國家的電子媒體
英國
加拿大
肯亞
13.3 國際廣播的歷史回顧
13.4 國際廣播電台
美國之音(The Voice of America)
英國廣播公司(BBC)
中國國際廣播電台(China Radio International)
俄羅斯之音(The Voice of Russia)
德國之聲(Deutsche Welle)
非官方國際廣播: 秘密電台與海盜電台
小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