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程
電報機,就是用以
傳送和
接收電報的設備,1835年美國畫家莫爾斯經過3年的鑽研之後,第一台電報機問世,
莫爾斯成功地用電流的“通”“斷”和“長短”來代替了人類的文字進行傳送,這就是鼎鼎大名的莫爾斯電碼。電報的發明,拉開了電信時代的序幕,開創了人類利用電來傳遞信息的歷史,中國1871年在上海秘密開通電報,1879年李鴻章在大陸修建了第一條軍用電報線路,接著又開通了津滬電報線路,並在天津設立電報總局。
電報機的用途
清朝政府開設電報以後,主要用於軍國大事,所以在軍機處形成了大量電報檔案。電報在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中發揮了功不可沒的作用,後來由於發電報的市民屈指可數,早在2003年前後,郵政局門市就停止了全市電報代辦業務。
歷史發展
在電被用於傳播之前,人類的遠距離通信可追溯到遠古時代的狼煙報警,烽火台堪稱最早的通信裝置;人類歷史走到距今一千多年的時候,馬匹和驛使開始擔負起遠距離通信的重任。早在莫爾斯之前,就有人想過用電來進行通信,最早的電報機應該是有著26根電線的機器。1753年,當時對電的研究尚只停留在靜電上,一位叫摩爾遜的人,利用靜電感應的原理,用代表26個英文字母的26根導線通電後進行信息傳輸,但這種機器需要的導線太多,設定龐雜,並且靜電傳應的距離有限,因此這項發明沒有得到推廣,1804年,西班牙的薩瓦將許多代表不同字母和符號的金屬線浸在鹽水中,他的電報接收裝置是裝有鹽水的玻璃管,當電流通過時,鹽水被電解,產生出小氣泡,他根據這些氣泡辨識出字母,從而接收到遠處傳送來的信息。但薩瓦的電報接收機可靠性很差,不具實用性。後來,俄國科學家許林格設計了一種只用8根電線的編碼式電報機,並且取得試驗上的成功,但由於需要的導線還是太多,依然難以達到實用之功效。這些幼稚時期的電報接收裝置雖然沒有得到最終的套用和推廣,但它們為後進者提供了試驗基礎,隨著電磁學理論的不斷完善,電學的進一步發展,一根導線的電報機在莫爾斯的千呼萬喚中誕生了。
主要功能
電報是通信業務的一種,在19世紀初發明,是最早使用電進行通信的方法。電報大為加快了訊息的流通,是工業社會的其中一項重要發明。早期的電報只能在陸地上通訊,後來使用了海底電纜,開展了越洋服務。到了20世紀初,開始使用無線電拍發電報,電報業務基本上已能抵達地球上大部份地區。電報主要是用作傳遞文字訊息,使用電報技術用作傳送圖片稱為傳真。
主要種類
靜電電報
早在1753年,一名英國人便提出使用靜電來拍發電報,他的構想是使用二十六條電線分別代表二十六個英文字母。發電報的一方按文本順序在電線上加以靜電,接收的一方在各電線接上小紙條,當紙條因
靜電而升起時,便能把文本謄錄。
電磁電報
發明人是俄國外交官希林。1822年,希林受當時種種電學發明發現的啟發,提出一種假想:磁針有電源通過時會產生偏轉,電流的強弱能決定磁針偏轉角度的大小,磁針偏轉角度的變化可以傳達種種信息。接著他全身心地投入了電磁電報機的研究。後來,他研製出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台電磁式單針電報機,還發明了一套電報電碼。為了使電報機能投入實際使用,希林建議政府設立電報試驗線路。1837年沙皇指定一個專門的委員會,按照希林的意見,在聖彼得堡和皇宮之間設立電報線路,可惜希林此時已經不在人世了。使希林電報機投入使用的是英國人庫克和惠斯登。1836年3月,從印度退役的青年軍官庫克把一部希林電報機帶回家鄉。一到英國,他就著手改進這台機器。在工作中,他遇到了許多電學方面的難題,只好去請教大名鼎鼎的物理學家惠斯登教授。兩人一見如故,成為莫逆之交,在後來的幾十年里一直並肩戰鬥。1837年6月,兩人研製出了比希林電報機先進得多的電報機,並申請了第一個電報專利。同年7月,他們作了五針式電報示範表演,信號傳輸距離約一英里。1839年1月1日,一種更先進的電報機在英國鐵路公司的鐵路線上投入使用。1846年,庫克和惠斯登成立了他們的電報公司,至此,電磁電報機已基本定型。
使用方法
歐洲的科學家在十八世紀逐漸發現電的各種特質。同時開始有人研究使用電來傳遞訊息的可能。早在1753年,一名英國人便提出使用靜電來拍發電報。他的構想是使用二十六條電線分別代表二十六個英文字母。發電報的一方按文本順序在電線上加以靜電。接收的一方在各電線接上小紙條。當紙條因靜電而升起時,便能把文本謄錄。
首條真正投入使用營運的電報線路於1839年在英國最先出現。它是大西方鐵路(Great Western Railway)裝設在兩個車站之間作通訊之用。這條線路長13英里,屬指針式設計,由查爾斯·惠斯通(Charles Wheastone)及威廉·庫克(William Cooke)發明。兩人並為發明在1837年取得英國的專利。在美國,薩繆爾·摩爾斯(Samuel Morse) 在接近同一時間同時發明了電報,並在1837年在美國取得專利。摩斯還發展出一套將字母及數字編碼以便拍發的方法,稱為摩斯密碼。
莫爾斯快機
莫爾斯人工電報機的構造
莫爾斯電報機分為莫爾斯人工電報機和莫爾斯自動電報機(簡稱莫爾斯快機)。莫爾斯人工電報機是一種最簡單的電報機,由三個部分組成:電鍵、印碼機構和紙條盤。發報主要利用電鍵拍發電報信號,按鍵的時間短就代表點,按鍵的時間長(點的三倍長)就代表“劃”,手抬起來不按電鍵就代表間隔。收報則通過聽聲音的長短的辦法來區分“點”、“劃”,既可進行人工抄收,也可用紙條記錄器把不同長短的符號記錄下來,後者比人工抄收更為可靠,可作為書面根據,便於查對。
莫爾斯快機的特點
這種最早的電報機由於完全依賴於人的操作,其通報速率是很低的,即便是最熟練的報務員,每分鐘也只能收發20組字左右,但莫爾斯人工電報機設備簡單,維修方便,工作性能穩定,因此沿用至今,特別是在野外勘探或進行野戰時,很大程度上依賴它來進行通信聯繫。莫爾斯快機包括鍵盤鑿孔機、自動發報機和波紋收報機等設備,這些設備大都是用小型電動機帶動的。使用時發方報務員先用鍵盤鑿孔機在鑿孔紙條上鑿出莫爾斯符號孔,然後把鑿好孔的紙條送入自動發報機發報,收方則用波紋收報機收報。由於發報和收報的步驟都用機器代替了人工,其效率較之於先前的人工收報機大為提高。但它在收報中不能直接印出字來,因此勞動生產率仍然較低,轉報也不太方便,現在已經被淘汰。